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 何從娜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高等教育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重要性,并對廣大青年提出了四點希望:愛國、勵志、求真、力行。要求高等教育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不斷加強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現內涵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闡明了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的辦學方向和奮斗方向,對提高高等院校育人體系的建設,培養新時代青年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 高等教育 青年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021-02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5月2日到北京大學考察,在師生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黨的十九大以來,面向高等教育乃至整個教育戰線作出的重要講話,是對習近平教育思想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指明了新時代高等教育的辦學方向和奮斗方向,具有很強的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指導性[1]。
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對廣大青年提出四點希望:愛國、勵志、求真、力行,并強調,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者,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者,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傳力者。廣大青年承載著偉大且艱巨的歷史使命,要有理想、有信念,勤于學、敏于行,肯吃苦、敢拼搏,要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干、放飛夢想的地方,但怎樣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高等學校亟待解決的課題。
一、以愛國為根本,加強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把國情黨史教育放在首位。以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為主線,以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寄語為著力點,以理想信念教育、核心價值觀教育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為主要內容,通過政治學習、專題講座、紅色教育、情景教學、交流討論等方式全面展開政治教育,通過讀書學習法、教育引導法、道德修養法、文化熏陶法等方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愛國情懷。高校應加強組織建設,加大宣傳力度,把握教育與管理的大方向,提升思想政治理論教師隊伍建設,改善輔導員專業化程度,積極利用新媒體等網絡傳播途徑,凝聚高校、家庭和社會的力量,切實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其次,把傳統文化教育放在核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教育,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人,用革命文化熏陶人,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人,從而達到“久入芝蘭之室而自芳”的教育效果,增強高校青年文化自信[2]。一要建立各類社會實踐載體,以實踐來教育人。例如,加強傳統文化類社團建設,定期開展社團活動,彰顯第二課程自我教育功能,使青年學生自覺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和熏陶;二要組織開展各類傳統文化教育活動,通過傳統舞蹈、書法、禮儀的學習,文化旅游景點參觀等喜聞樂見的形式鼓勵高校學生了解傳統文化;三要創建網絡信息平臺,通過互聯網新媒體平臺,將傳統方式和現代信息技術融合滲透,有的放矢的設計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影響力和傳播力。
二、以勵志為方向,加強對青年理念信仰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青年“要立鴻鵠志、做奮斗者、培養奮斗精神”。高校學生工作應當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中國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為重點,加強文化育人,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激勵學生不怕困難、勇于開拓。
首先,以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為載體加強青年理念信仰教育。高校可以通過開展面對面交流、學生工作聯席會議等形式,了解青年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舉辦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滲透價值觀教育,鼓勵學生關注現實,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得到精神的升華;其次,建設校園文化載體,以文化氛圍熏陶人。通過校風、校訓、校史的學習、優秀校友事跡的宣傳、典型榜樣的樹立等方式弘揚正能量,建設積極向上、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為青年學生提供良好的軟環境,塑造強大的精神力量和價值力量;再次,加強學生基層黨組織、團組織和學生社團組織建設工作,鼓勵學生知黨史,明國情,樹立社會主義建設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最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高校教師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承擔著神圣的使命[3],應該樹立遠大志向、加強學習、做到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和知識的傳授者,擔起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三、以求真為抓手,加強對青年良好學風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一代的成長提出了殷切希望,青年要有理想、有信念,勤于學、敏于行,珍惜大好學習時光,求真學問,練真本領[4]。高校要堅持把“求真”貫穿于教育的始終,注重以扎實的專業知識武裝學生,引導青年掌握真學問,練就真本領,服務新時代。廣大青年學生要在激情和理想中追夢,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成長為新時代的新青年。
首先,高校要為學生參與技能競賽和科研活動提供平臺和機會,激發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研究探索能力。建立完善的學科體系,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搭建學術平臺,營造學術氛圍,為學生提供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的機會。高校教師應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提高學生的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其次,班級的管理是學校建設和管理工作的基礎,良好的班風將帶動優秀的學風和校風。通過班規、班歌、班旗的制定加強青年學生的團結意識,激發學生的發展動力。以書香班級、優秀班集體等建設形式,營造好學奮進的學風,充分發掘和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用目標、理想、榮譽等吸引學生為之奮斗,推動廣大青年學生努力奮進。
四、以力行為目標,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興國之魂,是國家軟實力的體現。廣大青年處在價值觀形成的初期,高等學校要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教學和學生活動中實際融入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5]。
其一,高校應當把社會主義價值觀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凸顯課堂教學主渠道的育人功能;其二,引導全體教師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加強自身修養和師德師風建設,打造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引導廣大教師以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要求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力學、以德施教,做學生成長成才的榜樣;其三,深入推進“第二課堂”建設,通過開設形勢與政策講座、報告會、主題團課等方式讓青年學生對核心價值觀入耳、入腦、入心,通過志愿服務、專業實習、公益活動等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價值,鍛煉意志;其四,發揮“第三課堂”的關鍵作用,將價值觀教育融入到網絡思政體系,利用“兩微一端”開辟專欄學習討論價值觀培養和踐行問題。
高等院校應當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根本,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標準,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將育人和育才相結合,培養新時代青年,引導他們將自己的夢想放到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實踐中,增強青春能力,實現青春理想。
參考文獻:
[1]董魯皖龍.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勇擔民族復興大任——各地高校師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N].中國教育報,2018-05-06.
[2]馮剛.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N].中國教育報,2017-09-23(1).
[3]白瑪次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開創高校學生工作新局面[J].西藏大學學報,2017(4):6-12.
[4]楊增崠,杜成敏.習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的階段進展與評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512):16-25.
[5]張慧文.習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及實踐途徑[J].公安海警學院學報,2017(3):6-10.
作者簡介:
李維(1982-),男,漢族,江蘇徐州人,研究生,學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學生管理。
何從娜(1990-),女,漢族,江蘇徐州人,研究生,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業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