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蓉
【摘要】創新思維是素質教育實施的核心。數學教師要根據數學的規律和特點,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于實踐,善于發現的科學精神。他們應該將創新的教材、創新的教法與創新的課堂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新思維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115-01
一、創新思維的概述
創新思維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以思維為主體,根據自身的學習目標變現出來的主動、創造、富有自身特點的思維方式,這是一個在過去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拓展和突破的組合,變成新結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指的是一種相對具有創新性和創新性的思維活動。對于新事物,它的異質性和獨特性也被用于提問,解決問題和創建問題。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特征使他們能夠對某些事物產生獨特的見解,形成創新思維。
二、創新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培養途徑
1.在教學中運用開放性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所謂的開放式問題是沒有固定的答案,或者是計算的途徑比較多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對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有很大的幫助,使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這也意味著這種問題的鍛煉對于小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是有著比較高的效用的。比如說,在一個鋪滿了方形地板磚和有著等距離柱子的長廊里,在沒有測量工具的情況下如何計算長廊的長度?老師提出這個問題后,學生展開討論和思考。學生一般都會采用用腳步量或者是數柱子、數地板等等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經常讓學生回答類似這樣的問題,極大地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反思和質疑的習慣
提問是探索知識的開始,是發現問題的前提,也是創新的開始。提出問題要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所以質疑是創新的動力。學生能夠產生質疑。這是創新能力的第一步。對于學生來說,由其年齡特征產生的好奇心,積極性,質疑等都可以成為培養學生思考,提問,解決問題,然后對問題進行創造,培養學生對于創新的意識,教師還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自學,提問和檢驗的方式來學習。
學生在無形的情況下已經被教材或教學中教學內容的思維所約束。為此,教師應時刻向學生解釋,教材以及教師在進行授課時采用的教學內容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確和完善。教師應培養學生開發性思想,積極發現和質疑問題,并勇于反思。這樣會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促進思維的發散。
3.溝通,創新的主渠道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對教育內容的創新,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創新。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學生之間互動互助,學生共同發展的過程。”弗賴登塔爾曾經說:“學一個活動最好的方法是做?!睂W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己的探索活動才能有效,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簡單地依賴于模仿和記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一個被動吸收、反復練習和強化記憶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生己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創新教學表明,教師不在于告訴學生知識結構,而在于指導學生探索結論。它是幫助學生在尋找結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和獲取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和實驗。數學活動如猜測,驗證,推理和合作交流,使學生能夠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該在探索事物的數量關系和改變法律的過程中得到充分體驗。如例:完成下列計算:
1+3=?
1+3+5=?
1+3+5+7=?
1+3+5+7+9=?
……
根據計算結果,探索規律,在教學中,學生應該首先考慮一下。你能從上面的公式中發現什么?讓學生體驗過程(每個公式和結果的特征),比較(不同公式之間的異同),概括(可能有法則),并提出猜想的過程。在教學中,不要只注重學生是否找到規則,還要注意學生是否進行思考。如果學生一時未能獨立發現其中的規律,教師就鼓勵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展問題,不僅能將“游離”狀態的數學知識點凝結成優化的數學知識結構,而且能將模糊、雜亂的數學思想清晰和條理化,有利于思維的發展,有利于在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相互學習,同時,通過交流學習數學,還可以得到一個良好的情感體驗。
總之,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問題解決的方法,還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靈活性思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達到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的目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有多種。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找到適合學生思維發展的方法。只有不斷地學習和研究充實自己,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敬玲.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1(3):81.
[2]高詩琴.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初步的創新能力[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