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作為我國幼師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之一,其課程設置是否合理往往對學生的培養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近年來,融合教育廣泛實施,這給我國幼兒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將就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學前教育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融合教育 高校 學前教育專業 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1-0008-01
融合教育是上世紀90年提出的一種追求平等的教育思潮,強調將具有障礙的學生充分融入到正常的班級學習生活中。學前教育階段是學生教育培養中最為基礎的階段,在這一階段落實融合教育對后續的教育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近年來,融合教育在我國也受到了廣泛的重視,這給我國學前教育工作者的能力素質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對此,作為我國學前教育工作者培養平臺之一的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就必須要重視給予融合教育的實際要求來對教育教學的課程設置進行完善。
一、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基于融合教育對我國學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能力素質要求來看,目前,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還存在如下的幾點問題:
1.缺少特殊教育課程的設置
目前,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大多數是針對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知識設置了如下的幾個課程類型:第一,公共課。公共課主要指的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必修的課程內容,通常我國思政、信息技術、外語等。第二,教育基礎課。教育基礎課主要針對的是學前教育工作所需具備的包括心理學以及教育學在內容能力進行培養。第三,專業課。主要指的是學前教育工作所需具備的包括活動設計、藝術教育等在內容專業技能訓練。第四,實踐課。主要指的是將所學的知識技能進行實踐訓練。可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在學生的教育培養中并未設置相關的特殊教育知識技能課程。
2.課程設置本身缺乏合理性
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也是融合教育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主要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第一,理論知識教學未能與實踐教學之間相聯系,主要表現為在理論知識教學之后未能及時引導學生實踐運用,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第二,不同的課程之間存在一定的重復性,這主要是因為在相關的課程設置中對一些重要的知識內容會出現重復提及,而教師忽視了對內容進行提煉整合。第三,藝術教育類課程的設置相對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藝術教育能力造成了限制。
二、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學前教育課程設置的策略
1.重視傳統課程與特殊教育課程之間的整合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應重視在傳統課程設置的基礎上融入特殊教育課程,以充分對學生的融合教育能力素質進行培養。這就要求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在課程設置中能重視這兩種課程之間的整合,并明確兩種課程之間所存在的主次關系。要求在保證兩種課程之間相互平衡的基礎上,將傳統課程作為學生教育培養的主要課程,而特殊教育課程則作為學生教育培養的次要課程,以確保學生的學前教育能力素質水平達到基本要求的同時,還能確保學生自身具備一定的特殊教育技能,以促進學生自身的市場適應能力得到充分有效的提升。此外,針對特殊教育課程的設置,學校還應合理進行課程內容的選擇來提高教學的有序性。
2.特殊教育課程的設置應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特殊教育課程的開設應確保其與學校的實際情況符合,以此來切實有效的提高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特殊教育知識技能培養的實效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受地理位置和辦學條件等多因素的影響,不同高校其內部的教學環境和師資水平以及學生群體之間均有著明顯的差異性,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校在特殊教育課程設置方面經費投入的差距。基于此,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特殊教育課程的設置就必須要充分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確保在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特殊教育資源充分合理的利用,進而從根本上提高學校特殊教育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自身的能力素質水平得到綜合有效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融合教育日漸普及的現代教育背景下,針對融合教育的實施培養與之能力素質需求相適應的人才已然成為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培養的重要任務之一。然而就目前來看,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的能力素質培養造成了限制。對此,基于融合教育的實際要求,我國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就必須要對學校的教育課程設置進行完善,以促進學生自身的能力素質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任萍.融合教育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探討[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4(01)
[2]劉佳芬,陸雪萍,賀曉霞.寧波市幼兒教師對融合教育接納度的調查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2014(Z1)
作者簡介:
劉婷,女,漢族,生于1984年1月,河南省周口市人,就職于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研究方向:學前教育與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