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希臘神話雖然源自人童年時代的天真幻想,但在它美麗生動的故事背后則蘊涵著希臘人的自我意識、民族個性和人生觀念,同時也體現著希臘文明所特有的文化精神?!逗神R史詩》中代表個人榮譽和對于命運的反叛精神的阿克琉斯,代表著智謀與自然抗爭的奧德修斯,和命運抗爭的俄狄浦斯、伊阿宋、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等等人物都無不同現在古希臘神話中民族的特色和內涵。
關鍵詞:以人為本;反叛精神;私欲;命運觀
作者簡介:焦博(1984-),男,吉林省吉林市人,碩士,北華大學師范分院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9--02
一、以人為中心的神話意識
馬克思曾指出:“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支配自然力,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隨著后期的人類支配這些自然力,神話也就逐漸消失了。”認識自然是人類的夢想,希臘人民剛剛從自然形態中分離出來,就要面對這神秘莫測、威力巨大的原始自然力。他們沒有能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便借助想象來編織美麗浪漫的神話和英雄故事來滿足自己的愿望,這便成了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盡管在客觀因素上,古希臘人還沒有力量去和強大的自然力相抗爭,敬畏感和恐懼的心理仍然縈繞在古希臘人類的心間,但心中對神話的幻想卻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勝利。人在他們的心目中,已成為世界的主體,自然只是被人類征服和支配的對象?!坝捎谌诵牡牟淮_定性,每逢他落到無知里,人就會把他自己變成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意大利美學家維克這樣評價。維克用形象思維如何進行的思考,提出了以己度物的隱喻。即人憑借自己的經驗,用自己的本性衡量未知的世界和宇宙。古希臘人如同原始人的形象思維是身體本能方面的想象力,沒有摻雜理智因素,是動物本能的想象力。這種形象思維非常普遍也是人類的原始本性。瑞典古希臘研究專家安·邦納所說:“全部希臘文明的出發點和對象都是人。它從人的需要出發,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進步……在希臘文明的觀念中,人和世界都是對另一方面的反映,都是擺在彼此對立面的、相互照應的鏡子?!睆哪撤N意義上說,西方文學乃至整個文化傳統中人與自然的對立、人本身的意識,以及人對現實價值的追求和自身價值的實現都是源自古希臘神話的內在精神。
二、敢于反抗權威的叛逆精神
在希臘神話故事中,神祗 后裔普羅米修斯與宙斯的對立沖突是非常明顯且引人注目的。馬克思說:普羅米修斯是“哲學的日歷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馬克思也許是從普羅米修斯為人類文明作出的貢獻和自我犧牲的角度來賞識他,評價他的。其實,普羅米修斯的可貴之處,一是在于它是為人類帶來福分的圣者和殉道者。二是他還具有一定的反抗權威、不畏強暴的精神。宙斯在神話中是自然權利的代表,他站在人類的對立面,為了懲罰普羅米修斯盜天火不可饒恕的行為,把他束縛在高加索山的懸崖壁上,讓禿鷹每天來啄食他的心肝,企圖使他屈服。普羅米修斯面對宙斯的百般折磨和淫威,非但沒有對他屈服,反而譏諷了宙斯的暴虐,痛斥了眾神的奴性,并大膽揭露了推翻宙斯的秘密。這一表現,凸顯了他絕不屈從、與暴君抗爭到底的拼搏精神。被鎖鏈倒懸的普羅米修斯大聲悲吼,驚撼山川萬物。在希臘諸神中敢于違背神王宙斯的意志,反抗黑暗的專制,還有一位,那便是海神忒蒂斯的兒子。希臘英雄阿克琉斯 因不滿軍統帥阿伽門農的專橫和自私而怒發沖冠。拒不出征。公然蔑視他的權威,反抗他的專制。荷馬史詩開篇即寫“阿克琉斯的憤怒”,這也正是荷馬史詩由被點名者顯現出來的主題。黑格爾用了人物性格的典型性、堅定性、豐富性闡述了對于阿克琉斯這個人物的喜愛。維克對于《伊利亞特》的特點用“勇猛”一詞來詮釋。這個詞恰恰肯定了阿克琉斯這個人物的性格。阿克琉斯 也充分體現了希臘神話乃至整個希臘文學所蘊涵的反抗專制、挑戰權威的叛逆精神和以人為本的意識。這一意識已成為貫穿于西方文學史中的內在文化基因。從中世紀的騎士文學、市民文學到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文學,再到18世紀,19世紀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文學,我們都能從中看到個性各異的叛逆者的典范,也能深刻感受到他們敢于反抗權威、不畏強權的精神特質和追求個人價值自由取向。
三、與命運相抗衡的主體意識
在希臘人的觀念中,他們將難以把握的自然力以及給他們帶來生命危險的種種災難,包括人本身難以預料的遭遇、吉兇以及關于生與死的困惑都視之為命運。命運一方面成為古希臘人難以解脫的惡魔。另一方面又始終是古希臘人與之相抗衡的對象,力求在戰勝它對人類的糾纏的同時,人類也可把握自己,擺脫命運、擺脫厄運的本質。在希臘神話的神族代傳和權利更替過程中,我們看到克洛諾斯因不滿父王烏刺諾斯的專制淫威和對自己命運的掌控,在母親該亞的支持下,發起對父的抗爭,推翻蠻橫專制,成為自己命運的掌舵人。同樣事例的人還有宙斯,他因同種原因推翻了克洛諾斯的一統天下,建立起以自己為中心的神族。從本質意義上說,宙斯的反抗不僅是謀取霸主地位的成功,更體現的是積極掌握自己命運的一種抗爭,是命運外部因素歷史性的轉變。在希臘神話傳說中,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被父母遺棄的俄狄浦斯成了科任托斯國的年輕王子,但他卻是得到神諭,日后他將走上殺父娶母的人生之路。為了擺脫命運的捉弄,他做了種種努力和抗爭,然而最終仍未能逃脫厄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逃脫命運的掌控是多么的艱苦。命運充滿的是不可逆性,我們難以違抗它也無力改變??啥淼移炙古c厄運相抗爭的主體意識卻是我們值得稱贊的精神。現代的佛洛依德 曾用潛意識里的“戀母情結”來解析這個古老的故事傳說,而我們卻認為,這則故事的真正內涵恰恰在于:它體現了希臘人面對命運無常的困惑和試圖擺脫命運捉弄得強烈愿望,以及與命運抗爭到底的堅強意識和自覺的主體精神。與此同時,他還表現了對自我價值的審視和叩問,形象地演繹了古希臘時代關于“認識自我”的哲學命題。這種意識和精神也成了西方文學血脈之中的一種文化因素。
四、征服自然的冒險精神
古希臘人的心目中,風雨雷電、山河湖海、自然萬物既有超常的魔力和無所不在的神性,又有無窮的奧秘和極強的誘惑性。從古埃及提倡的神的時候,到古希臘人倡導的英雄時代,我們深刻體會“冒險”就是“進取”的意思,不達到目的不罷休,勇敢的精神、探險的精神、不怕犧牲的精神。
大自然帶給我們的也是一把雙刃劍!它為人類提供了便利的生存條件的同時又給人類帶來不可避免的災難。作為生活在海洋文明區域的希臘初民,對自然的偉大既有敬畏之情,又常常萌發出想要征服自然的沖動。這一切在古希臘神話傳說中都有形象化的體現。如:雷電之神宙斯為了懲治人類,就曾與海神波塞冬一道呼風喚雨,用暴風和洪水來淹沒田地、房舍和蕓蕓眾生。在希臘神話傳說中,人與自然作斗爭最著名的故事要算是俄狄修斯的海上經歷了。特洛伊戰爭之后,俄狄修斯為了返回家園,在海上漂流了十年之久,歷經了各種艱難險阻,最終回到島國與親人團聚。俄狄修斯在海上與各種妖魔周旋、斗爭的過程們最大程度地 表現了人的勇氣、智慧和意志、盡管困難重重、險象環生,卻總能死里逃生、戰勝妖魔。俄狄修斯就是代表足智多謀、具有堅強意志的英雄人物,在象征意義上也是當時希臘人群體智慧和頑強抗爭自然精神的化身。維克用“智謀”一次概括了《奧德賽》作品的特點。我們在希臘傳說中的英雄身上,常能見到與自然力對抗中所表現出來的這種無所畏懼的冒險精神、超長智慧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它同樣流淌于后世的歐洲文學血脈之中的一種精神元素。
五、愛與酒的狂歡
在希臘神話中,對愛神的想象及其特別。對她的描繪除了有光鮮亮麗的外表還有著閃爍著奇異光輝的人格。在希臘諸神中,神王宙斯一方面高高在上,威嚴十足,另一方面卻帶頭潛入人間,沉溺于美色和愛欲之中。至于其他神靈,也時常與人間美女私通。所以在希臘英雄中有不少都是半人半神。人所生的后代??梢?,對美的向往和追求,情欲的釋放乃至愛欲至上的觀念早已深植于歐洲文學源頭——希臘傳說之中,它對后世文學的影響也是巨大而深刻的。另外,對酒神的頂禮膜拜以及從中體現出來的酒神狂歡精神也是希臘神話的顯著特征。比如:在特洛伊戰爭中,眾神均分為兩派,積極的參戰,在戰場上瘋狂的廝殺。表現出瘋狂的激情和勇猛,無異于一場原始宣泄的終身狂歡。在希臘酒神祭奠的儀式上,希臘初民一方面表現出對酒神俄尼索斯的頂禮膜拜和感激之情。他們可以在勝利和祭祀的時候無不載歌載舞,縱情狂歡。這也充分顯現了酒神狂歡精神。尼采說,酒神象征著“人類原始情緒的釋放和心靈的解脫。柏拉圖在他倡導的“靈感說”中提到了“迷狂”。可能正是因為酒才會給人類一種靈感,神靈依附于人或者藝術家身上,使其處于迷狂狀態,并將靈感傳輸給他,這樣體現了神學的色彩。聯想中國文豪李白、曹操對于酒的熱愛及其流傳千古的作品,我們就容易認同這種酒神精神正是希臘藝術精神的內核之一,也是人類發展迄今以酒為文化的重要因素。希臘神話里的酒神和愛神實際上就是人性的兩種不同的本性體現。希臘神話中最著名“金蘋果”的故事。講的是人間的國王佩琉斯和愛琴海女神忒提斯結婚,為兒子阿克琉斯 辦百歲宴。沒有邀請不和平女神埃里斯。爭吵女神在天上看著婚宴上人們大吃大喝,氣得七竅生煙,就從天上投下一個金蘋果到婚宴席上。對于國王和神來說物質財物毫無意義。但是問題是蘋果上有這樣幾個字:“給最美者”,誰是最美者?誰都想得到它。最后蘋果給了愛神。愛神阿佛洛狄特就用魔法讓斯巴達王的妻子海倫愛上了帕里斯,而且跟著帕里斯私奔了。這下子可不得了,斯巴達是整個希臘聯邦中間的一個,這件事震動了整個希臘聯邦,覺得他們最美麗的一個女子讓特洛伊人給勾引走了,發起了10年的戰爭。其實這現在看來,這僅僅是戰爭的借口,根本還是人性的權利與征服。金蘋果,作為一個象征性的符號,它便是私有欲的代表,它已經脫離了它本來的意義,而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哲學層次,變成了人自私自利一種象征,它不僅代表了色欲、財欲、物欲,代表了權力欲、追求榮譽的欲望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講,“金蘋果”的故事在漫長的歷史上不斷地被演繹著。
希臘神話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情欲毀滅英雄,情欲毀滅理智,明知毀滅仍執意追求,猶如飛蛾撲火,這就是希臘人的悲劇性的性格和悲劇性的命運。西方文學是從神的時代開始并經歷了英雄時代,以人的時代終結。古希臘神話中的命運觀、酒神與愛的文化內核及其海洋性國度熱愛冒險的精神始終伴隨著人類發展,這是一種勢不可擋、看不見卻心可知的力量指引著我們向著更為文明的彼岸前行。
參考文獻:
[1]鄭克魯.外國文學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30.
[2]蔣承勇.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匡興.外國文學史(西方卷)[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徐葆耕.西方文學十五講[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5]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