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維峰
摘要:建設“雙一流”大學就是要提高學校人才培養的創新水平,人才培養要創新就要求必須在教學上進行創新,才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育質量的核心組成部分就是教學質量,因此必須建造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的教學創新才能夠提高人才培養的創新水平,這也是推動“雙一流”大學建設的必然途徑。
關鍵詞:雙一流 教學質量 教育創新 大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8-0118-02
英語專業是高校開辦的眾多專業之一,是為國家為社會的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專業,可是現在卻出現了英語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比較低的狀況,很多學校也都在以“雙一流”建設為背景對自己學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進行分析,希望能在英語教學的課程設置方面,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體現教師的教學理念,根據高校的層次和水平進行科學而合理的設置。
一、大學英語專業課程的設置現狀
如今修訂的專業介紹已經不再強調英語專業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但是專業知識課和相關專業課這兩個板塊的設置卻仍然沒有變化,英語專業的課程基本上都是根據教育部在2000年頒布的《高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設定的。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不只是由學校出臺的人才培養計劃來決定的,還受到教學實踐和師資力量等各方面的影響。而英語專業設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62年的京師同文館,那時的英語專業還只是培養外語翻譯和洋務人才,培養的基本都是實踐性的人才。在那個年代,英語專業的人才對社會有非常強的經濟價值和現實意義。如今新規定的核心課程更加豐富,下達的紅頭文件也開始體現出實踐性,鼓勵英語專業課程的開設最好根據地區差異進行相應的改變,盡量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
(1)課程設置的現狀。英語專業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了一門比較成熟的專業了,不同的培養模式對應著不同的課程設置,每個高校的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也不盡相同,大部分高校都是在培養引領未來的創新性人才,以學生為中心把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課程的設置要取決于人才的培養,目前各高校的培養模式都主要分為兩類,培養單科研究型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和復合應用型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綜合型大學的人才培養基本上是以單科研究型培養模式為主,課程設置大部分都集中于英語專業知識的課程上,主要是教授英語語言學、文化、文學這三方面,有一些專業型的院校更注重培養復合應用型創新人才,這就要求課程設置除了要設置英語基礎知識課程之外還要學習相應的應用英語課程,比如商業英語與旅游英語等,課程的設置因為高校不同的辦學特點和不同的培養模式也會發生不同的改變。
(2)課程設置的不足。英語專業雖說已經是一門很成熟的專業了,卻還是存留了一些問題,當今各高校學科和專業越來越豐富,很多學科發展到現在邊界卻已經越來越不明顯,很多學校盡管把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都做到位了,但是專業設置過細的弊端也凸顯了出來,因此這個社會對專業對課程的設置也有了比較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學校的英語專業課程設置存在幾個問題,一是高校在培養英語人才的時候只是籠統地把英語專業分為英語教育師范類專業和英語應用非師范類專業兩大類型,這種分類方法導致英語應用非師范類專業的課程范圍設置得太過廣泛,并沒有出現特定的專業英語的學習,二是學校對學科內涵的錯誤認識導致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這一點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的影響極大。
二、高校在開設英語專業課程時要重點考慮的方向
(1)國際化。高校想要建設一流的外語學科就應該突出“多語種+”的特色,培養適用于社會的國際化人才。對于學生個人而言國際化是一個改造他們個人言行和觀念行為的過程,用國際公認的人文理念和價值觀對自己進行規范,使自己在全球范圍內都可以適應環境。而高校的英語專業也需要有一個國際化的過程,這樣才能夠使高校培養出來的英語專業人才能夠符合國際公認的基本價值觀,讓這些英語人才能夠“放之四海皆準”。若是這些人才以后進入不同的文化環境工作和生活,他們不需要有多少改變即可適應當地的工作和生活,這就是現在高校應該培養的人才國際化的能力。英語作為一門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國際化就是其本身的特色,這就要求高校在開設英語專業時要充分凸顯英語國際化的特色,把國際化的理念滲透在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上,將人性化和知識化高度統一。
(2)人性化。語言只是用來交流的工具,人類發展中形成的共同的價值觀也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語言知識的遷移,從而更好地進行學習。可是很多高校都被英語的工具性迷惑,忽略了對于英語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和文化修養的培養。通常高校都會把教學的重心傾斜在學生專業技能培養上,可是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英語專業的學生不僅要了解基本的語言基礎知識,還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信仰也對英語學習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在開設專業英語課程的時候,也可以同時開設相應的人類歷史、思想發展、道德宗教類的課程。有些教育研究者對湖南這一教育大省的大部分高校進行研究調查,發現這些高校當中開設的英語專業課程并沒有涉及上述英語相關文化方面內容,由此可見,很多高校都沒有把培養的關注點放在培養學生人性化這一方面。
(3)知識化。英語專業中的知識化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世界文化交流能力和英語的專業知識,不是以傳統領域上的應用智能化網絡化的信息工具為基礎,而是運用共享資源使個人的智力和社會的物質資源得到充分的提升。學校要著力拓展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若是課時不夠不足以安排足夠的課程,可以開設西方文化、東西方文化對比、英美文學語言學知識的選修課讓學生進行選擇,讓其自行進行自我能力的提升。
(4)本地化與人文化。這里的本地化是指學生在一個地方工作的能力既包括了專業要求的英語技能,也包括了可以使用英語技能從事某一特定的工作領域的能力或者從事與專業相關不大的某一工作領域的能力,這就要求培養的英語專業人才不僅要適合社會的發展,還要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因此人文化也要成為英語學習中培養的一大重點,高校應該平衡好培養人才的專業技能和人文素養這兩者的關系,弘揚英語語言的工具性和尊重語言的人文性應該是兼而有之的。作為一門語言專業,英語專業的學科內涵決定了培養的英語專業人才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這就要求英語專業課程的設置不能夠僅僅受到專業體制內部的影響,還要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影響,高校培養的人才必須具備一定的實用性,要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在課程的設置上人文素養和專業培養一定要齊頭并進。然而課時是有限的,那么高校就應該在不增加課時的前提下在課堂中有意識地加入人文素養的培養,如何做好這一點是很多高校目前都在思考的問題。
(5)多跨度特色化。首先高校必須明確建設“雙一流”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人才,而衡量高校人才培養的效果是否達標,判別的重要特征即為畢業率和專業對口率,這就要求高校培養的人才要具備符合服務當地經濟的能力,要在高校的英語專業中加入創新性原則,就要把重點放在體現地方特色上,而凸顯地方特色就可以具體表現在英語專業設置的選修課中,高校往往會在設置英語專業的課程時把重點放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而忽略了選修課程對于英語專業學生來說就是在拓展未來的就業方向和增加人生發展的影響。為了讓學生今后能夠更加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了解當地的經濟文化,就必須開設相關的選修課程,學生可以跨學科地選擇選修課,不用細分專業特色方向,全憑自己的主觀意愿和需求進行選擇,讓自己能夠朝著個性化的方向進行培養,高校從而達到培養特色化人才的教學目的。
三、建設一流的教師團隊是建設“雙一流”大學的根本
(1)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英語備課涉及面甚廣,憑教師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為了能夠及時糾正教師個體遇到的理解性偏差或習慣性的發音錯誤,可以進行英語的集體備課,這樣有利于促進一流英語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俗話說得好,“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一名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有了新奇的點子,其他教師就可以及時借鑒在自己的教學中,這種優秀教學資源與教學經驗的共享對于提高整體的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如今的經濟技術可以說達到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為了跟上時代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也要不斷進行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學習,還可以讓教師形成正確的教育思想和行為,教師也可以申請被公派到其他的院校參觀學習,參加學術交流會和研討會,幫助擴寬自己的教學視野,同時也能豐富教師的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
(2)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參加相應的科研活動也能夠幫助提高教師隊伍的科研素質,同時還可以加深教師對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培養教師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教研活動是教學改革的前提,沒有科研活動就不會帶來學術上的進步。科研活動可以幫助教師始終保持旺盛的工作熱情,令教師可以體驗到科研成功的喜悅,不至于在每日的課程中以責任感為支撐消磨教學熱情,同時可以幫助教師正確認識到科研工作對自身素質和教學工作的作用。
(3)對教師進行在職培訓。高校可以積極地鼓勵教師參加校內外的培訓活動,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同時還可以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國內外的學術會議,增強外語教師對科研的時代感,了解到外語界同儕的科研狀況,接觸到專業的前沿知識。學校也可以組織教師到專門的重點院校訪學,幫助教師累積先進的教學方法,同時學校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具體需求適當地引進一批教師團隊和外教資源來緩解教師資源緊張的狀況。高校還可以鼓勵一些青年教師繼續攻讀博士學位,讓他們可以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同時還可以為提高一流教師團隊的教學水平打下基礎。只有從源頭上建設好一流的教師隊伍,才可以凝聚一流的師資力量,這些一流的師資力量對培養一流的人才具有非常鮮明的現實意義。
高校若是想要建設“雙一流”大學,就需要把精力主要放在學科的建設上,解決如何培養更加符合社會實際和需求的英語專業性人才這一難題,不僅要體現在人才的培養目標上,也要落實到課程教學的設置上。在設置英語專業課程時,要遵循國際化和本地化的理念,這兩者初看上去有矛盾,實則卻是相互補充的,這就要求高校必須妥善地把握這兩者之間的平衡,方能培養出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羅婷,尹紅.“雙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2):178-179.
[2]肖艷君,朱勤,羅永輝.“雙一流”背景下大學英語多模態翻轉課堂教學研究[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7(4):56-59.
[3]宋艷.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未來發展方向研究[J].魅力中國,2017(26):4-5.
[4]殷安生.“雙一流”建設中地方高校學科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以外語學科為例[J].瘋狂英語(理論版),2016(4):14-17.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