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殿平
摘 要:教育改革,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在組織學生多看書的基礎上來幫助學生積累素材。通過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實現語言積累,在鍛煉學生運用語言描述事物能力的基礎上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诖?,針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方法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方法;研究分析
通過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進行有效指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F如今,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等都認識到了閱讀對學生語文學習與身心發展的重要意義。但是從具體上來說,由于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樣也就降低了學生的閱讀效果。所以在教育中要從系統化的角度出發,做好全面指導工作,為小學語文提出有效意見,從而提升閱讀指導的效果。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
1.做好知識儲備工作
通過與教材中的閱讀內容相比,課外閱讀內容在題材上存在著自由寬泛的現象,加之其涉及面比較廣泛,所以不論是從知識儲備上來說還是從閱讀內容內化等方面來講,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學生的知識體系是需要通過課內與課外的自主學習來構建出來的,由于學生在課堂中所掌握的知識并不具體,所以也就加大了學生的理解難度,需要在不斷消化的基礎上才能吸收。通過有效的課外閱讀,能夠幫助學生獲取新知識,其在大量閱讀基礎上也可以幫助學生在掌握課內知識的基礎上來綜合課外閱讀中所獲取到的知識,建立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從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入手,讓學生認識到閱讀對學生知識儲備的意義所在。如可以給學生介紹名人名言,以此來讓學生懂得閱讀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知識競賽,提高學生的閱讀主動性。
2.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
閱讀教學要從情感熏陶與思想啟迪等方面入手,讓學生在閱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科學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能夠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思想與行為與書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對比,同時也可以主動學習其精神,并不斷反省,從而改正缺點與不足,提升對是非的辨別能力,實現提升道德修養與思想認識的目標。在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時,還要讓學生認識到閱讀不僅是知識的積累,同時對道德等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閱讀能夠提升一個人的修養,在陶冶情操的基礎上來轉變自身的行為。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學習閱讀中的人物品格,或是開展閱讀匯報活動等,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認識到課外閱讀的意義所在。
二、對閱讀材料進行選擇與利用
1.做好內容的選擇工作
首先,可以選擇經典性的內容來進行閱讀。經典能夠啟迪人的心智,在豐富精神層次的基礎上來塑造出良好的人格。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要從學生的特點入手,指導學生在選擇的基礎上來學習好文化知識,同時還要選擇高質量的信息,在刺激學生大腦的基礎上來滿足學生的智力發展需求。通過從經典的特點入手,以此來指導學生對經典性內容進行選擇,所以要在幫助學生選擇好經典性閱讀內容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認識,幫助學生選擇好閱讀的方法。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還應當注意的是,要避免學生思維出現僵化的現象,所以要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其次,要在相信學生的基礎上適當地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把握經典內容。
2.選擇具有時代性的內容
時代的進步是需要人們拓寬自身的知識視野的,所以要保持開放的心態與思維,在提升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要求,確保語文教育的穩定發展。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下,要從時代性的角度出發,同時還要從更新自身知識層次的基礎上來保持知識的先進性,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第一,學生要掌握先進的知識,通過選擇好知識以此來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也應當要注意的是,要剔除落后的知識,選擇先進與積極的閱讀內容。在信息的快速發展下,要做好信息的篩選工作,以此來保證學生閱讀的有效性。第二,要確保信息的時效性。通過從時代性的角度出發,以此來借助真實的信息來對學生進行影響。第三,主動向學生講述時事知識。進行時事教育并不單純是進行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育,而是要從課外閱讀的優勢上來進行,借助時事來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的時代認識。所以,在教育中教師要借助先進的設備與媒介,及時向學生傳遞知識,在鼓勵學生了解時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收集。如可以在班級中設計報刊角或是開展匯報活動,真正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教學中,要從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入手,適當對教學內容進行延伸,在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基礎上來讓學生認識到課外閱讀的意義所在,同時還要保證教育的合理性,以此來實現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萬國琴.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2]劉志超.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指導策略的研究[D].延邊大學,2011.
[3]葉麗紅.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有效策略的研究[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