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踐教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中的重要環節,有利于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研究生的理論內涵,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研究生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積極探索研究生實踐教學模式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壯大的基礎和前提。高校要優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要始終貫徹校內實踐教學的培養模式,也要加強校外的實踐教學。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教學;碩士研究生
自200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一級學科以來,經過多年努力,其人才培養在各個方面尤其是在理論研究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產出了一系列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價值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理論學科體系。在取得驕人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意識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人才培養仍存在研究生主體性表現不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較為薄弱的問題,難以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當前形勢下探索研究生實踐教學模式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十分必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培養模式的重要意義
(一)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碩士研究生的理論內涵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周靖方導思想,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中占據特殊的地位,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堅持和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也是促進教育事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從本質上講,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不僅重視“知識的學習”,更注重“實踐的養成”。青年學子要知行合一、做“實干家”,學到的東西不能僅停留在書本上,也不能只裝在腦袋里,應借助多種社會實踐形式認知社會、增長才干。新時代深化研究生培養模式,豐富研究生教學內容,要改進單一的理論灌輸的教學方式,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主、以學生為輔的教學模式。同時,實踐教學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對理論教學的補充,具有理論教學無法取代的特殊作用,促使研究生更扎實地全面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知識。
“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教學的本質要求。在研究生教學中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不僅是豐富教學內容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碩士研究生教學改革、拓寬教學渠道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有助于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優勢學科資源的整合及整體學科建設水平的提高。如小組辯論賽、馬克思主義理論經典著作誦讀、“三下鄉”、志愿支教等多種實踐教學活動,既能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教學形式和內涵,提高研究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鑒別、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能促使研究生在實踐中收獲知識,在踐行中感悟成長。正如宋代詩人陸游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有效的實踐教學,研究生逐步獲得對客觀世界的真理性認識,最大程度地激發學術鉆研精神,這不僅有利于檢驗所學,而且易于營造一個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使蘊藏在學生身上的創新精神得以充分發揮。
(二)實踐教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的關鍵
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研究生而言,實踐教學是加深理論知識記憶行之有效的途徑,而且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也是碩士研究生涯取得成功的關鍵。基于此,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性,切實提高自身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不能只滿足于課堂上教師講授的理論知識,還應以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在實踐中把握學術前沿同題,以實踐的不斷發展推動理論知識的不斷延伸。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是豐富專業知識、提高專業素養、增強專業技能的前提和必要條件,而實踐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實際行動的力量遠勝于“一打綱領”的效果,正所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通過在社會實踐教學中的觀察和反思,研究生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更好地轉化為指導實踐的行動指南。因此,要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就必須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拓展碩士研究生的學習視野,跳出原有的思維模式,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協同發展。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培養模式的路徑分析
(一)優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
認識論告訴我們,人類的認識活動必須遵循“實踐一認識一再實踐一再認識”這一基本規律,同樣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我們也要堅持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培養模式必須圍繞時代變化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不斷轉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人才培養目標不僅在于培養學術性研究型人才,也要結合學科建設方向和社會需求情況,培養中學教學、高校輔導員、企事業行政管理等基層應用型人才。鑒于此,高校要及時優化傳統理論教學模式,建立長期的教學實踐基地,并注重與就業方向的銜接,發揮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的引導性作用,以便研究生能將所學所感有效地應用于實際工作中。根據學科發展,培養模式在夯實研究生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可以適度增加實踐類課程,在一系列實踐教學中,促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尋求知識轉化,培養研究生的實踐能力。
(二)要始終貫徹校內實踐教學的培養模式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人才培養模式中,校園內的實踐活動是研究生實踐教學培養模式的基礎。在校園內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教育活動可以豐富研究生的學業生涯,如策劃主題鮮明的宣講活動、舉辦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論壇、學科領域知名專家講座,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競賽、主題演講賽、研究生模擬教學大賽等,以應用理論知識為目的的多樣化教育活動。
以河南中醫藥大學為例,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扎實推進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深入人心,學校成立了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研究生為主體的黨的創新理論大學生骨干宣講團。經過集體備課、專家教師指導等環節,圍繞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對二級院系3000余名學生進行宣講,取得了較好的宣講效果。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研究生宣傳黨的創新理論,一方面有助于他們更直接地了解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自覺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責任,增強其使命感。另一方面理論宣講屬于研究生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精心組織的宣講活動實現了研究生由“學習者”向“教育者”的角色轉換,既強化了碩士研究生的主體意識,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研究生的專業素養,又是提升其思想境界和實踐能力的關鍵。
(三)加強校外實踐教學
青年時期的馬克思一直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原則,從來不做“躲在書齋里的學者”,常走進工廠、社區同工人實地交談、考察,通過自已的親身經歷獲得了社會實踐的第一手資料,以此來豐富自已的認知,為下一步理論研究做鋪墊。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研究生依然要秉持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
校外實踐教學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教學的主渠道,在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中應引起足夠重視,要增加研究生校外實踐教學的機會。研究生培養單位應定期組織碩士研究生以“第二課堂”的形式,參加不同主題的校外實踐教學活動,可以組織研究生以多種形式的宣講團深入高校二級院系、相關企事業單位進行宣講,還可組建研究生服務團到城鎮、農村中小學義務支教。研究生也要深入基層進行與時代發展緊密相關的課題調研,考察社情民情,形成學術調研報告。省內高校可以組織研究生到本省紅色文化基地參觀學習。有條件的研究生培養單位可以組織研究生深入陜甘寧革命老區、中共一大會址、浙江嘉興南湖等革命圣地進行實踐教學和社會考察,實地接受紅色文化基因的熏陶,身臨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的優良品格。為提高研究生實踐教學培養質量,研究生培養單位也可以組織學科骨干專家帶領研究生赴改革開放前沿、國內外開展專題調研考察,拓寬學術視野,啟迪研究智慧,從而培養研究生多角度分析研究理論問題的能力。通過各類校外實踐活動的開展,潛移默化地影響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研究生,增強其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達到知、情、意、行的高度統一。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黃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現狀及其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