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煉科
摘 要:閱讀能力是小學生最重要的學習能力,閱讀能力不只局限于語文或英語學科,在數學學科中也是至關重要的。小學生具備了良好的數學閱讀能力,就能夠獲得更好的數感,能夠進行更好的審題,能夠有效發展幾何辨識能力。因此,如何提升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是每一名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基于小學3~6年級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幾點提升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建議,希望能夠為廣大小學數學教育工作同仁帶來啟發,進而促進小學數學教育研究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閱讀能力;幾何辨識能力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教學任務。學生擁有了良好的數學閱讀能力之后,首先是對數感的發展,這將會使他們在進行計算題的解答過程中,能夠利用更加巧妙的方法進行計算。其次,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發展對學生的審題能力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學生通過審題能夠有效掌握數目與數量、數量與數量之間的關系,抓住關鍵詞,從而更好地解答應用題。最后,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發展能夠有效帶動學生的幾何辨識能力發展,讓學生在學習幾何相關知識的時候,更好地把握幾何特點,從而提升讀圖能力。以下根據具體教學情況,分別進行闡述。
一、小學數學應利用數字閱讀訓練培養學生的數感
小學3~6年級的數學教學內容中,計算題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從三年級起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到六年級的“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中應用的主要計算類型。在小學數學的計算題教學中,我們應通過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讓學生通過數感尋找簡化計算的方法。
例如在湊整類型的數感培養過程中,我們先引導學生閱讀哪兩個整數相加的結果為10,為學生列出“1+9=10”“2+8=10”“3+7=10”“4+6=10”“5+5=10”,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將數感發展為一種直觀反應,如看到“5+( )=10?”即可馬上得出“5”的答案。這種數感應用于大數計算中如“1587+1731+1203=?”即可計算“(1587+1203)+1731”,通過湊整進行簡算。湊整也可以利用在乘法中,關鍵記住“25×4=100”“125×8=1000”,這種數感在小數、大數的乘法中尤為好用。如“32×0.125=?”,學生可以將算式轉化為“32×0.125=4×(8×0.125)=4”,由此提升運算效率。
二、小學數學應利用應用題閱讀訓練發展學生的審題能力
小學數學的應用題是帶領學生將數學知識投入到生活情境中,加以解決問題的重要題型。在應用題的解答過程中,首先需要學生運用自己良好的數學閱讀能力進行審題。為了發展學生的應用題審題能力,我們應讓學生注重數目與數量間的關系,注重數量與數量間的關系,注重單位的換算,從而提升審題能力。具體來說,學生在審題過程中要抓住關鍵詞,即關鍵條件,從而更好地把握題目。
如例題“一班的總人數是二班的80%,二班的人數比一班多10人,求一班的人數。”
學生在審題過程中,首先要看到題目中兩個關鍵條件,之后根據單位“1”的知識,設二班的人數為100%,繼而根據審題提取條件“一班的總人數是二班的80%”“二班的人數比一班多10人”列出算式100%-80%=10,繼而進行計算20%=10,100%=50得出二班人數。最后再用50-10求出一班人數,用50×80%=40驗算無誤。
三、小學數學應利用幾何圖形閱讀訓練發展學生的幾何辨識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幾何知識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我們在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過程中,也要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幾何辨識能力。在學生的幾何辨識能力發展過程中,我們要鍛煉學生利用讀圖認識點、線、面的關系,從而根據不同幾何圖形的特點,去正確地辨識這些圖形。
例如我們在“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利用好已經掌握的平行概念,去對比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差異。學生通過對比,發現平行四邊形有兩組對邊平行,而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有效提升了學生對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特點的理解。
總而言之,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發展,對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發展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要充分依托數學學科特點,利用數字、符號、應用題條件、幾何圖形,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培養。學生具備了良好的數學閱讀能力,不僅對于他們當前以至于今后的數學學習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閱讀能力、思維總結能力都有著巨大的提升價值。希望廣大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重視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梅.讀出“精彩”: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讀天下(綜合),2017(18):147.
[2]劉羽霖.培養學生小學數學閱讀能力教學[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16(1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