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陽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式之下,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構建自主學習課堂的理念。自主教學策略可以有效的體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為學生提供一個能夠獨立思考與交流的學習平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進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本文將根據小學數學實際教學,來分析如何構建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時需要強調學生學生行為方式的轉變。教師可以利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來構建自主學習課堂,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發現挖掘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潛力,進而讓學生逐漸的愛上數學,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重視學生的體驗,激發他們的興趣
新課程改革非常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否可以得到體現,因為只有當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他們才會更加全身心的進入到高效率的學習狀態之中,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再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就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所以,教師在構建自主學習課堂時,一定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通過教材或者簡單的圖片來讓學生認識圖形,這樣是不利于學生立體感的形成。因此,教師需要積極營造良好的情境氛圍,讓學生能夠在情境中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進而產生更為直觀的感知與認識。可以在課的開始階段準備一個小游戲:在一個大盒子里裝入長方體和正方體,讓學生閉著眼去用手去摸一下盒子內的物體,并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這樣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會逐漸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產生深刻的認知。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學生的情感體驗就會得到滿足,進而興趣會被激發,在這種狀態下,他們會積極思考,自己在體驗實踐的過程中逐漸總結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最終有效的掌握本節課的知識。
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思維是構建自主學習課堂的基礎,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除了需要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基礎知識,還應當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首先需要充分的了解教材,發現教材中關于數學思維的培養元素,這樣才可以更好的設計教學過程,進而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去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開展數學思維的訓練。教師要讓學生勤于動腦進行思考,動手進行數學操作,學會并掌握數學思維的方法。同時,教師需要合理創設問題,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思考,在問題的引導下,積極鼓勵學生運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潛移默化的形式下增強學生問題意識,進而鍛煉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應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與成長,以此來激發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這些都是小學數學自主教學的核心及魅力所在。
三、引導學生高效學習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不能一味的灌輸知識,應當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及知識掌握情況,幫助學生制定學習方案,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自主學習方法,讓他們能夠更加高效的通過自主學習掌握知識,突破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培養他們自主探索知識、理解知識以及掌握知識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的教學要求來設立幾個具有開放性質的問題,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如請各位同學運用割補法來自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這樣學生就會自主的進入到對問題的思考狀態中;之后教師看學生進入狀態的情況,再進行提問:當將平行四邊形切割為一個長方形,那么它與原有的平行四邊形面積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在這種層層問題的引導與啟發過程中,學生就會逐漸掌握本節課所要學習知識的重點。學生在通過教師的引導下進入了自主學習狀態,進而對各種問題進行自主的思考與學習,在整個過程中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提高,通過自主探索問題過程,學生在數學方面的能力也會得到培養與提高,尤其是數學中的發散思維。在這種高效的方法之下,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也會更加主動積極。
結束語:
綜上所述,構建自主學習課堂對于教師而言是教學策略方面的創新,同樣對于學生而言也是一種學習形式的轉變。一堂高效率的小學數學課是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精心引導過程下,讓學生可以逐漸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提高課堂質量與效率。但是教師應當意識到自主學習課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堅持,不斷探索與改進,只有這樣才可以構建優秀的自主學習課堂。
參考文獻:
[1] 田小林.探究新形勢下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7(08)
[2] 陳強.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淺談自主學習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8(17)
[3] 董翠玲,張愛遮.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 中國校外教育. 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