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仰釗
摘? ? 要: 農村中學教育,是中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農村中學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和整合多樣化的社會價值觀,是當前中學教育亟待解決的課題。本文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手,分析當前農村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論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農村中學德育建設的引領作用,有針對性地提出農村中學德育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對策。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農村中學? ? 德育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普遍遵循的一項基本價值原則,在社會價值體系中起主導和支配作用,決定和影響其他價值觀的方向。現代每一個國家都有其提倡的核心價值觀,尤其體現在學校教育中,比如英國提出了教學價值觀、精神價值觀、道德價值觀、文化價值觀、社會價值觀和個人價值觀,提出了有效的學校價值觀教育評價方法;美國提出學校價值觀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具有美國精神的公民;新加坡大力倡導“共同價值觀教育”。
在2012年11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首次總結為12個詞、24個字。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概念在價值目標層面上的凝結,在其他層次價值觀念中起著主導作用。自由、平等、正義、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是美好社會的生動體現,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觀,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這24個字構成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它是對“什么是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的科學回答,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和最高抽象。
二、當前農村中學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基于學生現狀,筆者認為,一些農村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以教育者為中心的德育模式,教育者處于絕對的支配地位,受教育者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兩者之間不能以平等尊重對話的方式進行交流。二是德育方法陳舊,以“填鴨式”的單向灌輸為主,忽略其他德育方法的運用,缺乏靈活性和時代性,未能根據農村中學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與處在不斷發展的中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產生距離,導致教學效率不高。三是不少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較陳舊,師資薄弱。另外在家庭教育中,由于父母多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家長則多數采用訓誡等簡單的方法,缺乏有效引導,導致學生情商和品質的欠缺。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農村中學德育工作的引領作用
伴隨著社會信息化和網絡社會化,學生群體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農村中學學生也不例外。中學生身心發展尚未全面,對不良誘惑的判斷力和抵制力不夠成熟。再加上農村中學生的家長普遍文化水平較低,對于受到網絡不良影響的孩子,常常因難以管教而顯得束手無策。同時,農村地方缺乏對網絡有力的監管。在這種情況下,能發揮主導作用的核心價值觀就顯得尤為重要。
國以人興,政以才治。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會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少年,投向正處于成長中的學生群體。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國家未來寶貴的人才資源。現代教育是傳播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我國現階段有一半總人口集中在農村。顯而易見,農村學生是中國青少年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要陣營。所以農村學生的主流價值取向如何,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價值準則和價值理想,恰好給學校的德育建設奠定了基石,指明了方向。堅持德育為先,這就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培養和實踐與人民教育過程結合起來。循循善誘,持之以恒,春風化雨,引領學生形成心理認同,進而促進價值內化與踐行,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夯實思想之基。
四、農村中學德育工作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對策
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培育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培育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因此,如何建設一個富有生機、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體系,是深化和推進學校思想品德教育改革的關鍵。結合學校的具體情況,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課堂教育與宣傳引導相結合,培育路徑“多樣化”。
思想政治課是學校進行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堂中,教師須向學生講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和屬性、內涵和脈絡,幫助學生增強理論文化自信。同時不斷創新和改革教學模式,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成為學生喜愛的課程。
宣傳引導方面,要充分利用學校廣播、網站等媒體構建立體化、多維度的宣傳平臺;發揮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的作用,講好學校故事,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利用學校的宣傳陣地,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隨處可見。
(二)活動滲透,社會實踐,發揮學校“文化圈”優勢。
農村學校憑借自身的歷史積淀將顯性德育資源和隱性德育資源相結合,輻射出一個文化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學生道德教育中的主導作用。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實踐強調知識與實踐的統一,學習的目的是實踐。活動與交往是德育的基礎。因此,學校要大力推進實踐育人工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所以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文化熏陶,通過講座、講座等形式組織師生積極參與,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認識;通過散文、學術沙龍等形式,廣大師生通過理論研究進一步澄清一些模糊的認識;開展以培養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誠信考試、升國旗等活動;為滿足農村中學生的好奇心,學校可立足自身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多樣的活動豐富業余生活,吸引注意力。為了關愛和服務社會,組織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并使之常態化。一些農村地區有紅色革命根據地,可因地制宜,進行觀摩和宣傳,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編寫具有地方特色的鄉土教材,充分講好地方故事,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自己“會說話”。
對于教育者來說,教師的言行時刻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必須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說話的能力和方式。當教師習慣用宏大的詞匯和枯燥的說教教育核心價值觀時,就會出現“上不去”“進不去”的局面。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只有達到目的并感動我們時,學生才能相互認同并捍衛他們。否則,教育核心價值觀是空談。為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加強作風修養,牢記為人師表;要善于用生活中學生喜歡的語言,融入、引導學生的學習生活,聚焦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避免價值觀教育成為蒼白的教條。只有跟上學生生活變化的新節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才可以扎根。
(四)以學校為中心,三教合一,推動德育“多元化”。
對于學校來說,各級領導和教師必須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表率、立標桿,成為全校師生的榜樣。
對于政府來說,基層政府要做好互聯網的監督和管理,做好對網絡主管部門和網絡運營商的統籌,發揮網絡效力,以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凝聚學生,引導學生討論積極健康的話題,主動占領網絡文化的主陣地。
對于家長來說,農村家長的權威地位逐漸弱化,家長應與孩子之間建立一種平等開放的交流關系,以身作則,利用網絡等多種平臺自覺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嘗試與子女一起分享學習經驗;身體力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同良好的家風家訓相結合,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文化熏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莫衷一是,行無依歸,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就無法前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具有引導和決定作用。當前,廣大農村地區相對落后,大力發展農村教育,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重要任務。只有堅持立德樹人,在廣大農村中學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積極培育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切實有效推動農村中學德育工作邁上新臺階,全面提高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推動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有效開展。這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高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2).
[2]秦永芳,劉源溢,羅文.素質教育體系中的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社會科學家,2016(6).
[3]張凡迪,范立國.我國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現狀與展望[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11(13).
[4]吳傳波.當前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2(25).
[5]王超品.現代教育環境下農村青年的文化認同與身份認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