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普
摘要:通過美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而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需要教師的專業指導和細心培養。本文結合學校辦學理念、實際課堂教學,對小學美術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進行了以下分析。
關鍵詞:小學美術;以美育美;創新思維能力
學校提出“以美育美”的辦學理念就是指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養學生認識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成為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以美育美”的核心是育人之美,手段是以美施育,目的是成人之美。
以之為辦學理念,體現了紅郡小學希望以美育人、育美的人的美好愿景。學校必須以人為本,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與生活,讓每一個學生在一個角落都能享受到美的恩澤。為此,學校必須從多方面去打造,以美立校,以美施教,在全校開展崇文修心、立美健體的活動,為學校營造積極、和諧、健康、融洽、至美的教育教學氛圍,使全校師生在和睦、友好的空間里積極向上、努力求真,并且把這一美好的火種代代相傳。
美術教育在提高學生素質方面有著其它學科所無法取代的作用,我校美術教育在學校“以美育美”辦學理念引領下,要求教師運用藝術美、生活美引導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并創造美,它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思想與情操,還利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下面結合學校辦學理念,就我在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一、植入創新式理念,努力在師生之間營造一種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
愛心是營造良好師生關系的紐帶,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成績及學生的日常行為具有重要的積極影響。在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師要秉承著最真誠的育人之心進行教學工作,才能在實際教學中走進學生、感受學生、觸動學生、啟發學生,進而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兒童就像一張白紙,你教他什么,他就在上面畫什么,在孩子純潔的內心中,教師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而第一印象的判斷往往取決去教師對孩子的關愛和熱情,而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及動力往往受此影響。教學實踐表明,絕大部分學生會因為對美術教師的喜愛而更喜歡美術課,更愿意配合老師積極參加活動。實踐表明美術教師與學生的心靈情感的溝通對于教學而言有著積極的意義。
如果教師的著裝得體,就會增強關注度,就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美術課也是一種美學課,一名美術教師的教學姿勢、教學動作,也影響著學生的注意力及上課態度,相較于嚴厲訓斥和激進的語言,溫和自然的教學姿態,表情平和親切,手勢自然不夸張,眼神堅定專注,在實際教學中更能令學生接受知識。從課堂效果來講,教師親切的微笑會使課堂教學氣氛舒適融洽,可以營造一種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氣氛,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畫畫水平。
合適的教學態度是師生關系的融合劑。通過尊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尊重他們的藝術創作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尊重他們創新和創造的機會,對不同的學習方法要支持和肯定。學生年紀雖小,但也有自己的自尊心,批評與鼓勵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教育方式,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也各異。教師要充分的走進學生的內心,不僅在學習上了解學生,也要在生活中了解學生,從而更好地貼近學生,找到每個人不同的閃光點,進行因材施教,全面發掘學生的潛力。而不能以個人對好壞的主觀評判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和創新內容在內心有不認可的評價,更不能影響到作業的評判。
因此,要做好教學工作,美術教師要不斷的擴寬自己的眼界和知識面,全方位了解藝術美術的淵源底蘊,提升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人格魅力,從而在教學中吸引學生,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學習方式。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1.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創新思維能力是學生潛能的一種,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樣也是開發和挖掘小學生潛能的重要方式。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美術教學需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單一而枯燥的教學模式,豐富小學美術教學的內容;在充分激發小學生美術學習熱情和美術學習動力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滿足新課程改革對小學美術教學的要求。因此,加強創新色彩的融入,能夠讓學生獲得創新思維的啟迪。
2.培養小學生形成創新的思維能力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美術作為一種視覺藝術,離不開對實際物體的把握。小學美術教學中注重對小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可以通過長時間的學習和觀察,對美術作品和藝術產生一定的了解和個人體會,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能力,真正發揮小學美術教學的價值和意義。
三、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具體策略
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創新美術教學理念,創新美術教學方法和創新美術評價機制等方式來開展,以下對這幾種方式具體論述。
1.創新美術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首先要注重創新教學的理念和教學的方法,改善傳統教學方式中“一堂灌”式的教學模式,將現代教育觀念和素質教育理念融入小學美術教學過程當中,注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小學美術教學之前,教師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明確教學中的理論教學目標、實踐教學目標和情感教學目標。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深入到學生中間,與學生進行親密的溝通和交流,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高高在上的形象,創建一個平等、民主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氛圍,為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我在進行《我的太陽》一課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對課本中幾幅范畫的色彩進行了比較和分析,然后提出“你喜歡什么顏色?”
“你能不能模仿課本當中的色彩,用其他的顏色來畫出想象中的太陽呢?”這樣有目的的將學生思路轉到了用另一種色彩中去,學生的思路就開闊了。同時我出示了幾幅不同于課本上范畫的示范畫,及時引導學生轉變了對原有的色彩的搭配概念,啟發學生大膽對太陽的色彩進行創新,同時鼓勵學生求異思維,創新出與眾不同的色彩搭配。由于鼓勵學生大膽幻想,大膽改變書本中原有的色彩,構建自己的色彩搭配方法。這樣在自由、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中,激活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畫出了許多富有創意、色彩各異的“想象中的太陽”。
2.創新美術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創新認識和創新思維是每一個人具備的思想,重點在于如何將這些思想進行有效的開發和利用。國外的一位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一只跳蚤放置于一個瓶子當中,并為它蓋上一個透明的玻璃板,這時,這只跳蚤馬上跳起來了,但是一跳卻被透明的玻璃板擋住而撞回。在這只跳蚤經歷了很多次努力之后,當人把玻璃蓋拿開之后,發現它卻再也跳不出來了。這個實驗說明了人不能長時間在一種條件中,要善于感受和學習更多的知識。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不能用一個“玻璃板”束縛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發展,要注重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美術創新思維能力。
比如,在《小動物蓋房子》的教學中,我先制作了一些房子和樹的活動教具,在講臺上擺出前后方位不同的房子和樹的組合圖案,讓學生們觀察、討論、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從多角度、多方位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又如教《小鳥找家》一課時,我先啟發學生想象故事發生的的順序,然后再觀察比較課本中幾幅范畫畫面的不同布局,從而我們感受到了畫面傳達出的主次關系加深了我們對故事的理解。通過這樣的觀察總結使學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時畫出了許多富有創新思維的創新畫面。
3.創新美術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評價是檢驗小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和美術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小學美術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結束前的5-8分鐘,組織學生開展美術評價活動。教師可以采取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或者教師對學生的作品或者表現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的方式,開展評價活動。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運用積極情感因素,多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促進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不斷發展。另外,在小學美術期末成績評定中,教師也可以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融入綜合成績中,為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總結
總而言之,作為小學美術教師,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思考著手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革新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善于探索并總結新的教學經驗,引導他們用眼睛去觀察,用心去感受,開動大腦思考并動手去實踐,讓他們自己切身感受和體驗美術的美,從而使其創新思維和能力得以充分發揮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