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崢
【摘要】我國民族音樂深受人民的熱愛與尊崇,長期根值于民間,流傳至今魅力有增無減,依然散放著永恒的藝術芬芳和光芒。為傳承、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精神,陶冶學生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情操,讓學生體會到民族音樂之美,感悟民族精神之精髓,實施民族音樂教育,意義深遠,本文主要從民族音樂的特點等方面陳述了讓民族音樂之花在學生心中綻放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民族音樂 藝術價值 美學內涵 傳承 弘揚 提升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1-0207-01
1.引言
音樂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不可忽視重要作用。在民族音樂藝術中唯美抒情的啟迪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過程中,心靈得到凈化,智慧得到升華,既陶冶了學生情操,又提高了文化藝術修養。
音樂是一種藝術化的語言形式,它所表達的思想來自心靈,同時,音樂又是一種情感藝術,情感是音樂的血液,沒有情感的音樂就沒有生命力。學生正處在補充知識的時候,音樂思想和音樂才藝剛好補充了緊張、枯燥學習生活,并且在學習、表演音樂的體驗過程中,拓寬思維,抒發情感,讓心靈和思想在廣闊空間自由暢游翱翔,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的擴展。
2.民族音樂的特點
中國民族音樂產生于民間,流傳在民間,發展在民間,凝結了中華民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藝,給人以真、善、美的啟迪和熏陶,反映了我國社會歷史與風俗人情,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是社會思想與藝術高度發展的歷史積淀。
民族音樂體現了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個性氣質和精神韻味,是我國古老文化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樂寶庫中的瑰寶。
3.民族音樂藝術的美學價值
我國民族音樂在傳承與演變的過程里,飽含民族精神和文化藝術的精華,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具有一定的美學品質。
3.1自然律動的意境美。
中國民族音樂是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文化形式一樣,它來源于生活,經過提煉,又高于生活,是一種唯美的藝術形式,承載著古老傳統文化藝術的精髓,體現的是民族精神和藝術之美、空靈之美,一種獨特的審美內涵,在律動中展示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情感之美。
3.2多元化的包容之美。
隨著世界藝術環境的不斷開放、交流與融合,我國民族音樂藝術有效地借鑒和吸收了西方世界音樂藝術中的精華元素,形成了極具包容性的和諧之美。同時,基于社會價值觀與其取向的差異,我國民族音樂在借鑒與學習的過程中守住了藝術與文化的初心,仍然傳承自身的藝術審美意識,以自身傳統文化為創作基調,可以說是鳳凰涅槃,完成了一個浴火重生的過程。
3.3立體化的動態之美。
民族音樂藝術的主旨是情感心志的表達抒發,是一顆心到另一顆心的過程,哪怕那顆心是一江春水,是漫天流云,是一朵花兒、一雙蝴蝶、一片芳草或者半山樹木。人們在欣賞的過程中總是能夠從一種律動中感受到世態炎涼與悲喜交織的人生況味。
此外,我國民族音樂還具有和諧之美、含蓄之美、簡約之美等優良品格。它的潛意識里滲透著濃郁的自然氣息,包括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包容,同時體現著追求淡泊含蓄的思想,其音樂意識形態中既體現出儒家文化和諧、禮節,又體現著道家文化大道至簡的哲理。
4.傳承民族音樂的重要意義
4.1.有助于培養學生民族精神。
民族音樂中的審美內涵具有豐富的文化思想與哲學涵義,有助于弘揚民族音樂中所具備的文化思想,弘揚民族音樂中所蘊含的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并在此基層上將美學價值發揚光大、進一步的傳承。
4.2.有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在民族音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潛能,益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修養和提升綜合素質,同時,能夠凸顯藝術特長、天賦、潛質和造詣,有利于針對性地培養專業人才。
5.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5.1全面了解,加深認識,提升民族榮譽感和自豪感。
民族音樂是在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并能夠充分反映出民族文化、地域風情、生活況味等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中華民族是勤勞智慧的民族,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無數奇跡與文明,也創作了大量優秀經典、輝煌燦爛的民族音樂藝術,形成了有著深刻內涵和豐富內容的民族音樂體系,在世界音樂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5.2挖掘民族音樂的美學內涵,提升音樂素養和綜合素質。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民族音樂文化的同時,從小樹立正確的民族審美觀和價值理念,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民族音樂影響中,培育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5.3培養民族音樂的興趣,有益于學生樹立強國強文化的理念和遠大理想。
新時期強國強軍強文化的理念,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充分體現。少年強則國家強,民族音樂藝術未來和希望寄予在少年肩上。小學生可塑性強,悟性高,好奇心和興趣容易受外界的影響,運用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把民族音樂的優秀品質充分挖掘出來,使學生更容易接納,也更容易受其影響。
5.4利用民族音樂開展各項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音樂能力。
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個性的機會,組織合唱隊、組建器樂隊、定期舉行民族音樂講座和演出等,利用民族音樂豐富多彩的特色,拓寬學生的音樂知識視野。
5.5提高教師素質,充分利用和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
教師的素質,直接決定教育的質量。民族音樂藝術體系標準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藝術修養和氣質,以及淵博的歷史文化知識積淀,在潛移默化中,不知不覺影響著學生的情趣、氣質、情操,胸襟,通過引導啟發,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6.結語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具備民族性質的音樂,才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和熱愛,是一個長期課題。路漫漫其修遠兮,只有充分加大投入教育力度和培養熏陶,創設良好的氛圍,將民族音樂的種子,種進學生的心中,一定會開出絢麗的花朵。
參考文獻:
[1]李夢潔,呂異琴.論民族音樂的美學元素[J].藝海.2008.(02)
[2]劉玉山,周芳.從音樂教育的文化屬性談民族音樂教育[J].內江科技.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