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高
摘 要:隨著教育的改革發展,突出了學生主體性地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傳統學習方法已不再適應新課程的發展,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特別重視對學生質疑能力的教學,能促進學生良好數學思維品質的形成,奠定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基礎,有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發展。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質疑的意義、質疑的方法模式等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質疑;模式探索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要求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全面素養與創新能力培養,而在教學中對學生質疑能力進行培養,就能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打好思維基礎,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
一、小學數學培養學生質疑的意義
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質疑能力進行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是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由于小學生剛學習數學不久,數學學習能力特別是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比較弱,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在學生進行質疑時,如果教師能根據學生的疑問進行講解,按照學生的心理開展教學,就能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來消除疑問或是找到正確的答案。由于小學生的好奇心和疑問心理比較強,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鼓勵學生對所學內容大膽質疑,這樣能提高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
二、小學生數學質疑模式探索
1.在導課環節讓學生進行思考質疑
要學好數學必須讓小學生學會思考,而思考起源于疑問,因此教師可在數學新課程學習的導入環節為學生創設思考質疑的教學情境,這樣能促進學生去思考和探究問題,使學生能發現問題進行質疑,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導入新課環節教師可運用多種方法來創設問題情境,可運用故事情境、游戲情境、生活事例、用舊知識引出新知識、講解啟發等方法,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巧妙地把問題包含在教學情境中,這樣就把教學目標轉化成了需要學生探究的問題。在學生進入問題情境后,就能發現問題,就能使學生產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欲望和動力,在問題的驅使下,就能進入新知識的學習。這樣就能把新知識的學習和需要學生質疑思考的問題有機聯系起來了。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的“觀察物體”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探究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能得到不同的圖形,教師可用一個各角度觀看都有明顯特點的玩具小熊,讓四個學生為一組,分別從前后左右進行觀察,讓每個學生說出觀察得到的圖形。四個人會說出不同的圖形,此時教師可為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每個人看到的圖形不一樣?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思考、質疑和探究興趣,從而把本節課的學習引向深入。
2.在講課環節讓學生進行探究解疑
在講課環節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探究問題,使學生樹立探究學習的意識,在探究中使學生的疑問得到解決,就能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同時也能促進學生進行更多的質疑,就能逐漸培養學生的質疑探究習慣。在教學中,教師提出探究問題后,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使學生圍繞問題開展學習,先嘗試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并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再對學生進行引導,就能讓學生有效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的“有趣的推理”這一節內容時,為了能得出三個同學分別在哪個興趣小組,可讓學生運用畫表格等方式進行自主探究,學生根據問題通過分析、思考、實踐等活動就能作出正確判斷;二是進行合作探究。運用小組學習方式也是幫助學生進行探究和釋疑的重要方法,讓每個學生把自己的疑問提出來,其他同學幫助分析討論,就能讓學生的疑問得到解決。同時運用合作方式也能讓其他同學受到啟發,拓展他們的思維,從而提高探究能力。
3.在練習環節強化學生的質疑能力
進行數學習題練習是學生進行質疑的重要環節,通過在解答練習題的過程中進行質疑,就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學知識,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并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一是精心設計練習題來設疑。老師可根據所教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來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練習題目,在題目中設置不同的疑問,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究解題,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探究質疑能力得到發展。二是培養思維能力。進行習題練習時,應重視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養成了愛思考的習慣后,學生自然就能提出更多的疑問。例如,讓學生動手擺小棒來學習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的算法,就能使學生容易理解比較抽象的數位概念,使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進行思考質疑,有利于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創新能力,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質疑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就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建群.小學數學課堂有效質疑提問的策略與實踐研究[J].東西南北,2017(12).
[2]魏麗雯.質疑釋疑:小學數學課堂的疑問模式微探[J].數學大世界,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