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摘要:西方的德育模式主張政治社會化中的全面滲透和隱性教育備受關注,國內許多學者也都提倡借鑒這種做法。本文從新時代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得出我們應當堅守設置專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其主導地位不可動搖,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之路。同時可以借鑒“隱性教育”中的積極成分,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營造良好的環境。
關鍵詞:隱性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親和力 針對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8-0097-02
一、“隱性教育”的概述
隱形教育的方式,并不是向人們直接進行價值觀念的灌輸,而是通過各式的課程、社會實踐活動向人們輸出思想價值觀念。可以將教育內容滲透于各科教學之中,社會服務之中,社會環境之中,采取“隱性”的教育方式,通過這些課程, 對學生進行思想價值觀念、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1],以培養符合要求的“好公民”。強調學生通過參加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在實踐活動所創設的自由寬松的氣氛和環境中主動自覺地實踐和選擇。重要的是,這種全面滲透是一種隱性的滲透。可以不受課時和教室的限制, 能延伸教育的時間和空間, 泛化教育影響。還可以有效克服生硬的理論灌輸所帶來的弊端,使學生樂于接受教育內容,減輕其抵觸和逆反等不良的心理情緒,增強教育效果。可以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政治社會化”教育,有效抑制了消極抵觸情緒的產生,寓教于樂。
二、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
(1)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經歷近40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索與建設,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基礎的改變必然使得上層建筑也隨之改變。思想政治教育屬于意識形態領域,也就屬于上層建筑。那么經濟基礎既然變了,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作出符合當今時代潮流的改變。而實際上,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卻在一定程度上保留革命戰爭年代時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灌輸方法,沒有進行適時調整,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實際開展中遭遇困境,其作用得不到發揮。
(2)西方敵對勢力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近年來越來越注重意識形態侵蝕,企圖破壞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高校對于一個國家有著特殊的意義,是培養國家未來接班人、建設者,培養人才的重地。20世紀80年代后,經濟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國之間互動增多、影響加強。某些資本主義國家惡意抨擊我國近年來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丑化夸大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原本正常的問題,大力宣揚資本主義價值觀念。[2]加之青年大學生正處于人生價值觀的形成期,舉棋不定,求異獵奇心理嚴重。有些大學生被西方惡意言論所蒙蔽,曲解社會主義理論,逐漸被西方惡意勢力動搖,西化,收買,甚至作出危害國家建設的行為。所以,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務重大,需要以新的形式展開強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這個特殊又關鍵的群體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認識共產黨存在的必要性。
三、“隱性教育”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的啟示
(1)打造具有親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傳播平臺。“隱性教育”可以將教育內容滲透于各科教學之中,社會服務之中,社會環境之中,啟示我們傳播平臺運用得好,也會起到良好的作用。現在是新媒體發展的快速時代,微博、微信等平臺成為新興熱門傳播平臺。如果將新媒體和思政課結合起來,運用大學生喜愛并接受的話語和方式來吸引學生、贏得學生,定能使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走進學生群體,走進學生心里。《馬克思靠譜》這個案例很好地說明了我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過程中,不可忽視課堂、校園廣播、報刊、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媒體等主平臺的親和力建設。理論知識是死的,不會說話,需要的是讓這些不會說話的理論經過平臺的形式創新,活起來,親起來,符合時代需求,向大學生傳播時以極具親和力的方式傳播理論知識。使大學生潛移默化地不知不覺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2)加強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引領情感認同的提升。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過程中,要注意滿足大學生價值期待,他們只有在真正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及本質的基礎上才可能對之接受,承認,內化和踐行,自覺抵御錯誤思潮的侵害。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要注意滿足大學生群體的利益需求,促進情感認同的生成。通過加強對大學生人文關懷,引領情感認同的提升,從實際生活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實惠、利益和幸福,從而深刻體會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就在生活之中,最終使他們以自身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感體驗,真切地感受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如通過民主投票進行食堂窗口評優活動,投訴衛生環境公共設施完善程度等。深刻感受身為主體的存在,感悟民主性的體現,才能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不被錯誤觀念毒害。
(3)在實踐活動中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通過開展積極有益的校園實踐活動,如校園正能量情景劇,主題演講比賽、合唱比賽,紅色理論宣講團等,一方面可以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另一方面大學生可以在活動中學習理論知識,深刻感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力量。如,陜西師范大學開展的一項師生線上線下共讀經典著作的“初心誦”活動,其目的是全面提高廣大青年學生閱讀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的積極性,引導和教育更多青年學習馬列經典著作,用馬列主義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不忘初心,杜絕浮躁、理性思考,營造“好讀經典、研讀經典、感悟經典、傳播經典”的校園文化氛圍。同時在高校中,需要重塑榜樣的精神力量,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榜樣不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而是具有現實性、具體可感的。要注重從大學生身邊挖掘榜樣,讓同學們感受到榜樣就在身邊,就在現實生活中。開展同學自主評選十大榜樣人物活動,通過校網、校廣播、宣傳報、新媒體等平臺宣傳榜樣事跡,培養大學生對榜樣人物身上符合主流價值觀品質的認同。
(4)培養一支思想境界高、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全、群眾基礎好的學生干部隊伍。學生干部作為學生群體的精英代表,與同學們朝夕相處,深知學生的思想動向,利益需要,擁有足夠的親和力。從學生中來,知道青年學生所思所想的需求,傳播主流價值觀,符合同學們的語言方式,滿足學生的利益需求。又回到學生中去,通過文章的轉發分享、文件精神會議的學習心得交流,向同學們傳播主流價值觀。其一要提高學生干部的理論修養,扎實理論功底。學生干部作為老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梁,要向學生傳播正確的理論觀點,其自身必須學好理論,研究理論,宣傳理論,學習黨的重要思想指示、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提升自身政治素養和理論水平。其二要加強學生干部社會實踐能力,最真實的內容往往來源于最深入的實踐,而實踐越徹底,展現的內容越接地氣,越有人氣。這樣才能以極具親和力的方式宣傳黨的最新理論,方針政策,講好國家民族的大故事,講好大學生和百姓身邊的小故事,將基層、一線人民群眾最真實的畫面、最真切的聲音分享給同學們,使他們深切感受到社會主義的魅力,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三要強化學生干部創新思維,緊密結合時代特色,以傳播正能量。其四對學生干部的培養要常態化,培養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處于進行時狀態。定期開展大學生骨干培訓,素質拓展,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業務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干部在學生中的帶頭作用,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趙鐵鎖,孫曉華.美國政治社會化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較研究及啟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7).
[2]袁建生,江曉萍.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較[J].前沿,2007(6).
[3]吳宏亮.在改進中加強,著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2).
[4]吳潛濤,王維國.增強親和力、針對性,在改進中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2).
[5]馮益謙.中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較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7(1).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