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梅
摘 要: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作素養也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綜合運用能力。寫作能力不僅關系到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也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從新課標對小學語文高段作文的寫作要求出發,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高段作文的教學與學習現狀,同時提出了小學語文高段作文的寫作興趣培養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段作文;興趣
語文課程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課程,是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升的課程,而寫作則是語文學習中的重點,亦是難點。寫作能力是學生需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寫作水平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新課標對小學語文高段作文寫作的要求
小學時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有一定的發展規律,由此新課標對不同學段學生的寫作要求也有不同。對于高段作文而言,寫作的目的是自我表達、與人交流,在文體上則主要有紀實作文、想象作文與比較常見的應用文。也就是說,小學高年級寫作不是為創作出文學作品,最主要的還是讓學生能以文字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要通過作文達到交流的目的。
二、當前小學語文高段作文的現狀
(一)學生對寫作的積極性不高
從當前的現狀來看,大多數小學高年級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不大,很多學生也只是完成任務,沒有主動寫作的積極性。由于興趣的缺失,學生感覺寫作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常常感覺無話可說,不知道該寫些什么,這也導致不少學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空洞無物,湊字數的現象比較突出。
(二)習作教學策略單一
在寫作教學中,有不少教師還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單純給學生灌輸一些寫作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感受與想法,也與小學生活躍的天性不符,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熱情被扼殺,失去了對寫作的興趣,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是極為不利的。
三、小學語文高段作文寫作興趣的培養建議
(一)豐富習作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傳統的寫作教學方法比較陳舊單一,主要以教師命題為主,大概講一下命題的注意事項,然后讓學生動筆寫。這種寫作教學方法枯燥乏味,缺乏策略性,學生在寫作課上得不到多少有效的指導,具體怎么寫還是一頭霧水。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作為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策略上一定要有所作為,在寫作教學前要根據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結合學生的寫作水平與認知特點來設計教學策略。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心智已發展到一定階段,由此,對這一階段學生的寫作教學也逐步由片段訓練向篇章結構的教學轉變。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也可以運用到寫作教學方面,通過語言、圖片、視頻、實物、游戲等多種方法來構建情境,讓學生代入情境,并在頭腦中勾勒出寫作的大致脈絡,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有寫作的欲望與興趣。例如在講授《二十年后回故鄉》的習作時,考慮到這本身就是一個引人遐想的主題,筆者采用了語言導入的方式,通過一首古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家鄉對一名游子而言,意味著什么?”同時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20年后老師的變化、親人的變化、同學們的變化以及家鄉的變化,在引導下,學生很容易代入情感,也能更好地開始寫作。
(二)將寫作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鼓勵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積累素材
寫作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但在寫作教學中,大多數老師并沒有將寫作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同時很多老師也不注重指導學生在生活中收集素材,素材的缺失也使得不少學生在寫作時感覺沒有東西可寫,不知道該寫什么。由此,教師需要將寫作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可以多組織一些實踐活動來豐富學生的認知與體驗,比起單純的講授效果要好很多。多給孩子一些接觸大自然的機會也是很好的實踐體驗,自然中美好的風景可以陶冶孩子們的情操,給他們帶來美的感受,激發寫作的興趣,也能從中獲取第一手感性材料。同時,教師也要多鼓勵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有意識地觀察生活中的人與事,可以是學校生活,也可以是家庭生活,同時學會將這些素材進行分類整理,經過長期的積累,可以在學生腦海中建立豐富的素材庫,也能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與感知力,這些都對學生的寫作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此外,教師也需要鼓勵學生多進行閱讀,并通過閱讀來收集資料,擴大視野,積累間接的素材與資料,讓寫作不再成為孩子們的負擔,而能從中感受到樂趣。
總的來說,學生寫作素養與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長期的培養,如何激發小學高段學生的寫作興趣,是需要廣大教師不斷探索與思考的課題,語文教師需要充分融合多方教育資源,根據班級具體學情,用適合的、恰當的、豐富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寫作,提高學生寫作水平與質量,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彭麗霞.淺談如何開展小學語文寫作訓練[J].學周刊,2018(26):2.
[2]吳修翠.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