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常瑜
摘要:與其它探索客觀規律的學科不同,美術是一門表達人精神世界的學科,這要求我們在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時注重表達的自由度,在教授的過程中注重方法,特別是初中生正處在開闊思維的階段,所以我們更要重視這一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課堂導入便是其一。
關鍵詞:美術教育;課堂導入;學習興趣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為了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我們應該根據現今的教學要求,立足學生,引用課堂導入的方式對初中的美術教學進行革新。筆者將在此文介紹課堂導入的概念、引入課堂導入對美術教育的意義,并重點討論如何應用。
一、什么是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又名導入式教學,就當下而言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教授方式。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將需要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點提前提煉出來,以問題的方式帶動學生思考、探究,并逐漸培養學生的解決能力。課堂導入涵蓋許多具體的形式方法:用故事導入、用情境導入以及用實驗導入等 [1]。在教授美術時,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的方式播放視頻、觀賞美術作品、近距離欣賞實物等方式導入課堂。
二、美術教育為什么要引入課堂導入
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年紀處于成長階段,而美術學習對初中生心理生理的養成至關重要。筆者發現,雖然初中生已經開始學習判斷審美,可他們卻因為處于青春期的緣故主觀沖動,較為叛逆,所以在判斷美丑時過于片面。而美術教學可以在這一階段對學生正確引領,這正是我們在初中進行美術教學的意義。教師應該主動使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活躍教學氣氛,提升教學效果。導入式教學不僅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能讓整個課堂變得高效、有趣。
三、課堂導入在美術教育中的應用
(一)導入問題,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的過程免不了思考,而思考最先起源于疑惑。課堂導入可以通過設計問題的方式給學生的學習創造懸念,調動學生對美術學習的學習動機,從而讓學生想要主動學習美術。在進行美術教學時,筆者發現相較于東方的美術知識來說,傳統上有關西方的繪畫知識更加困難,學生不易理解,在不理解的情況下,自然難以維持濃郁的學習興趣。以江西美術出版社初中美術七年級下冊為例,教師可以在向學生教授《自由引導人民》這幅油畫時先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畫中的人是誰?她在做什么?除了她外畫面中還有誰?他們在做什么? [2]”然后在問題中讓學生試著思考這幅畫的創作背景,進而學著體味作者的創作感受。筆者發現,在進行上述的教學手段時,由于學生正處在充滿好奇的年齡階段,他們很快便能對這幅畫充滿興趣,筆者主要抓住了初中生的好奇心理,讓學生自發猜測這幅畫的創作背景,在這樣一種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在自身好奇心的驅使下調動學習興趣,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個問題要與前一系列問題“你看到了什么?畫中的人是誰”等相呼應,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思考這幅西方經典畫作,從而提升教師的授課效率。同樣的,學生在初中不同的學習時期心態上有很大變化,教師應該充分注意這點,適當調整問題的導入方式。
(二)導入圖片,提升學生直觀感受。由于美術課不僅僅是理論知識,它需要我們鑒賞許多畫作,這時僅用語言教授吸引學生往往不夠,我們還需要用圖畫、插畫等直觀的元素導入課堂,只有這樣才能順利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吸引注意力后開始課堂內容。以初中江西美術出版社九年級下冊《獨樹一幟的建筑體系》作例,教師可以在上課前于網上收集我國具備代表性質的園林圖片,再分門別類制成 PPT,在學生進行欣賞時,教師應該適當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鑒別蘇州園林中的網師園與拙政園與其它園林建筑的區別,在學生進行學習欣賞時,教師可以播放《林雨心情》之類具有古典韻味的歌曲,在音樂舒緩或出現變幻時及時提醒學生蘇州園林中的網師園與拙政園的歷史,拓展蘇州園林中的網師園與拙政園的知識廣度,讓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蘇州園林中的網師園與拙政園。相比音樂這門以聽覺為主的藝術,美術更是一門視覺藝術,讓學生增強視覺上的直觀體驗能夠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筆者在這一次教授選取眾多園林素材,在優美與多元的基礎上增強了學生對蘇州園林中的網師園與拙政園的直觀感受,學生在這一過程能夠更深切的體會到蘇州園林中的網師園與拙政園的相關知識。好的音樂能夠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播放《林雨心情》主要是為了用音樂導入的方式增強學生的欣賞情感,讓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由被動變為主動,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改善課堂氛圍。
(三)導入學生,增強學生知識理解。用直接演示的方法引入課堂是美術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的常用手法,與教師演示比起來,學生演示更沒有代溝,更易帶動學生自身的興趣,從而把注意力帶進課堂。以八年級美術上冊第九課《校園藝術節》為例,筆者在課堂開始時先向學生問這樣的問題:“大家在學校里看過最多的人是誰,是不是身邊的同桌,大家有細心觀察過自己的同桌嗎?”在問完這一問題后,學生大多開始看向身邊的同桌,筆者在學生觀察一段時間后挑選一名底子好的學生上黑板完成對同桌的繪畫,教師正好可以通過這一過程引入本節重點要講的內容 [3]。用學生直接演示的方法導入課堂可以更好的突出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主體性,從而給學生帶來良性影響。在這次教學中,筆者為了引向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先讓學生觀察身邊的同桌,在充分的時間里記住身邊人的樣子表情,這種教授方式相較傳統更加愉悅輕松,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充滿學習興趣,用心學習記憶。選擇美術底子好的同學進行示范也是為了在調動學生注意力的時候為學生設立目標,為學生進行下面的學習及訓練起示范作用。
總結:
在筆者看來,用課堂導入的方式進行美術教學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具體情況選取最適合自己學校、班級的導入模式,防止出現過于追求新奇的情況,從而浪費沒有必要的資源。沒有套路就是最好的套路,用恰當的手法導入課堂是最好的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順利應用,讓教學效果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王玉冰 .初中美術教學中課堂導入的實踐應用 [J].美術教育研究,2018(18):171.
[2]邱凱 .課堂導入式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的研究 [A]. .《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 [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 ,2017:5.
[3]孫冰艷 .初中美術課堂導入的“三部曲” [J].美術教育研究,2016(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