周麗麗
摘要: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雖然其應用起步較晚,但是卻能夠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語文課堂,受到了語文教師的積極肯定。微課主要以簡短視頻為呈現形式,其精簡化與形象化的特點對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以人教版的小學語文為例,針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發揮微課的獨特優勢而展開高效的語文教學進行相應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微課;教學模式;教學效率
微課教學模式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能夠以微視頻的方式輔助教師展開高效的教學,讓教學內容更加生動且形象,讓課程知識帶著較強的趣味性而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其有效地理解教學內容。同時,微課可以更深入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具有明顯的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勢。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在課堂教學中導入微課教學模式。
一、教師制作微課件時的注意事項
微課這一教學模式要發揮其優勢,對語文課堂教學發揮促進作用,則要求教師在制作課件時,要注意幾點內容。首先,微課的內容要具有現實化的特點,即要求教師要在微課件中站在客觀的角度呈現現實背景,幫助學生在有效認知現實背景的情況下,提高其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其次,微課的內容要具有多樣化的元素,比如聲音、色彩、動態畫面等等,讓微課件在整體上表現出生動直觀的動態效果,吸引學生的目光[1]。最后,微課中蘊含的知識應該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雖然微課主要以簡短的視頻呈現出來,里面多數是濃縮了課程內容的重難點知識,但是依舊要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讓學生逐層遞進地掌握好課文知識。若是知識過于復雜,則容易降低學生的興趣。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導入微課的實踐策略
(一)在預習階段導入微課
新時期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具有自主預習的良好習慣,這對于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展開預習,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而要讓學生發揮這一自主性與積極性,還需要教師能夠讓學生深切感受到預習時學習知識的趣味性。而微課運用在預習過程中,可以有效保障這一效果的發揮[2]。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月光曲》一課的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先讓學生展開有效的預習,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打下基礎。而教師所制作的微課件要能夠抓住學生的目光,吸引其走進到貝多芬創作這一作品的故事情境之中。教師可通過“月色”、“小路”、“破舊茅屋”等意象來塑造良好的情境,在最大限度上將課文中蘊含的情景呈現在課件之中,讓小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促使其快速地融入情境之中,感悟作者創作時的情感,為課堂教學中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二)在教學階段導入微課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階段,應該采用多媒體技術更好地輔助微課教學。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只有一個地球》的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開始時就采用有效的導入法,將學生引入到新課的教學氛圍之中。如教師先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與課文主題存在聯系的歌曲——《地球媽媽》,讓學生通過聆聽歌曲而激發其對地球知識的探索興趣。這是歌曲導入法的優勢效果,教師可在歌曲導入的過程中為學生播放微課視頻,讓學生更快速地融入到學習情境之中。地球實際上是一個具有較強抽象性的概念,浩瀚的宇宙更是非常奧妙,但是利用微課教學模式,卻可以使其轉變成為具體可感的事物。如通過地球相關的動態畫面,學生可以看到藍白相交的地球、星辰璀璨的星際,輔助生態失衡的畫面,可更淋漓盡致地表達地球生態被破壞的極壞后果,讓學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這一主題背后的生態問題。
教師可輔助課堂問題展開進一步的教學,讓學生在受到直觀性感官震撼的基礎上,可以自主地展開思考[3]。比如,文中提及了地球“可愛”,但是又容易破碎,那么教師可以將其作為切入點,向學生進行提問:“地球有什么樣的外表?地球為人類貢獻資源,又得到了什么樣的回報?你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這實際上就是要求學生根據微課的簡短視頻結合課文內容而談述自身的讀后感。學生在激活思維,展開想象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思考這些問題,提出具有價值的個人觀點。從這些教學過程來看,微課模式克服了以往課堂教學的弊端,并為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如微課教學中,師生互動比較明顯,而且在互動過程中,教師既發揮了自身的指導作用,又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及作用,為其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思考時間,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效率更高。
(三)在課后階段導入微課
教師可將課堂上使用的微課件上傳至班級群之中,讓學生自主下載課件,對其中的課文知識進行課后的記憶與鞏固。同時,教師還可為學生制定課后練習專用的微課件,所包含的內容要注重激發學生的主動實踐積極性。如在《只有一個地球》的教學結束后,讓學生自主根據“地球”這個主題,通過多種渠道來搜索相關信息,寫一篇“寫給地球媽媽的信”類似的文章,也可以結合保護地球這一主題,寫下一些可行的建議。學生還可以自主制作宣傳保護地球這一理念的海報,或者制作一本保護地球的小手冊。此外,教師所制作的課件中還可包含社會調查類的課后任務,即讓學生分成小組,實地調查地球的生態現況,包括生態環境的發展現狀、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情況等等,然后總結寫出一份調查報告。教師也可以支持學生自主選擇做一件有益于保護地球的事情,比如植一棵樹、種一些花、用洗菜的水澆花,節省水資源等等,然后寫一篇日志。通過這些方法,可以有效鞏固學生的課堂知識,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促使其將知識學以致用,從而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最大化地達到教學的目標。
結束語:
綜上,微課教學模式應該作為一種有效推進課堂教學開展的重要手段,被積極引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之中,發揮其應有的教學優勢,讓學生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又保障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教學質量,實現教與學的高水平發展。
參考文獻:
[1]白桂芳.“精彩課堂不曾預約”——小學語文微課教學設計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 (24):90-96.
[2]劉學.淺談微課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J].教育教學論壇,2017 (27):249-250.
[3]劉麗娜.讓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閃光[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 (0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