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郁彬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在化學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希望學生通過初中一年化學知識的學習,建立良好的化學學習興趣。將互動體驗式課堂教學應用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可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識記和掌握化學知識,還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化學;互動體驗式課堂教學;實效性
當前,許多初中化學教師都沒有找到更合適的課堂教學方法,使學生普遍都感到化學學科入門難和學習較難,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急需找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方式,創造良好的化學趣味性課堂,讓學生較為輕松地接受化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互動體驗式教學讓學生自己思考和動手操作,迎合了學生強烈的求知心理,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識,使學生從互動體驗、感悟中獲得化學知識并逐漸發現化學規律,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化學素養的提升。
互動體驗式教學是重視學生課堂參與互動體驗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這種模式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使手、口、腦、心、情參與為一體,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在表現形式上,有可能是教師講、演示,學生聽;或是學生演,教師導;或是學生討論或互動體驗;更可能是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提高互動體驗式課堂教學實效呢?下面談下筆者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有良好的興趣才有良好的學習動機。要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時,就要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心理特征,靈活、有效地創造具體、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提一些較為簡單的、學生經過思考能解答的相關問題。這樣既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縮小學生與教師、教學內容之間的距離,降低難度,使學生準確、快捷地感知、理解相關知識,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多讓學生參與體驗,在情境中進行體驗學習
要打造高效的化學課堂,教師需要呈現內容豐富的學習情境。能讓學生做的就盡量讓學生做,學生不能做的教師要盡量演示,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獲得認知。比如學習“水的組成”時,筆者帶學生在實驗的環境下進行互動體驗學習,通過電解水時產生的現象,檢驗兩極產生的氣體。“如何分辨出這兩種氣體呢?”這時學生心中產生疑慮。筆者引導學生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氧氣,讓學生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觀察現象判斷是氫氣,還通過氫氣的驗純時發出尖銳爆鳴聲,加深對可燃性氣體點燃前需驗純的認識。通過實驗中的互動體驗,學生深刻地理解了化學知識,體會到化學實驗的魅力。
三、采用分組學習,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是比較喜歡做實驗的。在化學學習中,實驗探究比較多。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分組學習和合作探究,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在探究中遇到難以理解、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小組成員會集思廣益,想辦法解決,并且在共同討論中會增加樂趣。
如筆者在講授“石墨的導電性”時,設置了與生活相關的化學問題。如,干電池里有根用石墨制成的碳棒,可用作電池電極,能導電。現課桌上有根鉛筆,鉛筆芯也是用石墨做的,讓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方案探究鉛筆芯也能導電。通過合作探究,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熱情和合作能力。
四、采用生生、小組互評
互評是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親自實踐和體驗學習的一個過程。在學生合作探究學習后,進行生生間、小組間的相互比較、相互評價。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而且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思考、判斷對方對錯的過程也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的一個過程,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這種互評方式還能鼓勵大家合作,尤其是小組評價可培養學生與他人的合作能力,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五、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搭建互動交流的平臺
初中化學課堂上采取互動式教學,必須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著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才能激起學生互動交流的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例如,初中化學第一單元“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蠟燭燃燒是生活中學生比較熟悉的現象。蠟燭的燃燒有何奧秘?這樣的課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為互動交流搭建了平臺。因此,教師可以結合課程內容,把本節課設計成一節互動性質的活動課。在課上,教師可以把蠟燭及其燃燒的過程設計成實驗探究,讓學生以蠟燭的燃燒為激趣點,開展互動交流。首先,針對教學內容開展情境導入:“在漆黑的晚上,突然停電了,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使用蠟燭照明,對于這樣的場景我們還是有印象的。那么同學們有沒有細致地觀察過蠟燭是如何燃燒的呢?我們以化學的眼光怎么看待蠟燭的燃燒呢?接下來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觀察蠟燭燃燒的整個過程,看哪組提出的問題多。”
學生的興趣瞬間被點燃了,開始動手實驗,并針對蠟燭燃燒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開展交流互動。學生提出問題:“蠟燭在燃燒的時候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蠟燭的芯為什么都是用棉線制成的,可不可以采用其他的材料?蠟燭本身的顏色是怎樣形成的?會不會影響到蠟燭燃燒時火焰的顏色?是什么讓蠟燭火焰越來越高?蠟燭燃燒時火焰有分層現象,哪層溫度最高,其原因又是什么?若點燃蠟燭熄滅時的一縷白煙,為什么蠟燭又復燃了?其白煙的成分是什么?”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自主發現并提出來的。這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都是在學生互動交流討論中進行的,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作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要素。
由此可見,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產生互動交流的欲望和沖動,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能力出發,找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點,促使學生在感興趣的化學現象和實驗探究中發現問題,并主動參與交流討論。
六、結語
活躍的課堂氛圍、及時的學習交流、精準的教學指導,是我們對互動教學的預期和應把握的核心原則。互動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是積極落實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行動,旨在改變傳統教學中被動式的課堂環境,提升教學質量,應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得到推廣運用。互動式教學的有效實施,猶如“柳暗花明又一村”,給初中化學課堂吹進一股春風,增加了學生交流互動的機會,有利于學生自我潛能的釋放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天一.提高初中學生化學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6(26):26.
[2]于銀萍.互動教學在化學課中的有效實施[J].江西教育,2016(24):30-31.
[3]唐國榮.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讓人人成才[J].成才之路,2013(2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