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蓮
摘 要:學習英語的核心素養是文化品格、思考能力、學習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現今,最重要與急需關注的部分是學習能力。英語學習首先應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培育學生的動機調控策略、資源管理與元認知策略,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掌握語言,還能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英語學習;核心素養;學習能力
英語學習的“學習能力”應包括:(1)學習方法的使用,即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學習方式、驗證成效、反思、調整、總結;(2)資源管理,即信息多樣化,增加英語學習渠道;(3)學習興趣,即使學生有興趣學習英語。聰明的學者通常能夠高效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開展批判性反思的同時改變其外部與內部動機,因此可以深入掌握其他重要能力的價值并提升自己。本研究將從英語學習核心素養的資源管理、元認知策略與動機調控策略三個維度展開測評,分析小學英語學習能力培養的現狀以及怎樣增強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小學英語學習能力培養現狀
(一)學生對資源利用率不高且缺乏管理
自我資源管理與外部資源管理屬于資源管理策略。自我資源管理包括學生學習的目標、時間、努力程度等;外部資源即是與他人有關的資源,如互學互教等。大部分學生在自我資源管理方面容易暴露問題,如學習無目標、學習時間不合理等。在遇到問題時,又未利用外部資源,即羞于請教他人、與人合作。學生習慣使用舊的學習方式,僅針對考試范圍而學,較少使用零碎時間學習英語的APP等資源。
(二)教師缺乏培養學生元認知策略
現代的小學英語教學中,主要傳授語言知識,即著重講解重點詞匯、語言點等,很少涉及小學生元認知學習策略的教育。教學主要以陳述性知識來培育學生的元認知策略,對學生提出較多的命令性要求,然而在使命令性要求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轉變成學生的程序性知識這方面涉及較少,故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教育主要處于命令式層面。
(三)教師缺乏培養學生動機調控策略
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學生難以維持學習動機。而學習環境因素、學生自身因素、教師因素以及學習內容因素都會對學生學習動機造成影響。在“填鴨式教育”的影響下,老師僅注重學生的成績,從而忽略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學習心態等。
二、小學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通過合作任務提升學生資源管理技巧
培養學生外部資源管理能力可通過課堂合作互動的方式。“合作”在國內外的核心素養體系中都是關鍵詞。所以在課堂中進行合作學習的任務不僅局限于語言學習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在語言學習中形成學生互相協作的意識。
小學時期,老師可開展易完成的合作任務,著重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專注力、興趣和感知,例如以五人一組用英語介紹自己、一起完成英語賀卡制作等方式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當學生適應這種簡單的任務后,可增加任務難度,讓學生學會向他人尋求幫助,例如英語版調查問卷的填寫,問卷的信息采集需詢問他人,因此學生便會學習如何向他人求助。
(二)通過應用性的語法教學活動來訓練學生的元認知學習策略
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元認知策略訓練可與上述的自我管理能力相結合,能夠較好地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與學習計劃能力。在增強學生學習能力方面,培養元認知學習策略的任務非常關鍵。根據課程標準的元認知策略舉例,小學時期二級目標當中提出“可自行制作容易的英語學習計劃”。小學階段,英語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表格或圖文的形式制作每周英語學習計劃,如Recite five English words等。通過這類任務,可讓學生學習語法條目的具體使用語法與表達意義,還能增強學生的評估能力、提前計劃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能力。
(三)通過創造性的語言活動訓練學生的動機調控策略
學習英語的核心素養之一:學習能力中包括“使學生對英語感興趣”,學習動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條件。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使學生產生學習動機,并讓學生對英語感興趣是很重要的。
若學生主動將學到的動機策略運用于日常英語學習中,能夠使學習的持續性得以增強,學生轉變為自律的自主學習者。學生成績主要受到學習動機的影響,學生若能對學習動機展開積極調控,那便會在課程學習上更加努力,在完成課程任務方面具有較高的持久性,可見動機調控對于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至關重要。
總之,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可實施應用性語法教學,不僅可使學生掌握元認知策略,更能感受語言的功能。開展合作任務可增強學生對外界資源的管理以及利用率;對學生開展創造性的語言活動可提升動機調控策略,調動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馬慧.淺談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才智,2018(18):84+86.
[2]史艷.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研究[J].華夏教師,2018(15):54.
[3]駱悠悠,盛紅梅.核心素養視域下英語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9):9-10.
[4]呂潔.農村小學英語互動教學實施的困境與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5]馬曉鈺.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環境問題探析[D].吉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