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慧明
摘 要: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信息技術的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教學模式也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小學語文教學由傳統的教學模式轉換發展為現代化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成為發展語文新課改的有效工具之一,將小學語文教學引進信息技術,采用形象生動的多媒體技術,開闊文化視野,促進學生能動地學習,迎合時代的發展要求,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打造現代信息化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高效課堂;師生成長
小學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實現高效的課堂環境,整合全球的文化知識資源,開闊時空界限。探索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如何運用信息技術使教學質量有所突破與提高,營造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思維想象力,促進學生自主自覺地、創造性地學習。
一、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的必要性
1.信息技術彌補了教師自身知識的不足
知識經濟時代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應用于生活的多個方面,對語文教學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面對如此龐大的知識信息,單靠教師自身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而信息技術可彌補教師自身知識的不足,教師不再單一地靠書本去傳授知識,可結合信息網絡多方面綜合講解。
2.開闊了學生視野,提高了學習興趣
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最大的區別是知識的來源不僅是課堂上教師傳授的,而是多方位的知識訊息,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大量的教學渠道,跨越地域、時間和空間,優化了教師的教學模式,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學習的熱情與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更新知識庫,收集國內外優秀的信息資源,擴大教學信息量,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習興趣。
3.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智力發展尚不足,加之愛玩好動的特性,興趣驅使著行動。激發吸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課堂的首要基礎任務。信息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呈現出的圖文、動畫、音視頻等,從外部感觀上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對教學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對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信息化的教學策略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被動接收與主動學習兩者的學習效果可謂天壤之別,自主式、合作式等現代化的學習模式得以提倡和運用。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主動去學習理解知識內容,利用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在信息化環境下可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效地提高了語文教學效果和質量。
2.創設教學情景
運用多媒體的音頻、影像技術,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速主動融入教學環境中。利用多媒體的影音技術,聲畫并茂,體驗場景,可使整個教學課堂氣氛活躍,利于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有故事情節的內容,可通過視頻、圖片的形式展現出來,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將想象自己描繪出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3.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
信息化教學是全球知識成為一個整體,形成知識交流圈,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學習先進的教學模式,累積教學技巧。學校可通過多種方式對教師的教學模式進行培訓,結合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模式,以期達到優質的教學團隊。
三、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的作用
1.提升教學質量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方式處于單一形象思維且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主要從學生的認知方面進行教學。信息化環境下的語文教學,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形象化。利用優質的教學資源,通過圖文并茂、形象生動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很直觀地學習知識,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加深了知識的記憶。多媒體影像在一定程度上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采用多媒體看圖形式,對學生的想象力進行訓練,有利于培養思維的創造與開發,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2.推動師生共同成長
信息化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學質量,也加大了教師自我學習的動力,促使教師在教學模式、授課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思考與提升。通過網絡信息搜集新穎的教學素材,方便了與其他學者的交流,向教學專家請教探討,從而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與能力。學生通過先進優質的教學資源提升了學習興趣,以往嚴肅沉悶的課堂轉變為充滿趣味活潑的課堂,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教師教學素養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自然提高。
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進,利用信息技術的多樣功能輔助教學工作,對于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與質量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應用信息網絡,整合教學內容,實時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進行教學調整。信息化環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需不斷地探索與改進,以期讓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最大的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董芹,趙嵐.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
[2]吳偉民,李婷,楊玉潔.關于信息技術與中小學語文課堂整合的再思考[J].化教育研究,2011.
[3]張文波.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發展新階段問題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