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樂隊演奏中,打擊樂發出的音色及演奏方法具有多樣性,打擊樂以其自身獨特的張力在樂隊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簡單介紹了打擊樂在民歌伴奏、戲曲伴奏、合奏伴奏中的作用,以加深對打擊樂的了解,促進打擊樂的發展。
關鍵詞:打擊樂 樂隊 作用
打擊樂顧名思義就是用打、擊等方式使樂器發出聲音進而組成音響效果。打擊樂一般分為“民族打擊樂”與“西洋打擊樂”兩大體系。打擊樂在樂隊中的作用也是獨一無二的。每一種打擊樂器都在樂隊的演奏中充當著不同角色,使樂隊演奏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一、在民族樂隊中的作用
不同的打擊樂在不同的樂隊中發揮的作用也不同。在交響樂隊中,三角鐵、鈴鼓、定音鼓、馬林巴琴等打擊樂器是必不可少的,在民族打擊樂中,云鑼、碰鐘、木魚、板鼓等打擊樂器發揮了重要作用。爵士鼓在當今音樂的各個領域中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1]“起、承、轉、合”的音樂理念與“跟、帶”關系是中國民族音樂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除了要按照原有的規定進行演奏外,還要結合樂曲的風格、表達的情緒等方面進行即興演奏,因此這需要演奏者非常熟悉演奏的樂曲,了解樂曲的風格與情緒,進而更好地把握觀眾與打擊樂演奏者之間的情感交流。在民族樂隊中,常用木魚、小堂鼓等打擊樂器來演奏快速的節奏,用大鼓、大鑼、碰鐘等打擊樂器來演奏慢速度的樂曲。
例如在蒙古族的舞曲中,大多分為快速與慢速兩種類型,演奏者可以用三角鐵、木魚、梆子等打擊樂器來演奏慢速曲調的樂曲,根據不同的樂曲種類進行相應的調整。在大型的樂隊中,為了使演奏具有穿透力、清脆的聲音,可以應用馬林巴琴、鋁板琴等打擊樂器進行演奏,其中馬林巴琴較適合演奏和弦部分,同時為了襯托出鋁板琴的主旋律,演奏者應該盡量選用棉頭較厚的琴槌。比如在演繹科爾沁的“安代舞”時,為了更好地表達第一部分優美舒緩的意境,演奏者可以用木魚的兩個八分音符進行敲擊。在演奏《鄂爾多斯》這類快速的舞曲時,可以用大軍鼓、大镲等打擊樂器來表示強拍,再用鈴鼓演奏歡快的節奏。鈴鼓在演奏時可以發出鈴聲及鼓聲,鈴鼓一般用于表現較為歡快和節奏性強的樂曲,同時鈴鼓的打擊節奏相對自由,可以為演奏者提供較大的發揮空間。其演奏的方式也很多,演奏者可以用關節、手、指尖等進行敲擊演奏,例如在演奏《黑緞子坎肩》這一蒙古族歌曲時,可以用手搖或者手指搓鼓皮的邊緣演奏歡快的節奏。鈴圈是不帶鼓皮的鈴鼓,鈴圈的聲音比鈴鼓更為清脆,演奏的方式一般為單擊和滾奏,比如在用打擊樂為《萬馬奔騰》這一樂曲進行伴奏時,可以用小軍鼓和木魚進行連續的敲擊來為聽眾呈現一種萬馬奔騰的情緒,打擊樂器在進行演奏的過程中要特別精準地完成音樂的演奏,一旦失誤會嚴重影響樂曲的美感。
二、在戲曲伴奏中的作用
在戲曲伴奏中,打擊樂可以將戲曲的感染力發揮到極致。一曲優秀的打擊樂可以引發觀眾的強烈共鳴,震撼人心。打擊樂的藝術包含了打擊樂的節奏、音調等因素,這些都是構成打擊樂藝術必不可少的部分。[2]節奏的快慢和音調要結合樂曲本身要表達的情感、意境來進行敲擊,以完成一個優秀的作品。同時在戲劇表演中打擊樂可以很好地與演員進行配合來表現戲劇的高潮、沖突、人物心理等元素。例如在演繹傳統戲劇《雙羅衫》時,為了表現人物內心的焦慮感,可以在角色出場時用打擊樂的“長調”來烘托人物情緒;為了表示人聲鼎沸的場景,演奏者可以用“導板”進行打擊樂的演奏等。這些都體現了打擊樂在戲曲中渲染氣氛、調動觀眾情緒的作用,賦予了舞臺新的創造力。此外,在戲曲舞臺的表演過程中,常常出現演員與樂隊進行良好、默契的配合,來為觀眾提供更好的藝術享受。例如戲劇《三岔口》中,演員全程沒有臺詞,全部依靠打擊樂來展現人物內心的情緒、把握戲劇整體節奏。這可以給觀眾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音樂本身在戲劇中就是豐富劇情的方式之一,表演者要在打擊樂的烘托下豐富人物形象,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三、在合奏伴奏中的作用
在民族打擊樂器與西洋打擊樂器進行合奏時,要根據演奏的樂曲來改變相應打擊樂器的演奏方式,比如在合奏《北京喜訊到邊寨》時,爵士鼓與架子鼓的打法要模仿民族打擊樂的打法節奏,以更好地表現樂曲內容。在演奏主題音樂時,牛鈴可以代替鈴鼓與木魚,演奏者可以用爵士鼓與吊镲進行結合,模仿排鼓的打擊方式渲染緊張氣氛,此外爵士鼓可以模仿民族打擊樂器以重擊的奏法表現演員的結束亮相??傊?,演奏者要學會將中西方的打擊樂器進行融合、貫通,這樣才能在繼承民族傳統音樂精華的基礎上,創新民族音樂的演奏方式。
四、結語
綜上所述,打擊樂是樂隊演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打擊樂的樂器樣式眾多,不同的打擊樂在樂隊中起的作用也不同,為了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打擊樂在樂隊中的作用,需要樂器演奏者多觀察、多體會、多感受才能體驗音樂帶給人們的美好享受,進而把打擊樂更好地運用于不同種類、不同風格的音樂演奏中。
參考文獻:
[1]張秋生.打擊樂的藝術感染力探析[J].大眾文藝,2018(10).
[2]王亞民.打擊樂的個性特征與審美研究[J].藝術評鑒,2018(17).
(作者簡介:劉天竹,女,本科,鄂爾多斯民族歌舞劇院,四級演奏員,研究方向:打擊樂演奏)(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