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民族地區初中教學也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討論。本文作者根據自身從事教育行業多年的實際經驗,對民族地區初中教學現狀展開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民族地區初中教學存在的缺陷以及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希望能對民族地區初中教學的教學方式的優化以及教學效率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教學方式;教學效率;民族地區;初中
引言:
初中教學有著為學生奠定基礎的作用,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面對日后的學習和工作的教學目標。然而民族地區的教學之中,由于師資隊伍和文化差異等原因,造成了教學形式單一,教師師資隊伍建設不足等缺陷,使民族地區初中教學水平無法得到有效提升。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追本溯源,找到改變缺陷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和手段,進而提升民族地區初中教學的教學效率,促進新課改的順利推行。
一、民族地區初中教學存在的缺陷
1、一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有待于轉變。特別是個別青年教師還停留在很多年前的傳統教學“滿堂灌”的基礎上,采用的依然是“一講到底”的舊有方式。對于新課改提出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在教學中根本沒有體現[1]。
2、一部分教師缺乏對教材的解讀。對于教材要求掌握的知識內容的重難點不能準確把握,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照本宣科,基本沒有怎樣將知識的傳授通過講述、指導和訓練內化為學生能力的思想,只是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重復或復制,更不用說再創造了。這導致了教師在進行講課過程之中,很難將教學重點內容有效的傳授給學生,對于一些知識點,也缺乏講解的深入和廣度,導致了民族地區初中教學的片面性。
3、很大一部分教師既不研究教材,也不關注學生,更不思考教學過程,只是將課件不做任何修改地直接拿來就用,根本不去考慮是否合乎本年級或本班學生的學習實際,也不管是否與教材有聯系,教學效果是否有效,從而導致了教師講得勞累、學生學得辛苦、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發生。
4、個別教師課前準備不充分,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重難點不清楚,教學過程雜亂無章,整節課不知道講了些什么。這種情況使教學陷入了一定的被動,教師講課不知所云,學生更難以進入教學情境,學生無法理解教師的講授內容,導致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降低[2]。
5、個別教師學科專業知識不過關,課堂教學中出現知識性錯誤,專業術語不準確,寫錯字、讀錯音和單詞或知識點出現謬誤的情況時有發生。
6、一部分教師教學環節設計不合理,講授過程條理混亂,不知道怎樣圍繞教學目標建構知識體系,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浪費了許多時間,以至于學生所學知識不能過手,完不成教學任務,造成了課堂教學效益的低效或無效。
7、一部分教師教學方法單一,不知道使用綜合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去講授教材、傳授知識。即使對學生進行訓練,也是“一法到底”,不知道采用多類型、多題型的綜合訓練方式,因此,課堂教學顯得死氣沉沉、枯燥無味。
8、一些教師有時無視學生的學習,對學生課堂學習的情況不去監控,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發生的情況視而無睹,只是站在講臺上自己講自己的,根本不能體現學生為課堂主體的課改理念,降低了課堂教學效果。
9、有些教師只是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不去思考怎樣才能營造學生學習的氛圍,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才能使教學更有效。教師缺乏親和力,致使課堂沉悶、缺乏生機,學生不能被吸引,不能主動參與學習。
10、多數青年教師不知道課堂教學需要板書,或不知道怎樣板書、板書什么內容。多數青年教師缺乏教學方法,不知道怎樣調控和管理課堂。
11、大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不夠,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在教學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忽略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致使所傳授的知識不能落實,教學效率低下。在新形勢下,教育的內容與形式也應該以學生思維的開拓、視野的提升、知識運用能力的綜合發展為主,然而少數民族地區教師受到地域的限制以及個人情況的限制,導致了教師在授課過程之中,過于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將學生置于學習主體的教學過程。這種情況嚴重的降低了學生的參與感和教學體驗,同時也與我國提出的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理念嚴重不符,導致了民族地區初中教學水平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12、民族地區的初中教學,對于九年級的學生缺乏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管理方案。九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要面臨中考的重要時期,相關知識內容的補充以及針對于中考試卷的全面性訓練是提升其考試能力的重要措施,然而在民族地區初中教學的實際之中,缺乏這方面針對性的訓練。究其原因,是因為教師對于初中整體課堂內容設計的把控能力不足,教學內容并沒有為九年級學生留下充足的備戰中考的時間,使得學生缺乏更加專業和系統的中考內容訓練,而九年級的教師也對于中考的考點缺乏系統的認識和深入的調研,使得九年級課堂教學內容難以抓住考試重點,導致了學生無法將初中學習的知識點產生聯動效應,進而無法在中考之中取得理想的成績[3]。
13、有些教師上課的教態需要改變,教學語言中口頭禪較多、缺乏激情;且很多聽課教師在課堂上聽課時,不能與學生同時起立,缺乏對上課教師的基本尊重。
14、有些教師沒有時間觀念,缺乏對教學時間的掌控,下課“壓堂”,對完成教學任務缺乏預設性。這里要注意的是,時間觀念是教師能否有效調控課堂的重要考量方式,也是教師教學效率的側面體現,缺乏時間觀念的情況嚴重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同時也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造成學生成績下降的現象。
15、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乏對學生進行應有的訓練,或者干脆就在講完課后給學生集中布置過量作業。這種情況導致了學生無法根據課堂內容有針對性的進行復習和檢驗自身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限制,難以使學生有效的消化和吸收知識。
二、對課堂教學現狀的建議
1、應加強對課標、教材、考綱和課改理論的學習,應強化課堂教學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應組織青年教師多觀摩優秀教師的示范課或觀看優秀教師上課的教學視頻。在觀摩教學視頻之后,教師要對課堂形式和教學內容進行多元化的改進,從而使改善課堂教學現狀落實到實處。
2、應盡量做到教師專業學科的對口教學;教師必須要鉆研教材,要弄清知識結構和知識點;應注意對教材內容的補充和重組,應在課堂教學中正確傳授知識。
3、應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特別是要強化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常規培訓(主要是如何備課和上課),可以采用“傳幫帶”的傳統幫教方式,開展“師徒結對”(校內或校外),幫助他們盡快從“入格”向“合格”方面發展。青年教師是民族地區教育界的未來,針對性的培養,能夠使青年教師快速融入教學環境,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4、應加強教研組工作,強化教材解讀,特別是應在教研組和備課組內多開展集體備課、聽課和評課活動,堅持開展“人人獻課”活動和教學研究課活動。對課件的使用應結合本校實際和學生實際采取“獲取有用的、舍棄無用的”方法,要為提高教學效益服務[4]。
5、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強調板書,必須糾正整整一堂課不寫一個字的現象;應在青年教師中提倡寫教學設計的詳案,特別是3年教齡以下的必須寫詳案,教導處應注意隨時檢查和督促。
6、應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培訓方式,可采用“輪培”和“送培”的形式讓教師多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
7、應注意學科課時的合理分配,應保證學科教學時間的正常使用。應通過推行“導學案”來加強學科教學的有效性。
8、應強化教師的學生觀。應改變“只有學生學不好、沒有教師教不好”的觀念,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要求教師牢記“學生”二字,所有的備課、上課及訓練都應以學生為主,應加強學法指導,應在教學中想方設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9、應多為教師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平臺,應多開展一些賽課活動,應鼓勵教師為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行中長期的發展規劃,應激勵教師為自己制定出提升目標和計劃。
10、要在教師中樹立整體觀念,在學校管理中應提倡“齊抓共管”,任課教師應與班主任共同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在學科教學上應反對“各管各、各顧各”的思想和行為,應倡導教研培工作“一體化”的做法,在教學上要互相幫助,共同提高。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為教師之間建立有效溝通的交流的橋梁,促使教師對于學生學習情況能夠更加了解和掌握。從而使任課教師的教學更具備針對性,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解決。
11、應建立或完善一些有利于青年教師成長的激勵機制和獎勵制度,可以采用青年教師教學經驗座談會、書法比賽和教師成長故事講演等形式鼓勵教師不斷成長。通過激勵制度,能將優秀的思維和教學理念帶入到教師的實際工作之中。對于能夠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教師,給予重點表彰和實際的物質獎勵,對于無法完成教學內容和課堂進度的教師,要給與一定的批評。進而在民族地區初中教師之中,建立創優學優的教學氛圍,帶動每一位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12、應重視課型研究,不同的課型應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應開展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研究,應提倡使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應運用多種題型訓練學生;應強化教師“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的教學理念,提倡在教學中“精講多練”。
13、應通過班會課和學科教學活動,在學生中大力宣傳“讀書有用”的觀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學校還可以在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的基礎上,調整好學生的學習時間,以便使學生的學習時間更趨于合理和有效。
14、應注意教學中的信息反饋,課堂教學應有訓練和檢測;教師應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應教會學生學習。總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知識文化水平和能力的提升為主,進而優化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建立更加靈活有效的教學方式。每個章節的教學內容結束之后,應該對于學生知識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進行深入的調研和分析,確保學生能夠對于知識能夠有效的運用和理解。
15、應有專人負責加強對九年級的教學管理,可以將平時測試和月考相結合,加強試卷分析,開展培優補差;教研組和九年級學科備課組應根據甘孜州對各學科的中考考綱(考試說明)開展對中考試卷和考點的分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更應該加強課堂的管理,了解到每個學生在課堂之中的狀態,并針對于學生在上課時的狀態進行分析,進而制定有效的提升課堂效率的策略。總而言之,九年級教學管理應該根據針對性,充分圍繞著中考這一主要的教學任務,進而使每一位學生都能以更加飽滿和自信的狀態面臨中考,從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績。
三、結束語
民族地區初中教學是關系到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教學內容,然而當前民族地區的初中課堂教學還存在著教學形式過于單一、教師隊伍建設不足、授課過程無法以學生為主體、缺乏九年級針對性的教學管理等問題和缺陷,可以通過加強初中教師隊伍建設、豐富教學形式、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授課、強化九年級教學管理等對策來解決這些問題,進而提升民族地區初中教學的水平和質量,使民族地區的初中教學課堂能夠全面滿足新課改的具體要求。
參考文獻:
[1]古麗巴哈爾·買買提. 怎樣才能提高漢語教學質量[J]. 人間,2015,(34):170-170.
[2]央宗. 民族地區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高的措施[J]. 速讀(中旬),2016,(2):39-39.
[3]李云貴. 試析如何提高民族地區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26):43-43.
[4]毛金秀. 如何提高民族地區“一類模式”小學漢語文教學質量[J]. 人間,2016,(26):127-127.
作者簡介:
扎西次仁,藏族,學歷:大專,1969年9月—,四川省甘孜州巴塘縣中學,校長,中共黨員,中教高級,研究方向:學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