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紅
摘要:本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指出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錯誤指導,同時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如何在錯誤中學會反思,如何分析錯誤的方法,如何拓展思維等,從而獲得學習的動力。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生解題時時常會出錯,出錯并不可怕,只要老師掌握好學生出錯的源頭,通過分析出錯原因,出錯類型等并加以利用進行正確的引導和解說,使學生避免再次發生這些錯誤,這樣才更有意義。
一、積極引導學生如何在錯誤中進行反思尤為重要
在我國,小學教育還是以傳統的教學方法為主,學生在解題時出現錯誤,老師不能及時進行處理或者以訓斥、嚴厲批評等極端方式來對待,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可能會存在自身能力的限制,對學生進行盲目的錯誤反思引導產生錯誤的反思思路,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擴展,打擊了學生在錯誤中反思的積極性,使學生被動的接受錯誤反思使其學習道路上枯燥乏味,學習成為了負擔和無奈。因此,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積極引導學生在錯誤中進行反思,從中找到正確的、科學的、高效的解決方法,并養成好的錯誤反思習慣。
二、培養學生在錯誤中反思的習慣,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在錯誤中的學習動力
古人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更何況是小學生了。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錯,作為教師,面對出錯的學生時應認真引導學生改正錯誤,并發現和穩定學生的情緒,給予鼓勵和支持,讓學生不怕出錯,增強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的動力。
小學階段時期,學生由于剛學習知識,其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等處于萌芽時期并不成熟,知識、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閱歷也是少之又少,出現錯誤是必然的。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同時配合和引導。當學生出現錯誤時,家長應該在心理和精神上給予鼓勵,多說些充滿自信和鼓勵的話語,如“我相信你自己可以的”等等,使學生能主動找到錯誤的根源,從情感上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該遵循著“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原則進行分解數學問題,通過科學的指導,幫助學生找到錯誤的原因以及改正的方法,使學生克服畏懼錯誤的情緒,通過科學的方法使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提高。
(二)讓學生在錯誤中分析學習
學生在解答數學題目時犯的錯誤可以轉變為其尋找正確解答方法的“敲門磚”。老師在進行數學教學中,首先要提供一個利于學生自主探索的教學環境,其次老師要作為這個學習的組織者或者設計者,針對學生的錯誤進行專項指導,使學生學會多個角度分析出錯原因,在分析問題過程中擴展思維,改正錯誤,并最終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如若需要,老師還可以適當提醒和提示,幫助學生自主解決難題,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讓學生在錯誤中擴展思維
數學教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交流。老師在課堂上授課,學生各抒己見,這是師生情感的交流、知識的共享、思維的碰撞。學生出現錯誤時老師應該靈活處理好錯誤,而不是馬上糾正。先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分析,并真誠地傾聽他們的解題想法,鼓勵、幫助他們走出錯誤的解題思路,找到出錯根源,并把這種錯誤資源變廢為寶,引入教學中避免學生再此出錯,擴展其思維,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這種數學教學方式一方面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又提升他們的智慧,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索數學的動力和信心。
(四)讓學生在錯誤中反思
教師在教學中是傳授知識的傳送帶,學有所成是學生不懈努力的成果。學習道路上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犯些錯誤,要想達到最終目標還需要學生自身不斷的在錯誤中反思、改正,實現自我完善。低年級的小學生識字能力還很差,許多數學題目中的字語看不懂,導致解題錯誤。如問題題目要求算出每本書多少錢,買這些書一共要多少錢,一部分學生只是算出了每本書的價錢,卻漏算了買這些書一共要多少錢。如問題中的數字為“12”,一些學生在解答時卻寫成了“21”。針對這類錯誤,老師要耐心幫助學生學會認真審題的習慣。還有一些學生容易被題目的表象所迷惑,面對這樣的問題,老師應該多多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不怕出錯,學會在錯誤中分析原因,擴展思維,完善自我。
三、以“錯”提升能力
我們要學會運用錯誤來提升學生能力,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利用錯誤,培養發現激活思維。
在課堂上,老師可以把之前學生錯誤解題的例子拿出來作為教案,讓學生自主發現錯誤根源,各抒己見,找到多種解題方法,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真正的理解題目,從而達到充分掌握知識,體驗思考樂趣,培養發現激活思維的目的。
(二)利用錯誤,引導反思,養成習慣。
引導學生反思,并使之成為習慣是數學教育程序中很重要的環節之一,也是培養學生學會自我糾正能力的重要方式。老師在糾正學生錯誤的過程中讓學生回憶自己解題時的思路,找到出錯的關鍵點。如老師用簡單的語句進行提示或者提出疑問“這種方法對嗎”、“用減法對嗎”,讓學生發揮想象,開括思維,正確的引導學生,使其真正融入數學知識的學習中,養成錯誤反思的習慣。
(三)培養正確的思考方法。
數學對于小學生來講是很陌生的,通過老師的正確引導,可以使學生少出錯。但是小學生的思考方式很奇特,往往不會按照老師和家長安排好的思路去想問題,作為家長和老師,不能過于要求學生能夠清晰地分辨題目,而是應該耐心和正確的引導他們,慢慢培養其正確的學習方式方法,多給予鼓勵和自信,少批評、少打擊,以免學生對學習沒有了激情和動力,而產生厭學心理。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在接受數學教學過程中進行錯誤反思是很重要的。學生出現錯誤,老師要幫助其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不要急于求成,敢于承認錯誤,從錯誤中反思,分析錯誤原因,檢索重要信息,系統地梳理出出錯源頭,將之改正。把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常見錯誤作為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深入的了解知識,掌握知識,擴展思維,并獲得啟發。
參考文獻:
[1]王俊偉.變學生的“錯誤”為再生資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 (8):74.
[2]汪天玉.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分析[J].新課程導學,2015,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