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冬霞
【摘 要】將樂擂茶歷史悠久,散發著濃郁的客家文化馨香。因此,我校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契機,結合鄉土文化資源以校園文化實踐活動和學科教學為載體,開展了以弘揚擂茶文化為主題的系列綜合實踐活動,極大地促進擂茶文化的傳承和綜合實踐活動常態化開展。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擂茶文化;綜合實踐活動
將樂擂茶歷史悠久,是“中國茶文化的活化石”之一,是客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風民俗。將樂擂茶文化歷經1500多年,與楊時理學文化交相輝映,形成將樂人淳樸善良、熱情好客的性格,展現和諧、包容、文明、開放的淳樸民風。近年來,我校將弘揚擂茶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通過擂茶歌、擂茶舞、擂茶操、擂茶主題班隊會、擂茶畫、擂茶作文等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實踐活動鍛煉。此項活動的開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作為綜合實踐教研組,我們也將擂茶文化與綜合實踐活動進行了有機的結合,開展了系列綜合實踐活動,使孩子們不僅受到家鄉傳統文化的熏陶,也充分地培養了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
一、開展擂茶實踐活動,培養綜合實踐能力
近年來,我校以創建“一校一品”特色校園文化為契機,結合地方特色文化從七個方面開展擂茶文化系列綜合實踐活動:一是建一個擂茶點。在學校內創建擂茶實踐基地,配備擂茶制作流程圖、擂茶器具及原料,引導學生在自制擂茶實踐中學習客家待客禮儀;二是做一套擂茶操。組織教師精心編排了擂茶韻律操,利用大課間活動進行擂茶操表演;三是跳一支擂茶舞。孩子們伴隨將樂民族歌曲《擂茶迎客》,用形象優美的動作展現將樂人民熱情好客,淳樸善良的民俗風情;四是唱一首擂茶歌,學生唱響《客家娃娃擂茶忙》,營造樂學向善的和美校園氛圍;五是寫一篇擂茶文,開展擂茶主題征文比賽活動,用文字表達客家人獨特的擂茶情懷;六是繪一幅擂茶畫,在繪畫過程中,感悟擂茶文化,提高審美情趣;七是開展一次中隊活動。通過開展主題擂茶中隊活動,展示擂茶文化的內涵,弘揚客家人民的美德。通過擂茶文化系列活動的開展不但激發了學生對擂茶文化的喜愛,更促進了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顯著提升。
例如:我班同學就在調查了解擂茶發展歷史、制作工藝、營養與健康、醫學價值等知識后,由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子課題進行重點研究。各小組在制定研究方案以后,從多方面開展實踐:考察將樂縣擂茶文化陳列館、深入社區調查居民對擂茶的喜愛程度、與家人一起擂擂茶、品嘗擂茶等。之后,學生將調查、考察以及利用網絡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刪選形成活動小結。在此基礎上開展擂茶謠、擂茶畫、擂茶知識小報創作與展示活動。同學們在實踐活動的各個階段都興趣盎然、收獲滿滿。
二、探索擂茶文化內涵,弘揚擂茶文化精髓
擂茶這種獨特的民間飲食習俗,它是一項不可多得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散發著淳樸的鄉土氣息,凝聚著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更蘊含著孝道、親情、中醫、養生等諸多中華文化元素。因此,我們圍繞“弘揚擂茶文化”這一主題,開展了“探索擂茶文化內涵,弘揚擂茶文化精髓”綜合實踐活動。這不僅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對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傳承。
我們在引導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了解擂茶的來源、制作、文化內涵等信息之后,著重引導學生圍繞擂茶文化內涵選取研究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如:有的小組研究客家擂茶文化習俗,有的小組研究擂茶文化的發展與變遷,有的小組研究擂茶文化的價值與傳承……
各種選題都經過精心地選擇,都凝聚著孩子們的深層思考,體現出孩子們對擂茶文化無法割舍的情結。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是文化的熏陶,更是精神的洗禮。
三、整合學科綜合資源,促進擂茶文化傳承
擂茶文化經久不衰就在于將樂人民一代一代地傳承和發展。作為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就應當結合校園文化活動和學科課程進行資源整合,在綜合實踐活動常態化實施過程中弘揚和傳承擂茶文化,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效。
1.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實踐活動促進擂茶文化傳承。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是綜合實踐活動取之不盡的源泉,更是校園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把學校的專題活動、少先隊活動、主題教育活動、興趣小組活動等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不但能減輕學生學習負擔,而且能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例如:在我校每年的舉辦的“擂茶文化藝術節”期間都會精心組織美術作品大賽、擂茶經典詩文誦讀、擂茶謠傳唱、征文比賽等多項精彩紛呈的活動和賽事,孩子們積極參與,盡情展示,整個校園洋溢著歡樂的氣氛,充分展示了我校辦學特色。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活躍了學校文化生活,還促進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和良好習慣的養成。在擂茶經典詩文誦讀活動中,我們班首先通過制定研究計劃、自主調查了解、搜集有關資料等活動,引導學生了解擂茶發展歷史、收集以擂茶為題材的詩文開展誦讀活動,同時激發了學生創作擂茶詩文的興趣,然后讓學生自主創作擂茶詩、擂茶文、擂茶畫等,最后進行匯報展示,并推薦優秀作品和優異選手參加學校比賽。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參與了實踐、增長了知識、得到了鍛煉。大部分同學還在活動后撰寫了研究報告和活動體會。
2.以精彩紛呈的學科教學實踐活動促進擂茶文化傳承。新課程理念非常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各學科教學中我們特別重視強化教師的綜合實踐意識,要求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能從“生活化”“探究化”“活動化”的角度結合弘揚擂茶文化的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圍繞“中華民風民俗”這一主題,選取了《北京的春節》《藏戲》《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維吾爾人》四篇課文。題材多樣、內容豐富,每篇課文都能讓人孩子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豐厚。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們開展了民風民俗實踐活動研究。我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渠道收集我國民風民俗的資料,特別是家鄉的民風民俗資料以拓展知識面。于是一個個有關家鄉美食、家鄉節日風俗等小課題應運而生,孩子們把語文閱讀與實踐活動結合,積極參與調查研究,并為宣傳家鄉和家鄉的發展獻計獻策,儼然是家鄉的小主人,學習的小主人。這樣以學科教學帶動綜合實踐活動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四、借力鄉土文化資源,促實踐活動常態化
將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擂茶文化與鄉土文化淵源流傳,都凝結著世世代代父老鄉親的智慧。我們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借力家鄉的歷史人物、文物古跡、民俗、建筑、戲曲、宗教、語言等鄉土文化資源開展實踐活動,這樣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課程資源,也促進了綜合實踐活動常態化實施。
1.家鄉的歷史名人。學生通過調查、采訪了解家鄉的名人以及他們對家鄉、對祖國做出的貢獻。如:被推崇為“程氏正宗”“八閩理學之始”的楊時。他尊師重道,興教立學,傾力著述,繼承和發展了傳統儒學;他關心國運,主張愛國,敢于抗佞排奸;他安貧樂道,清正廉明,深受后人敬仰。因此,《尋訪楊時的足跡》小課題油然而生,也是孩子們了解楊時事跡、學習楊時精神的好契機。此外,將樂還有馮夢得、余重謨、鄭中華等這些古今名人,他們的事跡都是豐富的綜合實踐活動資源。
2.家鄉的傳統藝術。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將樂南詞俗稱“八韻南詞”,源于蘇州,清朝中期由浙江傳入將樂,早期由昆腔、灘黃等曲調合流而成的一種素衣清唱曲藝,后經民間藝人不斷加工發展,豐富了唱腔曲韻,逐漸形成獨具將樂地方韻味的劇種,是將樂主要地方曲藝。2008年11月將樂曾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南詞表演之鄉”和“音樂之鄉”。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通過讓學生了解將樂南詞的歷史和演變,邀請民間南詞表演藝人到校進行南詞表演,學唱簡單的南詞曲目和進行庭院表演等活動,不僅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還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3.家鄉的傳統節日與文化習俗。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表現,但是各地的傳統節日和文化習俗各有千秋。因此,《家鄉傳統節日——三月三》《萬安花燈節》等極具家鄉特色的小課題相應誕生。活動中,孩子們既體會到了家鄉傳統文化的魅力,也感受到了家鄉經濟、文化的發展與變遷。
在我校開展的擂茶文化系列綜合實踐活動中,各年級的孩子們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團結合作、互幫互助,既增長了知識,又提高了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們熱愛家鄉的情感和為建設家鄉努力學習的志向,促進了孩子們綜合素養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