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彥文
摘? ? 要: 語文學科作為小學教學階段的基礎學科,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特性,緊密結合語文教學的特性,合理開展審美教育,激發學生的情感,實現學生學習興趣和審美素養的提高。本文對審美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更好地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 小學語文? ? 審美教育? ? 教學方式
審美教育是審美活動和教學活動的有效統一,隨著當前教學改革工作的深入推進,審美教育必然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趨勢,且成為人類建設的重要方面。語文教材中有著豐富的美育因素,教師利用語文學科的特性將審美教育和小學語文教學有效融合,可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培養高素質、審美水平較高的小學生。
一、審美教育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關系
(一)審美教育對德育的推進作用
良好的審美教育可以實現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審美教育,對德育發展起到良好的推進作用。只有將道德認識和相應情感有效結合,才能將審美情感和道德情感有效融合,推動道德認識向道德行為轉化。美育就是當中的情感,任何道德行為都需要將道德認識作為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其做出正確、合理的反應。道德認識需要將道德情感也就是美育作為基礎,這就表示美育為德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另外,審美教育本身就有自由性、形象性和愉悅性的特征,教師在德育教育中運用審美教育的方法,可以有效轉化德育教育中的抽象理論,將原本枯燥、呆板的說教式教學轉化為情感的感化,更好地推進德育教育的發展。
(二)審美教育對智育的促進作用
對小學生實施審美教育,可以有效激發、豐富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各種奧秘,且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享受探究的樂趣,從中獲取相應的科學知識。主要是因為人們要獲取知識,就要有追求真理的熱情和欲望,只有這樣才能推進自身的行動,形成一股巨大的動力。審美教育對學生具備引導作用,提高學生對于科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另外,在美的事物中還包含真的因素,學生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可以發現真理[2]。審美教育還能夠有效培養人的感悟能力、直覺能力,有效開發人的想象力和靈感,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開闊學生的視野和眼界,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審美教育的融入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的優越性
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特性,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蘊含著眾多美的因素,比如教材中有著優美生動的語言、令人遐想的畫面意境等,都是教師實施審美教育的優勢。在語文題材上更加注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很多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對于社會、生活及自然的感悟,且文章載體類型內涵更加豐富,著重體現對社會的反映、生活的感受及自然的情感,為實施審美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臺[3]。另外,在文章配圖上,更關注小學生的審美需求和認知心理,通過將文章內涵融合在畫意中,體現插圖的情感美、藝術美和思想美;在文學體裁上追求形式多樣化,比如詩歌、童謠、散文等。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當前教學改革工作的深入推進,語文審美教育不是一種語文教學的裝飾,而是為了更好地推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語文學科本身具有審美性、工具性等特性,表示語文學科為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小學教學中積極融入審美教育,能夠在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的同時,實現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審美教育和小學語文教學兩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的,語文教學是實施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有效措施;審美教育是推進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效手段[4]。語文學科本身就兼具藝術性的特征,在語文教學中必須融合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展現語文學科的特性,讓語文教學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審美教育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了情感和動力系統,學生在語文審美教育中不僅能夠發展語文能力,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和質量,還能夠對美產生敏銳的感受力,更好地理解、感受美。
(三)小學語文審美教育中要注意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審美教學中,要避免在理論上過于夸大美育的地位,盡管審美教育在語文學科中的融入是必然趨勢,但要認識到語文教學和審美教育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保障兩者的共同發展。認識到語文教學有著屬于本質特性和特殊任務,這就決定了審美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融入是有前提條件的,即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培養,因此,語文教學和審美教育兩者是互為手段的[5]。另外,在小學語文審美教育中,還要避免對其表面化、簡單化、庸俗化的理解。比如一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為了達到審美教育的效果,選用了很多審美和藝術手段,導致課程教學不像教學,像是在演戲,實際上和審美精神是不相符的,沒有深刻理解審美教育的內涵。教師要了解到語文審美教育不是表面化的審美教育,也不是讓學生簡單認識美丑和分辨美丑,而是要著重培養學生敏銳的感知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在識字中審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一個重要內容,漢字作為古老、特殊的文字之一,能夠體現民族的思維方式。可以說,識字過程就是帶領學生感受美、認識美的過程,在識字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已經成為一種必然。比如,漢字中有象形字,經過千年的發展和演變,且富有自然的美感,每一個字都像一幅美麗的畫,都富有濃厚的藝術感。如“日”“月”教學中,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太陽的輪廓是圓的,古人就將“日”簡略為一個圓形,中間加上一點;“月”就畫成一個彎彎的形狀,因為月亮大多時間都是彎的,古人就將月亮畫輪彎月表示[6]。在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溯源圖將象形文字有效轉化為圖畫,以此拉近學生和漢字的距離,切身感受到漢字的形象美。
(二)在寫字中審美
漢字本身就有美的特性,漢字書寫美學的價值已經得到超越漢字使用范圍的認可。在漢字書寫過程中,能夠對人的思維、心理和修養起到良好的推進作用。寫字作為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規范、整潔的書寫漢字,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是每個現代公民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素養,加深學生對于漢文化的理解。漢字的筆畫美,結構也很美,學生需要將每個漢字都書寫正確。在實際書寫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關規范,保證書寫工整,筆畫與筆畫、部件和部件之間的位置都要照應好,逐步寫好每個漢字,才能有效體現漢字的結構美[7]。教師在寫字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析漢字,逐步了解漢字的結構與筆順規則,以此保障學生初步了解結構、筆畫的特性,認識、了解到漢字的美,建立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建立主動識字和寫字的意愿。
(三)在閱讀中審美
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就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效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真正鑒賞美、感受美、創造美,在此背景下不斷升華[8]。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優美的語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加強對于這些優美語句的教學,學會捕捉并引導學生細細品味,了解遣詞造句的美妙之處,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語文通過語言文字的生動描述,有效體現社會美、自然美和人類創造的藝術美。學生在實際閱讀中能夠有美的感受,決定了語文審美教育需要用多種形式進行分析、品味,發現文章中蘊含的內在美與含義。比如在《豐碑》這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閱讀文章,找出描寫軍需處長與將軍神態的語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從生動的語句中感受語言美,還能夠感受革命者的人格魅力。
(四)課堂練筆延伸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一個重要部分,寫作教學也是一個重要部分,教師要注重在課堂練筆中延伸美,緊密結合文章的內容和特性,遵循學生情感發展的規律,合理應用審美教學,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9]。比如教學《塔石》這一課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第五自然段練筆。在這之前學生需要仔細閱讀第五段的內容,了解鄉親的美好情感。再自然過渡,結合劉章爺爺的介紹,這個鄉村的人們一年中有兩百多天要經過塔石,塔石上一定還發生過很多其他美好故事,請你們想象一下,可能會發生什么。要結合鄉親們的美好情感任意選擇當中的一種,并仿照該自然段的寫法書寫。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繼續書寫塔石上發生的美好故事,在表現鄉親們美好情感的同時,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真正實現學生語言和思想的共同發展。在學生課堂練筆之后,可以了解到作者從生活中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且通過對具體情境的描寫,精準表現當中的美,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引導,讓學生學會從平凡的生活和事物中發現美。
四、結語
語文教學作為小學教學的基礎性學科,也是實施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積極融入審美教育,充分利用教材的課程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和能力,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唐紅英,蘇語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因素分析——以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教材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8(34):59.
[2]陳珊珊.“美”,流淌在小學語文課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7(51):71-72.
[3]閆萍,張蘭銀.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開展審美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7(15):105,118.
[4]胡振華.審美教育是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增長點[J].中國教師,2016(S2):146.
[5]張小敏.感受美、發現美——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學周刊,2016(29):83-84.
[6]侯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內容的思路探尋[J].中國校外教育,2015(35):81.
[7]馬薇.讓課堂成為學生享受“美”的旅程——試論審美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03):109-110.
[8]鄒霞.淺析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教學策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3):128-129.
[9]孔燕.渲染、品賞、體驗、暢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審美教育淺敘[J].課程教育研究,2012(3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