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教育對于釋放小學生的天性有著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另一方面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具備更為綜合性的能力。課程改革之后,我國小學的音樂教育有了極大的改善,音樂課堂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學生的音樂素養也有了較大的提升。特別是應用音樂游戲之后,小學音樂教育的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從音樂教育對小學生的重要性入手,首先分析了小學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針對性地探討了小學音樂教育的優化措施,最后以音樂游戲為例,分析了如何利用音樂游戲來提升小學音樂教育的效果,讓孩子們可以回歸本性,獲得更佳的音樂教育體驗,希望可以借此給相關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音樂教育 音樂游戲 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1-0205-02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目前小學生的教學更加多元化,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可以培養學生方方面面的興趣,提升小學生的個人能力。音樂教育是小學生教育內容中的重要一項,它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緩解小學生的壓力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在新課改之后,小學音樂教育一直被人們重點關注,各項教學措施也不斷的優化,對于我國小學教育體系的完善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一、音樂教育對小學生的重要性
小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還處在初步形成的階段,利用音樂的熏陶可以幫助小學生保持樂觀的心態,幫助其健康的成長。另外,音樂還可以輔助人們激發創造性和想象力,對于小學生的人格塑造和思想道德修養都十分有益。除此之外,音樂還可以幫助小學生釋放天性,讓孩子在音樂的世界里享受童真的樂趣。
(一)培養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音樂是一種高雅的藝術,長期的音樂教育可以釋放人們內心的情懷,讓人們發自內心的趨向于美好的事物,這也就是審美熏陶。小學生經過長期的音樂教育后,就會下意識的運用美的規律去分辨生活中的是非曲折,喚醒他們對美好的向往。在長期的教育中,人們忽視了小學生審美觀念的培養,這是教育的一大缺失,需要盡快的完善。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較為密切,引進了很多先進的文化,當然也有部分的糟粕。所以,人們在接受文化的時候需要有一定的辨別能力,避免被低俗和腐朽的文化侵蝕。小學生由于自身的閱歷不足,很容易被繁多的文化誤導。因此,必須要加強審美的培養,通過音樂教育來強化小學生內心的善惡評判。
(二)培養小學生開朗的心態
對于小學生而言,在初次步入校園難免會有諸多的不適應,平時在家還可以找父母傾訴,但是在一個陌生的集體里,很容易形成自閉的心理,這對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而言極為不利。音樂是一個很好的橋梁,可以讓小學生之間有更多的交流。首先,兒童音樂本身就可以帶給孩子們愉悅的心情體驗,其次是孩子們在一起唱歌跳舞時,彼此之間會更加熟悉,增進了他們的情感。所以,通過音樂教育,可以讓孩子有更為積極的心態,能夠融入到集體中,愿意與同學交流和分享。
(三)開發小學生的智力
人的左右半腦負責不同的功能,右腦主要負責想象、音樂和繪畫等,左腦則負責邏輯思維、語言和數學。在日常的教學中,理工科的課程可以幫助人們開發左腦,讓人們的邏輯思維更加清晰,而音樂繪畫等教學則是為了輔助左右腦的均衡發展,這對于成長期的小學生而言至關重要。通過聆聽音樂,可以增強小學生的記憶力,同時也可以讓他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根據相關的科學研究表明,長期接受音樂訓練的同齡人相比沒有接受音樂訓練的記憶力要強很多,由此可見音樂教育對小學生的重要性。
通過聆聽音樂,還可以鍛煉小學生的想象力,很多歌詞都可以讓小學生自主的聯想起其中包含的意境,這樣就可以充分的拓展小學生的想象空間。當音樂響起時,小學生就可以通過旋律和歌詞等體會到其中包含的意境,這些想象力都是日后推動科技進步的動力。
二、小學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音樂教育受重視程度不足
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還沒有完全改善傳統教育的弊端,學校方面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偏差,小學生的教育仍然以數學、英語和語文等學科為主,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另外就是一些學校的管理層和家長對小學音樂教育存在著一定的偏見,他們認為音樂教育只是學生的一種興趣培養,對小學生的長久發展沒有太大的助力,這就導致了音樂教育在課程安排上略顯不足,家長方面的支持也略顯疲乏。如果不能解決這一問題,我國的小學音樂教學將走向持續的下坡趨勢。
(二)教師的專業技能較弱
我國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技能普遍偏低,一方面是由于學校對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所以教育投入也相對其他學科較弱,音樂教師在教研方面做得不夠好,因此實踐中常出現理論應用不當的情況。在我國的小學中,很多小學領導為了節省開支,還聘請非專業的教師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教育,這就導致了教學質量普遍偏低,無法實現其應有的效果。
(三)教學內容脫節
小學生由于年紀和精力的限制,他們的學習大多來源于生活中的直觀感受,所以在進行音樂課程學習的時候,需要從最簡單的層面入手。但是當前我國的小學音樂課堂卻忽略了這一問題,沒有切實的考慮到小學生的實際需求,而采用了一些較高的層次,將歷史名樂作為課堂的教學內容,小學生很大一部分無法完全理解作品的內容,而是單純地進行機械性的學習。長此以往,這必然會打擊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使得小學生的學習產生了倦怠的心理,完全實現不了音樂教育的意義。
(四)實踐教學不均衡
小學音樂教學不僅需要理論性的學習,還需要實踐操作,這樣才能提高其音樂水平。但是由于教師專業技能和教學設備的限制,很多學校大多只是開展一些傳統的合唱項目,將此作為實踐的主體,起不到很好的實踐效果。音樂教學需要依托多樣化的實踐教學來提高效果,但是由于當前時間不均衡的情況,導致很多正常的音樂教學活動無法順利開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學生的興趣培養。
三、小學音樂教學的優化措施
(一)加強對音樂教學的認識
關于傳統教育中的弊端,必須要加快解決的步伐,需要充分認識到音樂教學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加快小學音樂教育的改革。首先就是要強化音樂教學的地位,在其中投入更多的資金,完善相應的音樂教學設備,這樣才可以給小學音樂教學提供較好的環境基礎,讓音樂教學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加強音樂教師技能的培養
音樂教師的個人素養直接決定著小學音樂教育的質量,所以在當前的情況下,必須要加快音樂教師技能培養的步伐,建立起優秀的音樂教師團隊,讓整個音樂教學的課程更加專業化。在上文的分析中提到了,有一些小學音樂教師甚至是兼職任教,這種情況要從根本上杜絕,讓專業的教師來給小學生提供最為優質的音樂教學課程。同時在專業授課之外,相應的輔助系統也需要完善起來,各類的教學設備要與教學目標配套統一,更好的保證小學生的學習質量,提高其學習的興趣。
(三)針對性完善教學內容
小學音樂的教學需要立足于當前新課改的要求,對教學的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在確保課時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增加民族化的音樂。我國的民族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這是我國文化中的瑰寶,在選擇的時候可以從通俗易懂、積極向上、陽光健康等方向進行針對性的篩選,結合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音樂教學。這樣一方面能夠完成教學目標,同時也宣傳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最為重要的是,這樣的教學可以讓小學生充分的了解到音樂的魅力,進而提高其學習的興趣,強化小學生音樂學習的效果。
(四)開展多樣化的音樂實踐教學
音樂實踐教學對于強化教學的效果有著積極的意義,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課上課下要多進行音樂教學的實踐,采用有演唱、律動、節奏、表演、創編等形式等多種形式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質量。特別是對于音樂教學的實踐,必須要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將活動落實到具體,這樣就可以在緩解小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培養小學生的團隊意識,發揮音樂教學的效果。
四、回歸本性,讓音樂課堂更有情懷
音樂主要就是用于舒緩學習的壓力,同時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音樂氣質,促進其全面的發展。所以,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創新地提出了音樂游戲的概念,它是通過音樂和游戲結合的形式來表達情感,進而讓學生體會到音樂中包含的各種元素,領略音樂的魅力。在新課改落實之后,我國的小學音樂教育有了極大的改善,音樂游戲在其中應用的也十分廣泛,它不僅能夠使音樂課堂更加生動,同時也讓教學的質量有了顯著的提高,對于音樂教學的體驗提升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音樂教育更多的是用于釋放小學生的天性,讓小學生體會到音樂的魅力,從長遠著手培養其音樂的情操,所以在音樂課堂上可以通過音樂游戲讓其回歸本性,使整個音樂課堂更有情懷。
(一)音樂游戲應用于小學音樂課堂的必要性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應用音樂游戲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如下:
(1)陶冶情操。通過音樂游戲可以陶冶小學生的情操,因為音樂游戲不僅能夠營造一個愉快的課堂氣氛,同時可以讓小學生更好的體會到音樂知識。另外,音樂游戲還可以有效的消除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避免學生對老師的抵觸心理,讓學生的情操得到有效的陶冶。
(2)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音樂游戲,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音樂教學的興趣,這不僅是因為動態的課堂教學形式使得整個音樂教育更為生動和形象,同時音樂游戲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的各項活動能夠順利地開展。
(3)符合音樂教學的特點。相比于其他學科而言,音樂教學本身就有著較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因此他的教學模式不應該古板和嚴肅,更應該體現出自身的張力。另外,音樂教學的形式豐富多彩,可以創新的應用較為活躍的形式來達到輔助教學的效果,因此音樂教學中采用音樂游戲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學課堂應用音樂游戲的措施
結合我國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的特點,在其中應用音樂游戲的措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合理確定游戲的主題。在我國的小學音樂教材中,有很多的歌曲本身就具有游戲的素材,因此教師只需要針對性地編創游戲,就可以突出教學內容的同時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小學音樂教材中有一首歌曲為《打巴掌花》,這首兒歌極具旋律性,所以就可以針對性的設計音樂游戲,比如讓學生站成一排扮演角色,當節奏舒緩時,學生原地拍手唱歌,當音樂進行到第一句樂曲時,學生們則叉腰前進,最后通過穿梭和停頓等動作來配合音樂的旋律。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同時也是音樂教育具備了更多的趣味,能夠愉悅學生的心情。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對音樂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學的質量就會有明顯的提升。
(2)通過游戲情境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很多音樂教材中的歌曲都有自身的前景在內,例如《明日歌》、《兩只懶烏鴉》等,這時就可以把歌曲編制成舞臺劇的表演形式,配合音樂讓學生進行自主的表演。通過參與表演,學生對歌曲內容了解得更為透徹,同時也會跟隨旋律來進行相應的肢體動作配合,這就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同時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創造力,讓學習目標與教學內容完美地結合起來,切實的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讓學生享受音樂課堂。
(3)空過游戲空間來保障互動。在傳統的音樂教育中,教師占據著課堂的主導地位,學生大多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聆聽教師的講解,或者欣賞優美的音樂。所以在整個課堂,學生的活動空間都十分有限,體現不出音樂教育的性質。把音樂游戲融入到音樂教學中時,可以通過拓展游戲的空間來保障整個課堂進行中學生和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音樂游戲本身所受的限制較小,教室中空閑的角落就可以成為游戲的活動空間,當學生脫離座位之后,其天性才會得到最完整的釋放,此時配合音樂游戲進行課堂活動,這樣就可以把整個音樂課堂變得更為活躍,以此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
(4)通過游戲規則來控制課堂紀律。音樂游戲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如果隨心所欲和毫無規則的進行,則體現不出音樂游戲對整個課堂的推動作用。所以,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中,音樂游戲必須有一定的規則,以此來保證教學任務的有效進行。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自制力較差,對于一些新鮮的內容容易產生興奮,進而忽視了課堂的紀律,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的了解到游戲的規則及玩法,一方面減少學生的焦慮過度和興奮過度問題,另一方面讓課堂的各項教學任務可以有序地開展。在制定游戲規則時要避免橫沖直撞,因為有的學生在游戲中喜歡互相干擾和碰撞,這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團結,所以游戲規則的設計還要體現出和諧性,讓學生在游戲中培養友誼,提升其音樂學習的體驗。
(5)立足音樂體現出游戲教學的實效性。音樂游戲是為音樂教學服務的,所以雖然形式可以多樣化,但是必須要堅持以音樂為主導,不能讓游戲脫離音樂的范疇,否則會使得本末倒置,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從音色、音律、節奏等方面來組織簡單的游戲,讓原本枯燥的課堂變得更為有趣。同時,教學過程中還要體現出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主動地去探索,讓學習和樂趣達到和諧的統一,游戲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學生的反饋,讓整個課堂的各項教學任務有序的開展,這樣小學音樂教學的效果就會有明顯的提升。
五、結語
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在教育中不應該抑制學生的這一天性,特別是對于音樂教學而言,更應該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其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此放松學生的壓力,培養其音樂情操。基于此,本文著重分析了如何將音樂游戲引入到小學音樂教學中,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從游戲主題、游戲情景、游戲空間、游戲規則和游戲時效五個方面展開具體的應用措施分析,希望可以借此給我國小學音樂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讓學生享受音樂課堂,積極的參與其中,落實我國的新課改政策,立足于長遠提高小學生的音樂能力。
參考文獻:
[1]丁嵐.用多種手段激活課堂[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12):124.
[2]張金霞.游戲為槳,快樂為帆——小學音樂課堂中音樂游戲的運用[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7(11):43.
[3]萬云云.小學音樂課堂中識譜教學的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19):107-109.
[4]金林萍.回歸兒童本性 讓音樂課更有情懷——小學音樂游戲性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J].中國音樂教育,2017(07):16-19.
[5]李福軍.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科普童話,2017(01):85.
[6]胡君.淺談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156-157.
[7]錢思瑾.開展音樂游戲,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趣味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5(17):76.
[8]鄭怡.試述音樂游戲在農村小學音樂課堂的實踐[J].黃河之聲,2015(06):49.
[9]吳喻夏.游戲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時代教育,2013(08):192.
作者簡介:
壽丹陽(1989.04-),女,漢族,浙江龍泉人,本科,主要從事小學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