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要:美術教育是一種智力活動的教育,在美術課上,帶領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們感受美、欣賞美、傳播美的水平,促使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得到有效發展,因此,老師不僅僅要關注學生們的學習成績,還要注重教學策略,要能著眼于小學生們的自身特點和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豐富多彩的學習空間。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策略;美術教育
小學生們思維活躍,好奇心和創造性都處于一個相對活躍的狀態,在美術課上老師要遵循藝術規律和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制定出各種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們能夠有興趣投入到美術課堂中來,并留給學生們充分的時間,自由地進行美術創造活動。
一、制定教學目標,明確課堂主題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開展的核心部分,是課堂的靈魂所在。新課程背景下,師生共同關注“三維目標”的教學效果,其中包括: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只有對這三個方面目標有確切的認知,才能有計劃地設計教學環節,引導學生有的放矢地開展美術課堂活動,對此,教師要在課前依據小學生們的學習能力、美術水平、認知規律以及教材內容,設計出符合學生們發展的教學目標。
比如在學習到《彩球的設計》一課時,教師要在備課期間明確如下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引導學生用多種紙張以及廢舊材料完成彩球的制作。2.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們了解彩球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插接規律,并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設計、制作彩球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學生們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彩球的制作,使學生們樹立環保意識,培養學生們的空間想象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對美的感受能力。在明確的目標引領下,教師才能更好地制定教學方案,設計教學環節,同時,也要讓學生們了解到學習目標,只有師生形成合力,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才能使得課堂效率更高。
二、結合游戲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促使學生們開展美術學習活動的原動力,當學生們有了對美術的興趣,自然會主動投入到課堂中來,對此,教師要能夠制定出有效的激趣策略。在激趣環節設置中,教師要能看到小學生們天性愛玩的特點,結合相關游戲進行教學,游戲能夠對教和學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營造出輕松的教學氣氛,有趣的氛圍能夠使得學生更加愿意和師生形成良好的互動,把美術教學和游戲相結合,讓游戲走進美術課堂,可以促使老師和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中完成教學任務。
例如在學習到《一張奇特的臉》一課時,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更好地感受五官的夸張變形,學會用捏、搓、揉、按壓等方式塑造一個自己想象中的臉部造型,并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夸張想象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等能力,可以帶領學生們玩一玩:怎樣才能讓五官奇特起來呢?我們來一起做一個小游戲,和同桌、前后桌之間互做“鬼臉”游戲,看誰的“鬼臉”更夸張,誰的“鬼臉”更有趣。在游戲過程中,學生們會扭曲自己的五官,同時也會看到其他同學的鬼臉,在使學生們看到各種夸張的面部表情之后,會對本節課內容更有興趣,教師再為學生們示范相關泥塑制作步驟,接著,再為學生們布置課堂作業:大膽想象,獨立或集體合作用泥做一張奇特的臉,同時要注重臉型和五官的變形和夸張以及色彩的明艷程度。
三、注重正面評價,增強學生自信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這從一個側面充分說明教師的課堂評價的重要性。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渴望得到來自教師的正面評價,教師的鼓勵就像一陣溫暖的春風、一束和煦的陽光、一捧甘甜的泉水,能夠滋潤、溫暖學生的心田,使學生們獲得不斷前進的動力和自信心。美術是一門動手操作性極強的課程,其中常常包含著學生們的獨特想法和天馬行空的藝術創造,要想保護學生們的這種藝術創造能力,需要教師認真欣賞學生們的作品,并對其作品和完成作品的過程等方面開展正面評價。
比如在學習到《設計生活標志》一課時,教師要求學生們能夠認識并運用各種不同的標志,并且發揮想象力,結合生活實際,自由設計簡單而美觀的標志,在學生們完成自己的作品后,教師不要忽略學生們的成果,而是要對每位學生的作品進行簡單評價,可以從顏色、創意等多方面入手,使學生們能夠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同時,教師還可以選出優秀作品,在全班進行展示,讓學生們傳遞觀看欣賞,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們不斷增強自信心。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并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方法,使學生們能夠在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下,發揮藝術創造能力,提升美術水平,增加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1] 呼慶. 給學生想象空間,留純真天地——小學美術教學之我見[J]. 課程教育研究, 2014(35):214-214.
[2] 何靜雅. 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J]. 中國校外教育, 2014(25):15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