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虹
【摘要】語文是一門具有基礎性、工具性的語言學科,也是小學階段所有科目中最基本的一項。對于小學生來說,不僅能夠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奠定其理解能力與思維能力發展的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從日常的習作訓練入手,借助參與性實踐,開展多元化的習作連線,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參與性;實踐;習作訓練;多元化
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直接關系了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雖然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逐漸加強了對作文習作訓練的關注,但小學生在習作中不想寫、不愛寫的現象也經常出現,作文常常空洞、邏輯混亂、不知所云……因此,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能力水平,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從而有效開展多元化的習作訓練,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與能力。
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做好習作課前準備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習作訓練的時間是有限的。想要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完成作文的構思、寫作與修改,對小學生來說是十分困難的。所以,教師應注重習作的課前預習,為學生講清楚寫作的要求與規范等,引導其親身實踐,自主搜索充足的資料和信息,并精心構思所要寫的文章,能力允許的還可以嘗試寫出初稿。這樣,學生就會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習作準備,并積極參與實踐,從而擴展寫作思路,并在課堂習作練習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感想,從而寫出更加充實、有意義的文章。
二、善于激發學生的習作練習的興趣
對小學生來說,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在實際的習作訓練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營造輕松的寫作環境,靈活應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與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激發其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發現、主動參與、自主實踐,從而在合理的課堂氛圍中調動學生積極寫作的熱情。比如:小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吸引,其情緒與情感的變化、學習活動的開展等都與周邊環境密切相關。所以,教師就可以將教室的墻壁色彩、教具的擺放等合理布置,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寫作環境,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再比如:教師可以“我喜歡的植物”為題材引導學生進行習作練習,而為了讓學生寫出好文章,就可在教室內放置一些盆栽植物,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小盆栽,并引導學生在盆栽上放置寫有植物名字、生長環境及特征等的卡片。然后讓學生自己觀察植物的生長與變化,從而為其寫作提供內容與素材,并在學生的親身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創作思維。
三、組織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活動,促使其在實踐中探究
當前的語文教育很多都是依賴于教材,活動范圍也只局限在教室這一有限的環境之中。而在新課程標準改革和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化的影響下,為了更好地進行習作練習,條件允許的應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入自然與社會。
比如:帶領學生走入某個工廠,參觀工廠的業務流程,了解工廠的主營業務,引導學生深入實際,親自調查,奠定實踐的基礎。從而在促使學生有效寫作的同時,培養其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美好愿望與情感;另外,教師可為學生補充、拓展多樣化的應用型習作。圍繞某一課堂,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制作調查問卷,鼓勵其大膽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親身實踐獲取第一手資料。
四、重視資料整合,加強習作練習
習作練習的核心就是記人敘事類作文,這也是小學生練習習作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小學生受學習范圍與認知能力等的限制,任務描寫基本都來源于真實生活,基于其感性認知。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重視資料的查詢與整合,拓展其搜集信息的渠道,奠定寫人敘事練習的基礎。
比如,在《絲綢之路》的學習之后,會認識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張謇。教師可以此為核心引導學生完成一篇人物寫作。一方面引導其搜索張謇的生平軼事,另一方面結合一些鮮活具體的素材,深入了解其內在思想……在學生搜集信息資料的親身實踐過程中,其會對描寫人物形成更加深入且全面的了解,從而涌現不少佳作。
五、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習作命題
新課改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所以教學活動也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習作練習中,教師應適當為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時間,鼓勵其按照個人思路寫作;寫作素材不能固定在一個框架之中,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張揚個性、各抒己見,從而了解學生真實的一面,更好地為學生設計適應期發展的教學策略。
比如:教師可選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主題,如《我和小草有個約會》等,引導學生通過親自深入實踐,將生活中平淡無奇的事物深刻描繪出來;以《我最欣賞的……》等半命題形式,尊重小學生的想法,精心設計能夠激發其想象力的題目,拓展寫作空間。
六、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中的作文寫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更應與時俱進,積極探索習作教學的有效性,將寫作融入學生的生活,鼓勵其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從而“有話可說”,用文字記錄身邊的事物,用語言表達感情,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與素養。
【參考文獻】
[1]嚴茜.借助參與性實踐,開展多元習作訓練[J].教材教法,2018(3):29-30.
[2]王西鋒.多元反思,提升習作教學引導品質[J].內蒙古教育,2016(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