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紹貴
摘 要:識字是學生讀書的起點,教小朋友認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提高小學生的認字能力才能夠使他們閱讀大量的文學作品,提高語文學習素養。兒歌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文學樣式,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兒歌融入課本知識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生認字的難度,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提高學生的認字能力。主要從如何利用兒歌進行教學這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兒歌;識字教學;小學語文
小學生活潑好動,但是缺乏識字的興趣,要把字的音、義以及字的形體結合在一起教給學生,這對于他們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在教學識字的過程中加入兒歌,就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兒歌一般短小、押韻、有趣,讀起來朗朗上口、韻味十足,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將兒歌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能夠提升課堂效率。教師在運用兒歌教學的時候,要有一定的教學方法,有效利用這種教學模式。
一、安排好兒歌的學習順序
兒歌歌詞比平實的語言有更多的魅力,更加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兒歌元素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突破,便于學生記憶。由于現在幼兒教學比較普遍,很多小朋友在上學之前就已經能夠背大量的古詩詞,但是認識卻不會寫的現象多,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小學生都有很強的記憶力,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特點對他們進行記憶訓練。兒歌這種教學方式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積極主動認字。兒歌有長有短,難度不一,老師一定要安排好兒歌的出場順序,先把短小簡單的兒歌教給學生,再慢慢地增加難度,這樣學生在富有挑戰性的環境中會趣味不減,激發好勝心,逐漸提高認字能力和書寫能力。
例如,我在講課的時候就先給學生教授一些家喻戶曉的兒歌,《小老鼠上燈臺》《小燕子》讓學生自己背誦,然后老師在黑板上書寫,把學生不認識的字標注出來,寫上拼音。像里面的“鼠”“燈”“燕”“穿”等。學生就踴躍舉手想在大家面前背誦,識字的時候也會比一比誰認識的多。之后再進行一些書面語較強的兒歌教授,《家庭禮貌歌》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還能夠使學生認識到怎么稱呼親戚、鄰居。老師采用問句的形式問同學們“爸爸的爸爸叫什么”,同學們回答“爸爸的爸爸叫爺爺”,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使課堂活躍起來。
二、兒歌的具體教學運用
漢字教學、筆畫教學時都可以加入兒歌,繼而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拼音改編成兒歌,把拼音分段,盡量使每節詩歌都是押韻的,這樣讀起來比較順暢、不拗口,使學生喜歡上讀兒歌拼音。在漢字教學中,老師可以把筆畫的順序編寫成一首兒歌,這樣學生在寫這個字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起詩歌來,流暢地寫出漢字,掌握漢字。
例如,拼音教學是識字的基礎,只有掌握了拼音才能夠識字。在教拼音字母的時候可以根據字母的讀法改編兒歌,比如在講“ü”的時候,有這樣一手兒歌:“小ü見了j、q、x,去掉兩點還讀ü。”這首短短的兒歌直接反映了字母在運用時需要注意的地方,便于學生記憶。在單韻母的學習時,可以根據字母的讀法進行教學,張開嘴巴就是ɑ,撅起小嘴就是u,牙齒對齊就是i,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漢字離不開筆畫,語文教學中對于漢字的筆順還是有很大要求的,這樣可以使漢字寫起來比較流暢。如,在講“磨”這個字的時候,有這樣一首兒歌:“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方,里面兩棵樹,長在石頭上。”這樣的講述,使學生輕松認識筆畫,學會寫字。我國漢字有很多會意字,根據漢字的形狀能夠聯想到它的具體意思,所以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展示生動的畫面描述,教學生認識漢字。在學習“影”字時,可以引入兒歌:“紅日高高掛,照在北京城,投下三撇兒,那是它的影。”兒歌的教學使學生認字變得簡單容易了許多。小學語文老師還可以通過兒歌幫助學生分辨一些字形相近的字或者同音字,像“籍、藉”“娛、誤”等。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些合適的兒歌,使課堂變得簡單高效。
三、豐富兒歌的主人公形象
兒歌大部分主人公都是動物,以動物為主要描寫對象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擬人化的描寫會使學生想要模仿學習,兒歌容易對兒童產生影響,對學生進行一種良好的教育,還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兒歌在選用的時候不能一味地選擇單一的內容,要多方面涉獵,把當代的生活融入兒歌當中。當代世界多元化融合,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加入古今中外的詩歌,翻譯過來的兒歌和本國的詩歌放在一起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字詞。兒歌的語言具有韻律感,可以使學生對詩歌保持熱情。用兒歌進行識字這種教學方法順應小學生學習的習慣與想法,教師在講兒歌的時候可以舉辦一些活動,看誰記得的兒歌多,在玩樂的氛圍中掌握生字,認識生詞。實踐證明,兒歌的教學效果還是很好的。
總之,小學語文中識字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能,是每個學生應該掌握的。由于低年級的學生還不能自主地進行枯燥的學習,教師要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認字積極性,兒歌能夠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由于兒歌趣味性強,學生會對兒歌的內容產生好奇,從而努力認字、了解其中的內容。兒歌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認字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語感,為之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林佩菱,肖俊宇.科學識字與詩歌學習水乳交融:《“紅領巾”真好》第一課時課堂實錄及評析[J].小學語文教學,2011(31):20-22.
[2]孔得勝.兒歌飄飛聞佳音:小學低年級語文兒歌識字教學探討[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6):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