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前濤
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中,數學教師也應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能夠根據教學素材采用有效的策略引領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與方法,適時地給予學生認真審題的指導,使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更好地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習慣;閱讀能力
在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中,數學問題解決的第一步就是讀題,了解題目中的已知條件與所求的問題,能夠進行邊讀題邊分析,再進行解答。好的數學閱讀能力可以讓學生審題后順勢形成解題的思路,這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通過對數學習題的閱讀、分析與理解,久而久之,孩子的數學學習能力也便能有質的提升。下面就是筆者結合自己的數學教學經驗,闡述對數學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經驗和方法。
一、良好習慣,在學生的數學閱讀中培養
數學課本是教師進行數學教學的基礎,也是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最主要來源。因此,認真閱讀課文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教師應該積極培養學生閱讀數學課文的良好習慣。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良好閱讀習慣呢?數學教師應怎樣進行有效的指導呢?
首先,讀主題圖。數學課本中的主題圖與所學數學知識緊密聯系,通過仔細地觀察插圖,學生可以從中獲得數學信息,也能夠將數學知識學習進行生活理解,而后再結合文字閱讀,從而更好地明確了已經知道的數學條件,依據已知的信息可以讓思考出更多的數學問題,同時也遵循了小學生直觀、形象思維的認知規律。因此,數學教師應能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主題圖,使孩子們對數學知識形成初步的感知。
其次,讀例題文字。小學數學課本中的例題均為經典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尤其是每節新授課中的例題。閱讀數學例題時,應能讓學生至少是仔細閱讀兩遍,抓住關鍵詞進行理解性閱讀。數學教師在學生的閱讀時應告訴孩子:“在習題練習中如果遇到困難,可以再次進行研讀課本中的數學例題,對比例題與所做習題的異同,從而能夠明晰系統的解題思路與解題方法,這對學生獨立解決數學問題有著極其有益的幫助。”
再次,讀數學結論。在小學數學課本后的例題之后,一般會出現相關的結論性敘述。有公式、概念、規律等,這些數學結論都很精煉,具有很強的數學理論性質,對于學生今后的習題練習有指導性的意義。因而,數學教師要能夠引領學生進行理解閱讀,并能深刻牢記,做到學以致用。
二、數形結合,增強學生的數學閱讀理解
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并不能夠完全理解數學知識,往往要借助于一定的數學思想才能夠理解。其中,數形結合就是小學階段進行數學學習時最為常見的一種數學思想,數形結合就是通過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相互轉化、相互對應來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思想方法,也就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性的問題進行理解,使數學問題由易變難。這對于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習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比如,學生在進行乘法口訣的學習時運用到數形結合思想,教師讓學生拿出若干根小棒進行幾個幾個地數,通過形象的直觀操作使學生理解乘法口訣的算理。再比如,在學習認識20以內加減法計算時,教師讓學生進行數小動物的只數,而后再進行分與合的算理理解。
數形結合,有效地將抽象性的知識變為直觀而又可以操作性的內容,讓學生進行形象性的理解,它也正符合了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運用數形結合思想,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對于數學的閱讀性理解。
三、學會遷移,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感悟
所謂數學知識的遷移,就是由一種數學知識的學習遷移到另一種數學知識的學習。可以說,任何學科的知識學習都離不開遷移,因為新知識的學習往往就是要借助于舊知識的學習來進行有效實現。為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善于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能夠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而能夠學好新的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比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教師往往引導學生能夠利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通過動手操作驗證,進而發現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在小學數學知識的遷移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做好知識溫習,俗話說“溫故而知新”。有了舊知識的深刻理解基礎,必然能夠給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有很好的鋪墊。因此,在數學新課教學時,數學教師要能夠對與新知識相關聯的舊知識進行很好的復習。二是要注重知識之間的內化遷移。數學知識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深化與發展的系統過程,所以在進行知識的遷移時,教師要能夠運用好合適的方法與策略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與內化,建立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不斷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例如,計算十位數與十位數的乘法時利用好乘法口訣,課前要讓學生先復習乘法口訣表,而后進行有序的教學活動,從而能夠獲得新知識的深刻理解。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夠讓學生進行認真的數學閱讀,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與策略,進行數學問題的解答;從而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夠以閱讀引領為抓手,不能提升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狄勇.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小學教學參考,2018(5).
[2]周國韜,楊雪梅,王淑娟.現代教育理論研讀[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