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莉 林志鵬 廖凌悅
摘 要:閱讀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流暢性閱讀者。而自然拼讀作為一種科學有效的英語啟蒙方法,通過使學生建立單詞中音、形、義的關聯,不僅可以讓學生較快掌握發音規則和拼讀技巧,更能夠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文章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充分發揮自然拼讀和英語繪本教學的作用,探討以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為目標的流暢性閱讀教學。
關鍵詞:流暢性閱讀;閱讀能力;自然拼讀;繪本教學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閱讀素養受到密集的關注。閱讀素養由閱讀能力和閱讀品格兩大要素構成[1]。閱讀能力的概念被賦予更為豐富的內涵,解碼能力和閱讀流程度成為閱讀能力的要素。解碼能力指讀者自下而上讀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具體包括文本概念、音素意識、拼讀能力和閱讀流暢度[2];閱讀流暢度則體現在閱讀者能夠迅速、準確、有表現力地閱讀文本內容的能力[3]。
英語是表音文字,自然拼讀有助于學生在無需借用其他表音符號系統的情況下就能“見詞能讀,聽音會寫”,輕松實現單詞的自動解碼。英語繪本因為其選材豐富,語言鮮活的特點,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思維空間,讓學生感知不同文化的差異,這有助于促成完整的閱讀體驗。初中英語初始年級,教師可每周安排一節繪本閱讀教學課,力圖通過詞匯的自動解碼實現英語的流暢性閱讀。本文將以《自然拼讀親子故事會》中“twin sister”一課為例,探討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一、教學內容
繪本的故事內容圍繞著一對twin sister展開,講述雙胞胎姐妹的異同。姐妹雖然五官長得相似,但卻有不同的性格。此繪本故事也比較貼合現在國家的“二孩”政策,越來越多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通過繪本閱讀,筆者希望學生能學會尊重他人的個性,學會與兄弟姐妹相處,與他人相處。
二、教學目標
(1)學生能通過語音輸入分辨字母i在閉音節中的發音,并能嘗試自己總結發音規則。
(2)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繪本小故事進行語言輸出,做到見詞能讀,聽音能辨、能寫。
(3)學生能在閱讀完繪本后理解繪本內容意義,產生情感共鳴,并得到思維品質的培養。
三、學情分析
課堂的授課對象是初一學生,有了一定的語音基礎知識和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學生對英語繪本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對國家的“二孩”政策有所了解,也在平時的小組活動中培養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并希望能表達自己的觀點。
四、教學過程
Step 1: Preparing
活動一:課文導入。
學生觀看由BBC Cbeebies 出品的自然拼讀動畫片Alphablocks或朗讀自編的chant。
利用生動有趣的動畫,學生不僅很快投入課堂中,還感知了目標字母的發音及自然拼讀組合的規律。學生高聲朗讀教師自編的chant,讀到發音部分時,輕拍桌面。有押韻感的歌詞朗朗上口,并配合學生的手部操,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也為自然拼讀課做了良好的鋪墊。
活動二:神奇游戲。
一是快速搶答,為了讓學生進行拼讀的訓練,教師設計了固定元音變化輔音的游戲。在幻燈片的中間出示字母i,分別在字母前后兩邊加上不斷變化的不同輔音,例如可以加上尾韻,構成ib,it,in等;還在字母i前面加上首韻,構成si,bi,di,si等;甚至把前韻、尾韻加在一起拼讀,這就形成了音節。
二是聽音組詞,每位學生手里都有一張寫著不同字母的卡片。教師隨機讀單詞,學生們根據聽到的單詞發音,舉起卡片走到講臺,和其他同學手中卡片的字母一起構成單詞。
利用英語是表音文字的特點,這些游戲可以幫助學生識別字母與發音之間的規則及關系。學生能將看到的字母轉換成腦海中的音素,并將音素結合讀出單詞。反之,當學生聽到單詞時,亦能將聽到的單詞分割成若干音素,并順勢聯想到相應的字母。
活動三:單詞拼讀。
教師讀pig,kiss,ink,six等單詞,幻燈片上出現相應單詞的圖片作為提示。學生根據聽到的發音和圖片的提示寫出相應的單詞,之后教師幫助進行核對及訂正。結合聽音寫詞和看圖寫詞的方法,讓學生練習拼寫。通過音、形、義相結合的訓練,學生們在第二步見詞能讀的基礎上繼續做到聽音能寫。
活動四:讀出句子。
展示帶有目標元音和不同輔音組成的單詞,這些單詞組成了有意義的句子或韻律詩,并配有相應的圖片,學生根據自然拼讀法讀出單詞,并根據圖片及語境推測出這些單詞及句子的含義,實現從單詞到句子的飛躍。這不僅強化了學生們的拼讀能力,進一步鞏固了新知,也逐步提高了他們的語言綜合能力。
教授自然拼讀時,教師應在平常多收集、整理和歸納教學資源,讓自己手中的自然拼讀資源豐富起來。比如,在傳授字母i的閉音節發音時,就可選擇性地利用相關資源(如圖1)。
Step 2: Understanding
活動一:看圖說話。
通過引導學生識別、觀察和分析繪本標題、插圖、作者等,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學生對繪本主題和內容有了整體的感知,引發思考,對繪本提出問題并形成閱讀期待。具體做法如下:
T:Do the two girls in the picture look the same?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girls?
Do you want to have a twin brother or sister?
活動二:教授生詞。
教學different這個單詞,可以通過展示兩個不同女孩的對比圖(如圖2),詢問學生:“Are they the same girl?”學生回答:“No.”教師接著引導道:“Yes,they are not the same. So we can say they are different. Different means not the same.”對于初一學生來說,different這個單詞可能有些難度,而且影響到對繪本閱讀的理解,教師就可以對該詞進行突破教學。
活動三:默讀與思維導圖。
引導學生默讀繪本課文,然后找到故事的關鍵詞制作流程圖、時間線、細節順序圖、角色對比圖和因果關系圖等的思維導圖,為學生總結大意、內化語言搭建腳手架。具體做法如下:
(1)What is the story mainly about?
(2)Can you tell me how many aspects of difference are mentioned in the story? Can you give me some key words?
活動四:問答練習。
教師為繪本量身設計一些閱讀題目,通過問題的設置帶動學生對繪本內容的理解。除了尋找特定具體信息的閱讀題,也可以設置半開放式的題目,融入繪本傳遞的為人處世的內容,教會學生如何與他人相處,培育學生團結友愛的人文素養,構建文本與世界的聯系。比如,讓學生回答以下四個問題:
(1)What is Judys favorite colors? And what about Amys ?
(2)Do you have a brother or sister? Do you get along well?
(3)Do you think its good to have a twin sister or brother? Why?
(4)Are you happy if your brother or sister is different from you?
Step 3: Sharing
活動一:小組合作。
讓學生討論他們最喜歡的圖片、角色或情節。讓學生可以對繪本有個性化理解,并形成批判性思維。
活動二:角色閱讀。
通過默讀理解繪本內容,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讀、領讀、齊讀、組內分角色分段落朗讀等多種方式進行繪本故事的有聲朗讀,為學生提供一個充足、完整的閱讀體驗,加強其對目標音素的感知,并提升閱讀流暢度。
活動三:言語表達。
教師可以創設不同的語境,通過讀后寫、讀后演、讀后畫等方式,設置寫人物評價、續寫或改變故事等環節,引導學生對故事的感受進行創造性的表達,促進語言的遷移使用,達到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為此創設以下情境:
One day, Judy and Amys school is going to have a society and club recruiting fair. Guess what kind of club they are going to take part in, and give me the reasons.(有天Judy和Amy的學校要進行社團納新,猜猜她們將報名哪個社團,并給出原因。)
五、結語
有的教師將自然拼讀和閱讀剝離開來,曲解了自然拼讀的作用,只教學生如何讀單詞和背誦單詞,把自然拼讀處理為語音教學課。但實際上,自然拼讀與英語繪本閱讀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學會自然拼讀是進行繪本閱讀的基礎。自然拼讀有利于單詞的流暢性記憶,但不只局限于單詞層面,其目的應該是幫助學生學會流暢性閱讀,從詞到句再到語篇的飛躍。而英語繪本最大的功能就在于它的藝術性、文學性和語言的地道性。繪本的圖文并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并為潛移默化的情感教育提供了有用的抓手。學生在閱讀英語繪本的過程中,除了可以檢驗單詞自然拼讀的掌握程度,還可以對自然拼讀起到練習和鞏固的作用,并達到閱讀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王 薔,敖娜仁圖雅.中小學生外語閱讀素養的構成及教學啟示[J].中國外語教育,2015(1):16-24,104.
[2]王 薔,敖娜仁圖雅.中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途徑與方法[J].課程·教材·教法,2017(4):68-73.
[3]董桂娟,董文芳,王文靜.英語閱讀流暢性教學的有效開展[J].中國教育學刊,2013(7):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