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菊
【摘要】教育改革的實施,使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創新能力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131-02
關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利用不同以往的教學活動組織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過程的創新性,能夠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越來越高。
一、創新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利用創新化的內容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習內容之中的新鮮之處。數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學科。小學數學課堂中所講的數量關系、空間關系,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與思維性,但知識的應用性很強。利用小學數學教學手段的優化,內容的更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利于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思維能力的快速發展。創新的教學內容能夠激起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有了興趣的支持,學生的學習動力更強,能夠在固定的時間內獲得更為豐富的學科知識。
比如在講解“認識幾分之一”這一課時,教師要引導小學生了解什么叫做平均分、什么叫做幾分之一。調動小學生已經習得的數學知識,借助生活中的問題促進學生思考,有利于學生成為新數學知識的引入者。比如,教師先就學生已經學習過的除法知識,讓學生想一想,“有4個蘋果要分給2位小朋友,應當要怎么分?”學生能夠快速反映出每人分得2個蘋果。這時,教師再提出類似問題,“有4個蘋果要分給8位小朋友,應當怎么分?”在思考之后,小學生會獲得“沒有辦法分得整個的蘋果,只能每個小朋友得到一半蘋果”的想法。教師讓學生想一想“一半”意味著什么,從而引出將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位小朋友獲得一份,得到1/2的實際意義。在這樣的教學內容幫助下,小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存在方式,意識到數學知識的生活價值,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數量關系的方式思考數學現象,創新數學觀念,成為數學知識的積極學習者。
二、創新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小學,學生正處于獨立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讓學生自主解決一些數學問題,還有一定的困難。這時,教師要尋求有效的方式幫助小學生解決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是數學教學過程的主要組成部分。利用合作學習法,促進學生在小組內積極討論,積極互動,共同探究,能夠增強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體驗感,更能讓學生建立起解決數學問題的信心。在課堂中擁有成功的體驗,用創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找到不同以往的學習方法,才能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全面提高、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需求,積極組織小組討論與合作學習活動,給學生展示個性化看法的空間,給學生合作交流的自由,才能讓其擁有創新的意識,并能夠獲得創新的想法。
比如在講解“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有關于新知識的內容。比如將“小村莊有四個葡萄園,去年生產葡萄156噸。有三百九十五千克大棗,每箱裝5000克”這些信息給予學生,讓學生利用這些信息去提出問題,并在小組內商討問題的解決方式。開放化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更大的思考空間。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成果。用小組合作與互動的方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快速被激發,促進學生成為課堂中的創新學習者。
三、創新課堂氛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環境,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影響是無形的。利用課堂氛圍的創新,促進學生敢于在課堂中發表不同的想法,樂于在課堂中求異,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關注教學環境的更新。在教學環境的營造過程中,教師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需要一個民主、寬松、快樂、和諧的課堂氛圍。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不只是數學知識的輸出者,更是活動的設計者,環境的創設者。利用環境推動學生參與到創新的學習活動中,甚至產生創新的學習想法,能夠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小結
綜上所述,創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以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能夠讓小學數學課堂知識的有效傳遞,還能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技能。在教育發展的新時期,利用創新的教學活動完成艱巨且重大的教學改革任務,將科學的教育理論與學生的個人實際發展需求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積極創新,努力探究的學習理念,才能讓基礎教育發揮真正的教學作用。
參考文獻:
[1]宋云霄,呂延津.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山西農經. 2017(08)
[2]胡鳳蘭.數學教學與創新能力的培養[J].現代教育科學. 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