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警惕“絆腳石”,打造高效課堂

2018-12-19 11:17:44石春秀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0期
關鍵詞:高效課堂

石春秀

【摘要】學生聽課的狀態和學習的狀態制約著課堂效率的高低,本文從五個方面進行闡述:課程紀律成為絆腳石;安靜的課堂,成為絆腳石;蹩腳的提問,成為絆腳石;毫無價值的課堂練習,成為絆腳石 ;累贅的課堂小結,成為絆腳石 。只有搬開課堂學習的絆腳石,才能夠打造高效課堂,讓學生有效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并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課堂學習;學習效率;高效課堂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后深受啟發:“兩只青蛙一不小心掉進牛奶罐里。罐里的牛奶雖然只有半罐,但也足以構成對青蛙的滅頂之災。青蛙甲心灰意冷,在象征性地掙扎了幾下之后,便永遠地沉沒于牛奶中。在困境面前,青蛙乙沒有選擇屈服,而是選擇了抗爭到底,它一次又一次奮起,不停地跳躍,盡管它的奮起和跳躍,使得周遭的牛奶越來越黏稠,使得下次的奮起和跳躍變得更加困難無比,但它不畏懼、不氣餒,堅信自己發達的肌肉和超強的耐力,一定能讓自己逃脫,重返自由。就這樣奮起,跳躍,再奮起,再跳躍……不知過了多久,青蛙乙腳下黏稠的液體變得堅實起來。原來,反復地踩踏和跳動,漸漸地把液態的牛奶變成了一塊固體奶酪。這時,對于青蛙乙來說,罐中的牛奶不再是死神的魔掌,而轉化為逃離困境的墊腳石。站在一大塊奶酪的高度之上,青蛙乙一個奮起,終于跳出了高高的牛奶罐。”可見牛奶是青蛙逃生的絆腳石,但在求生的過程中,因為青蛙的不放棄,最后絆腳石成為了墊腳石,成為自己成功逃離危險的重要參照物。走出這個故事,對我們的教育教學也是深有啟發的,讓我們更深刻地反思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絆腳石為哪般?如何搬走學生成長的絆腳石?如何讓絆腳石成為學生成長的積極因素,這是我們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話題。

一、課程紀律成為絆腳石

課堂效率的高低直接的制約因素就是全體學生聽課的狀態和學習的狀態,這其中的消極因素可能是一些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同學會做出一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情,打斷老師的課堂行為,影響教學進程,打擾其他學生的正常聽課狀態并影響學生的學習思考,可以說課堂秩序混亂是第一塊絆腳石。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和幸福的學習環境與學生遵守課堂紀律是不矛盾的,在一部分教師的眼里,認為給學生更多的地民主,學生可以選擇自己舒服的坐姿,學生可以不舉手就隨意地回答問題,學生也可以隨時插話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更可以自由地走下座位和其他同學進行學習交流和合作,這些看似教學民主的背后,隱藏著一定的教學危機,甚至會被一部分自制力差的學生鉆了空子。現在的孩子無論是小學生,還是初中生,乃至高中生,如果不形成良好的聽課學習習慣,遵守規范的聽課紀律,對高效學習是非常不利的。

民主并不是無紀律,課堂的民主也是在一定的規矩下的民主。無論是站在身心發展的角度,還是聽課規范的角度,或乃是考慮到聽課效果,我在上課前都會規范學生的聽課狀態。要求孩子們坐姿端正,身體與板凳保持垂直狀態,不允許學生趴在桌子上,或者是駝背地窩在椅子上,如果學生長期不注意坐姿,從生理發展的角度會影響到身體的發育,一些不良的坐姿會對學生的脊柱發育產生影響。我曾經給學生播放了一段網上找到的視頻,一個人長期懶散地坐著看電視,看電腦,玩游戲,最后頸椎出了嚴重的問題入院治療的過程。醫生給出的建議是保持端正的坐姿對青少年的身體發育是最好的促進,孩子們看了視頻之后,不用我再多說,他們都坐得很規范,精神抖擻地進入聽課狀態,這是學生輕松聽課、,高效學習的第一步,更是一節課能夠完全接受的必需行為。

只有對學生起始階段就嚴格規范聽課制度,讓學生告別小動作,告別思想的分散,課堂才會呈現出井然有序的狀態。學生才能夠以最飽滿的狀態走進課堂,聽得懂了就會有所興致,聽得輕松了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課堂上我們倡導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但必須在小組合作中給學生先制定好規范,在規則中的主動學習和積極思考方可有序,有序情況下的學習狀態才會是正向的,積極的。全班同學共同準守,才會形成良好的課堂紀律,學得快的同學不以自己的“早知道”沾沾自喜、高談闊論,暫時沒有領悟的同學也不會灰心失望,安靜地聆聽和思考,最終逐漸地內化知識,提升本領。只有規范學生的課堂行為,才能夠保證在正常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的討論與互助切磋時起到積極的效果,教師的教學也會更輕松。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積極地引導鼓勵,在學生自滿時適當地引導改變,順應學生的學習需求,才能夠因材施教,增強信心,進入“越學越愛學,越學越會學”的良性循環。

要想突破課堂的第一道絆腳石,需要教師給學生先制定合理的規則,給出明確的聽課要求,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學情及時調整上課方案,這樣的教學環境,確保了學生學習的良好心理,學習氛圍是和諧的,更有利于教師對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指引,讓學生找到課堂上最真實的自己,為學生的知識提升創造最適合的發展空間,學生會在這種良好的學習場域中找到認同感,體驗到學習的充實和快樂。只有學生都能從學習中體驗快樂才會更主動地去思考和感悟,也才能夠在課堂上有所收獲。

二、安靜的課堂,成為絆腳石

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活”其實就是激活學生的情緒,使之精神振奮起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再將這種積極性遷移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很多學科的很多課堂上,教師充分地履行了自己教的作用,一節課從頭講到尾,學生很認真很安靜地聽,但這永遠是一種被動的教學方式,教師認真地講,學生認真地聽,看似安靜的課堂,可是學生課下回憶一下,并不會對老師講授的知識有多少理解,可見這是學生課堂上的另一塊絆腳石,教師講得多,學生不見得接受老師的“好心”,這種填鴨式的教育已經跟不上歷史的潮流,要想搬開這塊絆腳石,教師需要通過思考設計適當的教學活動,讓全體同學樂于參與進來,發揮同伴之間的交往功能,積極主動地探索,在活動中不斷地發現知識,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最終提升學科素養。

這里以數學學科為例,很多數學老師會認為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除了不斷地講解題目,給出規律和方法,還有什么辦法呢?殊不知教師自以為對學生的負責,自己的口若懸河卻使得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學生不想聽,又不敢不聽,長此以往,學生的積極情緒就被淹沒在老師不辭辛勞的講解中,情緒無法站分,學習的積極性也得不到調動,自然不會將知識進行主動遷移,最后就是老師講什么就會什么,老師沒有涉獵的內容就沒有解決的途徑。要知道有效的數學學習需要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只有學生在操作中才會手腦并用,不斷地激發思考,帶著思在再實踐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探索之樂,更享受探索后的研究成果,這樣的學習才是貼近學生思想的,才會受到學生歡迎。

以正方體的側面展開圖為例,這是初中七年級《豐富的圖形世界》中的一課,不同的教師對于這節課有著不同的認識,有的老師覺得這個地方考試不會考太多,只要將11種側面展開圖告訴學生,讓學生憑借記憶記住,考試能夠選擇對就萬事大吉了,可以把學生動手操作這個活動時間節省掉用在其他知識的學習中。有的老師是能夠認識到這樣做對學生學習是有幫助的,將這樣的操作設計到教學活動中是好的,但學生首先不一定能夠將全部圖形操作出來,課堂上操作又費時又費力,選擇了讓學生在家里自己進行正方體的側面展開。有的老師特別重視學生的活動設計,設計好了活動小組,選好了組長,定好了活動規則,大膽地利用課堂上近二十分鐘的時間進行課堂活動,注重學生在操作、觀察、想象、概括和總結中的主動交流、合作交流意識的培養,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空間觀念的培養和發展,更關注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生能夠接觸到的生活環境中“發現”圖形。可想而知,這三位教師的課堂效果是不一樣的,就拿最后一位老師說,老師大膽放手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動手操作,把事先做好的正方體紙盒沿著一些棱剪開展開成一個平面圖形,請大家探索有多少種展開方式。老師課前預設準備充分(讓每個孩子做好10個正方體),課堂上有計劃地分好小組,提出目標和要求,課堂上老師放手讓學生合作,給學生交流和展示的機會。最后一位教師看似需要花費一些時間讓學生動手操作,但實際上這樣的教學是對學生最好的幾何思維的培養。通過“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試一試”這樣的學習嘗試,為學生提供了觀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機會,這是真正在學習知識,當學生一個一個將自己的操作成果貼到黑板上的時候,學生會有一種參與的自豪感在里面,這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好辦法。讓我看我會忘記,讓我聽我記不住,只有讓我動手我會印象深刻,學生在經歷和體驗了這樣的數學活動以后,不僅發展了空間思維能力,更能根據自己的展開圖形,進行判斷和總結,這又是思維提升的一個維度,使學生養成了研究性學習的良好習慣。課堂上學生動手展開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有些立體圖形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展開成平面圖形,感悟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在這一章節學過后,一次摸底測試中老師出了這樣一個題目:“請問將一個長方體側面圖展開,要求不可剪斷,六個面需要連一起展開成平面圖形,需要剪幾刀?”考試結束后老師進行了統計,這道題目的得分率高的班級是老師設計動手活動的班級,只要動手操作的孩子都立刻得到了答案,通過這樣的教育案例我們反思,只要孩子們經過自我探索和自我實踐活動得到的答案,都是印象深刻的,不僅解決了老師布置的任務,更會思考任務背后深層次的知識,這樣的收獲看似花費了一些時間,但實際上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并且還是學生喜歡的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找到學以致用的樂趣,找到學習的樂趣,一舉幾得。

因此,數學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數學,在“動”中激活數學課堂,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不僅是數學,其他學科也是如此,教師的說教智慧阻礙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更好地激發孩子的思考力、想象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必須重視課堂教學活動,讓“動”激活數學課堂。

三、蹩腳的提問,成為絆腳石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達成的一個主要途徑。教師問,學生答,成了復習知識、學習新知、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但在很多老師的意識里,課堂問題的設置是低層次的,自己冥思苦想的問題,要么學生沒有辦法解決,要么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在教師看來,自己花了心思設計的問題,在學生那里得不到珍惜,要么學生胡亂地思考,隨便地說說,回答得五花八門,可是就不在教師的預設上,很多時候會把自己想法扯得很遠,答案無法控制。要么學生悶聲不響,對老師的問題束手無策,毫無想法。究其原因,這都是老師的問題設計不當造成的。

其實課堂提問的設計是有教學藝術的。重視課堂提問,掌握提問的技巧,是實現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巧妙而有效地進行提問,使學生如期完成學習目標,使教師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這是教師要執著追求的一個職業理想,需要教師對知識有一個全盤的考慮,需要教師對單個章節進行很好定位,更需要教師根據學情來預設,只有多方面協調到位,才能夠設計出合適的問題,促進課堂教學,反之,便是“假問題”或者“無價值”的問題。這樣不僅對課堂教學的效果沒有促進,反而會讓學生倦怠,封閉學生的思考,占用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

1.表意不清,學生聽得云里霧里

作為一個問題的呈現,教師要以最清晰的語言,最準確的知識點來定位和把我握,并指向清晰地傳遞給學生。如果教師不注重問題的語言組織,對問題表述不清楚,不明確,學生一聽會對問題一頭霧水。教師的表述直接影響學生的聽題和思考,學生首先要聽清楚教師的問題,然后才能夠積極思考,運用已學的知識進行遷移,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進行思維探索,最終進行思維判斷,然后做出準確回答,這樣教師的提問才是有效的,學生對問題的提升點才會是有促進的。

2.無疑而問,學生得不到思維的提升

在很多課堂教學實踐中,很多老師是為了提問而提問,本來學生已經知道的知識,還設計成了問題,表面上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但實際上這些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是沒有價值的。比如很多老師會把問題設計成“這樣對不對”“是不是這樣”,這些本來沒有疑問的問題,學生最后只是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或者“不是”,這樣的答案又有何效果呢?不管學生是否認真聽,還是沒有聽,都隨著班級的大多數人給出了答案,這樣的異口同聲,這樣的一問一答,看似課堂氣氛很活躍,師生交流很好,師生互動到位,實則是無效的提問,學生不用經過思考,不用經過探究就知道了問題的答案,這樣的課堂學習也是無效的。作為教師要注重對課堂提問藝術的研究,設計的問題需要學生通過不斷地挖掘,不斷地深思,不斷地交流和自我總結后才能夠得到答案,這樣的提問才是對學生的學習是有啟發的,有促動的。

3.隨意發問,讓學生對問題產生恐慌感

學生課堂學習的時間是寶貴的,教師一定要精心策劃,認真考慮,并注意一個問題拋出后仔細聆聽學生的答案,分析學生的答案,并不斷進行有價值的追問,特別是課堂應變提問,更應該有的放矢,絕不能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隨意發問,倉促提問。這樣的提問,學生不會珍惜問題本身的價值,只會覺得教師提出的問題沒有價值,沒有探索的興趣,這不僅掩蓋了學生掌握知識過程中思維形成的過程,更封鎖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4.貪多求全,讓學生的思維窒息

很多時候,教師會采取先講解,后提問的方式,教師將問題設計得看似很飽滿,總是認為問題是學生吸收和掌握的金鑰匙,自己設計得越多,學生接受越好,但往往是在教師貪多求全的提問中,讓學生對問題產生了很多心理變化,要么恐懼,要么無從下手,要么以偏概全等等,這樣的問題會讓學生感到疲憊和應接不暇的同時嚴重地影響他們對知識的探索和理解,學生的精力都用在完成教師的提問了,思考何在?探索何在?沒有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是效果低下的。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設計提問問題應力求少而精,不可貪多求全,更不可連珠炮式地發問,問得學生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讓學生的思維窒息在繁多的問題當中,失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久而久之,學生心中就有一種拒絕接收問題的潛意識存在,這對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內驅力的激發是極其不利的。

5.自問自答,剝奪學生思考成長的機會

課堂上,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啟發幾次后,學生仍然安靜思考,看到如此沉靜的課堂氛圍,教師便會內心著急,為了不影響下面知識的傳授,教師可能習慣性地自己給出了答案。要知道,這樣的自問自答用多了,學生便會慢慢有了依賴,課堂上學生也會由沉寂變成茫然。這是課堂教學的悲哀,教師的好心代替,卻剝奪了學生的思考,學生儼然成了課堂上的擺設。雖然在教師看來節省了學生思考的時間,殊不知阻擋了學生思維的生長,這對學生的后續學習是非常不利的。教師要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思考,對于有困難的問題可以適當提示,給學生設計一點思考的臺階,但絕對不能用教師的思考代替學生的思考,教師的回答代替學生的回答,做到適當激發和引領,盡量讓學生自己思考,得出答案,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和積極思考的能力。

“問”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門教學藝術,要掌握好這門藝術,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好的提問,需要教師要做有心人,問題要設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每一根神經,就能極大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千萬不要讓蹩腳的提問成了有效課堂教學的絆腳石。

四、毫無價值的課堂練習,成為絆腳石

隨著課改的推進,隨著課堂教學形式的改革,老師們心中有了這樣的認知,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課堂上倡導精講精練,更注重當堂的練習檢查,這是對學生所需知識的最好的提升和驗證。但在設計課堂練習的時候卻忽略了練習的質量,對于一些學生已經掌握的很好的知識,輕松回答的問題仍然作為練習的重點,這樣的練習會讓學生反復在已經掌握的知識中不斷地周旋,疲憊又不會有所提升。或者是教師希望學生的思維往下走,對課堂內容進行了延伸和拓展,但卻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進行了題目拔高的設計,但是遠遠超出了學生能夠接受的范疇,學生費了很多心思和努力都無法突破,這樣的問題只會讓學生對學習望而卻步,沒有任何快樂感。以上兩者的問題設計都是無效的,教師要設計有效的練習,需要遵守一條法則,“讓學生跳一跳可以摘個桃”,不可太簡單,更不可過于難,重要的是通過練習來鞏固知識,激發思維,提升學生的探究力和創造能力,讓學生既不能照搬書本知識,機械操作,更不能讓學生無法逾越。我們要做的是在練習中讓學生充分的認識自我,提升思維,最終達到對知識的再認知、再收獲,這樣學生才能夠在知識的練習中獲取興趣,得到激發,并有一定的成就感。

知識的學習是學生從無知走向有知,從知識少走向知識多的過程。我們的練習需要一定的思維含量,更需要有一定的梯度,讓不同層次的孩子都有所收獲,這樣的練習才會有效,對學生有效激發的同時能力得以提升。

五、累贅的課堂小結,成為絆腳石

在很多老師的觀念里,課堂教學的整體性,是有一個好的收尾,比如,有位數學老師在講完《豐富的圖形世界》后,一看還有一分鐘就要打下課鈴了,于是按照自己的上課傳統進行了課堂小結。老師這樣問道:“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豐富的圖形世界,你有哪些收獲呢?能否和大家一起來交流一下。”可是課堂很沉悶,沒有學生舉手,于是老師就自顧自地進行了課堂小結。我們試想一下,這樣的小結有多少實際的效果,只是教師上課的流程說了一下,這樣的教育效果何在?也有的老師只是將黑板板書上的主要內容宣讀一遍,這樣的課堂小結對學生既起不到總結概括的作用,更對學生數學思維的提升沒有任何效果,只能是讓學生品品無味,嚼在嘴里想要吐掉一樣,甚至時間長了,學生不需在課堂中對知識進行回顧,更不需要對知識進行梳理,只需豎著兩只耳朵聽一聽就可以,這樣的小結有還不如沒有。如果不加思考的小結,只是為了讓知識能夠完整呈現,這也就成了課堂的枷鎖,成了課堂的絆腳石,不僅不會讓課堂錦上添花,更會讓課堂畫蛇添足。

總之,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是一個整體,課堂小結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不要為了完成形式,而忽略對它的精心設計;也千萬不要因為上公開課或觀摩課時才象征性地的作課堂小結應付一下。在學生學習生涯中的每一節課,教師都應該用心安排課堂小結,如果有機會讓學生表達自然是最好的一種狀態。通過小結,對課堂學習進行梳理,不僅僅是一個形式上的流程,更是學生知識內化的一個環節。課堂小結可能不會是課堂教學的高潮,且用時短暫,但只要我們用心而為之,就能創造出“意猶未盡,回味無窮”的境界來。

寫到此不僅讓我想起在網上看到的一個情節:一個男子在漆黑的小巷里行走,突然被腳下的一塊大石頭絆倒在地。他爬起來,對那塊絆腳石咒罵了一句,又狠狠地踢了一腳,徒增腳疼,無他益處。繼續前行,前方一堵高墻擋住了去路,正發愁時,突然想起先前的那塊絆腳石,不正好可以派上用場嗎?于是返身搬來放在墻跟兒下,此時絆腳石成為了墊腳石,男子順利地翻越了高墻。這個生活情節給我們教育工作者一定的思考和啟發,作為教師,我們要思考課堂高效的著眼點在哪里?如何提升,具體的解決辦法是什么?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搬走影響課堂效率的絆腳石,這對教師而言既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機遇和教育智慧。只有教師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可以給學生機會,讓他們在課堂上淋漓盡致地表現自己。最成功的課堂是學生真正成為主人的課堂,這樣才會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讓學生快樂學,輕松學。

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手段的日趨多元化,課堂教學將成為一種動態的、發展的、真正富有個性創造的過程。我們要積極地迎接這種教與學的挑戰,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注重學習體驗,將課堂教學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夠整體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讓課堂學習變得有趣、有效,讓學生享受幸福的學習生活,讓教師享受幸福的教育。

猜你喜歡
高效課堂
基于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的七步教學法研究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1:55:57
如何通過分層教學打造高中化學高效課堂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1:48
淺析如何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9:12
優化教學方法, 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43:55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9:19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
構建職校高效語文課堂的有效策略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1:59
新課改下構建高效課堂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2:46
新課標下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6:47
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6: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四虎成人精品|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一本综合久久|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www.亚洲天堂|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好吊日免费视频| 国产一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a|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久久一级电影| 国产小视频网站|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国产精品浪潮Av|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国产视频入口|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亚欧美国产综合|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国产95在线 | 成人日韩欧美|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99热线精品大全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黄色网在线| 成年人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少妇精品在线|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第二页| 久久女人网| 青草视频久久| 亚洲人成网18禁| 91精品视频网站| 91福利片| 国产在线第二页|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片|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