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義武 朱俊前
摘 要:新課改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是動手操作在課程學習中的應用。小學階段是學生由形象思維轉換到抽象思維的重要階段,在數學課堂中引入動手實踐有助于小學生轉換思維。教師應當正確引導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確保小學生能夠參與實踐性探索,提高動手實踐操作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動手實踐;有效性
兒童早期的動作過程是認識世界和學習經驗的過程,兒童思維正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教學過程中單純的記憶和模仿遠遠不夠,而是要將學生動手操作和抽象思維相銜接,在課堂上給他們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的實踐動手和思維同步進行,使課堂教學煥發活力。
一、引導實踐過程并提高有效性
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望強烈的特點,教師應當在數學動手實踐教學中將實踐與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相結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動手實踐操作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學生只有親歷知識的發現和運用過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只有通過實踐操作才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同時在操作中獲得學習的樂趣。通過對實物的操作和通過實物對理論的驗證過程,學生能牢固掌握知識的原理,為以后更加深入學習抽象化的原理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在鼓勵學生參與到實踐中的同時,應該先構建好引導學生掌握知識點的結構模式,按照特定的步驟和計劃指導實踐操作,使實踐操作有利于幫助學生攻克知識難點、掌握知識重點。比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這節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用紙張剪切的方式來研究和推導出面積計算公式。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將平行四邊形拆分拼接成長方形,根據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二、動手實踐過程中的激勵性評價反饋
學生在動手實踐操作中大腦的思考與動手的有效性,與教師在此實踐教學中的激勵性和及時性反饋之間有著相互依存、相互刺激的關系,教師的激勵性反饋有助于學生動手實踐積極性的提高。動手實踐過程是現代教育中培養人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和感知非常重要。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實踐之后進行反思和自我評價,與他人之間相互分享實踐的成果,并在分享的過程中交流學習的心得。教師在其中起到主導作用,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綜合性評價。采用鼓勵性的語言和行為使學生樂于進行成果總結和成果分享,提高學生對動手實踐的興趣。學生通過形象的實踐操作更加深入了解數學學科的抽象邏輯,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比如在教學雞兔同籠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嘗試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時,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時教師給予學生積極性的評價與反饋,使學生在該實踐活動中加深了對每種方法的認識,經歷了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而更好地認識了數學具有“模型”的力量。
三、教師對實踐活動的創設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學步驟主要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老的教學方法往往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個教學環節都會死氣沉沉,沒有新意。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合作學習和實踐學習被引入到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新的環境下應當有新的認識。實踐教學活動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在實踐教學中引導學生合作和探究性學習,并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起到的是主體引導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有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跟學生的年齡以及自身的知識結構、知識掌握水平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在引導的過程應當注意這一點。對于低齡學生,教師應該逐步帶領其進行動手實踐,對于大齡學生,教師可以放開手來,讓學生自主訓練,自己找到實踐的技巧和方法,自己得到結論,由低年級到高年級的教學方法是一步步漸進的過程。根據不同知識結構的學生,教師應按照不同個體的差異情況進行點撥,顧及到個人。數學的學習過程往往需要多個人相互配合,因此要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之間分享具體操作的經驗,使學生在互動中找到數學實踐操作的樂趣。數學規律的發現往往是一個抽象推理的過程,一個人的思維往往比較片面,這就需要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共同推導出結論,在共同的動手實踐操作中相互配合,使實踐的效率大大提高。在引導學生實踐的過程中也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動手去驗證自己的猜想,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比如,在實踐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的減法”中,24減5應該怎么減?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拿出24個小棒,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從這24個小棒中取走其中的5個。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會發現余出來的4個小棒減去5個不夠減,就會思考如何調整其他小棒的方法。最后,教師讓學生講述自己在實踐中擺放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以及最后得出了什么結論。在教學的過程中,整個課堂氣氛熱烈,教師和學生不斷地反饋和接受彼此的觀點。
總之,在小學教學中,根據小學階段的認知和心理規律,給小學生布置實踐內容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使學生不斷提高。學生可以在動手實踐和研究學習的空間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發現學習數學的樂趣。
參考文獻:
[1]田曉玲.動手實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6(24).
[2]解春玲.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動手操作與思維能力的培養路徑芻議[J].求知導刊,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