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榮福
摘要:教師要遵從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把課堂還給學生,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這種模式要以課前預習和整體感知作為基礎,以導入激趣,以課堂研讀作為重點,適當拓展延伸,并要做好課堂小結梳理,來鞏固強化知識,使“自主、合作、探究”的效果最大化。
關鍵詞:自主、合作、探究;預習;整體感知;開放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50-0189-02
終身學習如今已成為社會及個人可持續發展的現實要求,在這種思想觀念指導下,學校的教育方式、學習方式正在經歷著一次深刻的變革,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已成為教育的新要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p>
一、課前預習,整體感知,奠定自主學習基礎
課前預習,這是整體感知語文文本的開始,更奠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預習開始應要求學生自己查閱詞典,解決字詞障礙。再通過三個問題(寫什么?怎樣寫?為什么寫?)來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后初步提煉主旨,并要求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要敢于發現并提出問題,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積極思考、敢于爭論的學習好習慣。如:我在教《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一課時,首先引導學生解決字詞障礙,并要求自讀這一情節的前后章節,以便更好地感知情節并理解魯提轄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其次抓住三個問題(寫什么?怎樣寫?為什么寫?)學會閱讀文本,感知課文內容,并試著提出質疑。有的學生提出“魯提轄為什么會幫助素不相識的金翠蓮?”,甚至說“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來解決矛盾的方式是否合適?”,這充分顯示了學生在預習階段的思考能力,從而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增添了許多興趣點。
二、激情導入,創設情境,激發自主探究欲望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于漪老師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課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住。一篇課文的教學就要從精彩的導入開始,好的導入是做好整個課堂教學的第一步,它能迅速把學生帶進情境中。導入要求簡潔明快、直截了當。當我們通過新穎、靈活、得當的導入讓學生迅速進入上課狀態時,學生的注意力就能一下子集中起來,進入了理解分析文本內容的緊張思維狀態中。如朱自清的《春》的導入:“一年之際在于春?!贝禾炀褪腔t柳綠,春天就是碧水藍天,春天就是陽光明媚,春天就是萬象更新。
三、開放課堂,適時點撥,發掘自主探究潛能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語文文本的理解都不盡相同,同時初中生理解問題也很難做到全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較為自由開放的交流平臺,讓學生在這個平臺上敢于質疑并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充分表現出自己對文本的個性理解和認識。我們教師可以先幫學生制定恰當的探究計劃,選用合適的辦法,然后給學生提供相應的資料,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去查找來得到答案。
四、分組合作,探究交流,訓練自主學習能力
肖伯納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你和我交換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么,我們每個人將有兩種思想?!苯涣魉枷氩粌H能鞏固知識,還能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并且能夠相互啟發、集思廣益,讓學生對文本的認識得到升華。所以教師應該在學生初步感知語文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根據所設定的教學目標,針對內容的重難點提出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讓學生一起合作探究、深入研讀、解決問題。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方便學生合作探究,給學生充分表現、合作、競爭搭建舞臺。討論的結果,由小組中的學生輪流代表發言,教師深入各組,參與討論,并點撥和引導。對學生的回答,教師都應該多加鼓勵表揚,并讓同一小組的其他同學來補充或糾正,使得每一個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都能得到一些收獲,并讓學生學會尊重和虛心聽取別人的觀點看法,認識到互相研討可以啟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如“他的看法是對的嗎?為什么?”“你對他的觀點有什么不同意見?”,把課堂合作探究的氣氛推向高潮。合作探究結束后,教師要總結學生合作探究的結果,理清要點,讓學生對語文文本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以《選舉風波》的教學作為例子,在對文本整體感知后,我讓學生一起討論“文中人物你最欣賞(或不欣賞)誰?為什么?”這個問題,把欣賞同一人物的學生分在一組,讓他們從文中尋找依據、合作探究,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各抒己見。這個問題的設計,不僅能夠概括出人物的形象,品味作者的寫作意圖,又能培養學生高尚的品質。在教完文本內容后,適當拓展延伸,還可以促進學生的認識升華。如在《給女兒的信》課文內容講解完后,我讓學生反思“作者為什么通過童話形式給女兒講愛情?初中生應該如何正確對待愛情?”讓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從而讓學生明白一個教育家的教育藝術,并懂得應該在合適的時候才能去接觸愛情收獲愛情。
五、小結整理,布置作業,鞏固自主學習成果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課堂教學小結。及時整理、系統歸納,有利于學生及時抓住內容的要點和難點,鞏固所學的內容,從而強化記憶、鞏固自主學習的成果。我在教《與朱元思書》時課堂小結是這樣寫的:本文先總后分,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山水的“奇”、“異”特點。水之異體現在“清”、“急”上;山之奇體現在山勢、聲音、游人感受等上,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和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以及對世俗官場和追逐名利之徒的蔑視之情。這樣的教學小結,了了數語、簡明扼要,有利于學生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和創作特色。課后,布置適當的作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因材施教地布置適當的作業,要做到分層適度。還可布置課外閱讀,這能擴大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通過積累好詞好句等寫作素材,來培養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教完《與朱元思書》后,我布置了三項作業:(1)個性化朗讀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摘抄記誦你認為寫得最好的語句;(2)依據課文內容畫一幅簡易山水畫,要突出其特點;(3)請你為富陽到桐廬這一段風景寫一段導游詞。學生可以從自己的能力和愛好出發,選擇做其中的一到兩項作業。對這樣多層次的作業,學生不會有逆反心理,也能訓練各個層次的學生。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運用,可以教會學生從中“學會學習”。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懂得積極主動地查找資料,做好課前預習,提前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學會在語文課堂上與別人合作探究,提高自己的組織能力、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并且逐漸養成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主動地參與課堂問題的合作探究;學會更全面更深入地思考問題,從而使得自己能享受到收獲的喜悅。因為這種教學模式是動態變化的,很講究課堂的生成,所以在具體的自主、合作、探究過程中要從語文文本教學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文本、環境的不同,注意學生在課堂上細微表現,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推進合作探究的過程,來幫助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讓學生的各項能力都盡可能地提高,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J].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11,(2).
[2]孫立新.小組合作學習指導策略[J].2017,(7).
[3]傅永曙.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論[J].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