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猛
【摘要】新時代新教材,對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圍繞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八環六法”新課堂模式的框架、探索中的初步變化、在實踐中的思考等三個方面談談如何結合當前新教材編寫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構建新課堂模式。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 ?八環六法 ?課堂模式
【課題項目】本文系福建省第三批基礎教育“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研究基地學校《構建“學思行”教學模式,打造初中道德與法治智慧課堂》(課題編號:MJYKT2018-71)的階段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055-01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18日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時代的發展,統編教材的使用,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提出新的要求;《義務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應創造性地組織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教學結構,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當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部分教師對教學目標要求過于單一,過分強調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對學生的能力缺乏真正信任,對課堂把控過度,學生對于教學過程的參與往往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不能彰顯學生主體性,發揮其主動性、創造性,以致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甚至造成厭學現象,從而影響學生的智慧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因此,為體現新教材編寫精神,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為吸引學生興趣,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 讓學生通過課堂體驗感悟生活情境, 促進自我品德素質的不斷形成、發展和超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筆者結合當前實驗校課堂教學現狀,通過觀摩部分實驗老師的教學實踐操作及個人視導反思闡述一下“八環六法”新課堂模式。
一、“八環六法”新課堂模式
(一)課堂教師八個環節,簡稱“八環”
“八環”指的是:情景導入、循案設疑、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導思釋疑、情感升華、以情促行、成果展示。
1.第一個環節:情景導入,約3分鐘。筆者在指導一位老師講授七年級第一課第二框題《少年有夢》時,讓這位老師以偉人周恩來照片設置情景導入,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了解周恩來總理小時候的夢想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之后,直接切入少年有夢主題。導入是教學的關鍵,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
2.隨之,馬上進入第二個環節:循案設疑,約5分鐘。課堂上播放視頻《摘星星》,讓學生沿著視頻中主人公摘星的夢想軌跡,邊看視頻邊思考老師設置的四個問題:
①通過視頻片段,我們知道了主人公的夢想是什么呢?
②什么是夢想?夢想有何重要性?
③少年的夢想具有哪些特點?
④少年如何努力實現夢想?
視頻播放,循案設疑,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樹立自己的夢想。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知道編織人生夢想,是青少年時期的重要生命主題。
3.第三個環節:合作探究與第四個環節:交流分享可以交融,時間約15分鐘。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助合作、交流分享,老師在這邊設置了三個活動。
①活動一:暢談夢想(學生暢談)
②活動二:討論答疑(互助答疑)
③活動三:動手感悟(活動分享:疊硬幣游戲)
第一個目標:將一個硬幣立起來。(很多同學都實現了目標)
第二個目標 :在第一個立起來的硬幣上疊立第二個硬幣,如果沒辦法獨立完成第二個目標,可以小組合作實現目標。(只有個別能實現目標,實現的同學分享疊起硬幣的方法)
通過學生玩游戲,老師要告訴學生,實現夢想就像疊硬幣一樣沒有那么簡單,只要努力了就會有改變,努力需要方法。
4.第五個環節:導思釋疑,約8分鐘。教師通過知識思維導圖,對教材文本進行解讀,讓學生知道編織夢想是少年時期最重要的生命主題,有夢就有希望,努力就有改變。
5.第六個環節:情感升華,約3分鐘。全班學生齊讀《少年中國說》節選。讓學生將個人夢融入中國夢,學生情感得到升華。
6.第七個環節:以情促行,約3分鐘。全班合唱《我的未來不是夢》,老師寄語:愿同學們伴著今天所學所思,乘著理想的風,努力拼搏,我們的未來不是夢!
7.第八個環節:成果展示,約8分鐘。學生呈現自己的課前預習成果,同組交流課堂所學知識,并完成典型習題。
(二)教無定法
課堂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在教學中靈活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簡稱“六法”,具體如下:
創設情景法、設疑探究法、學思結合法、合作分享法、導思促行法、成果展示法(具體不贅述)。
二、探索中的初步變化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旨在改進教學方法,從重教到導學,從注入到互動,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以打造特色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模式。自模式實施以來,我們取得一些變化:
(一)區域教研發生了變化
從漳浦縣南浦中學及龍湖中學、長春中學、綏安中學、李園中學、鹿溪學校、龍成中學的前期實驗成效看,研究方向是正確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八環六法”新課堂模式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受到老師的歡迎,受到了全縣同行的一致好評,促進道德與法治課校際區域間協同發展。
(二)課堂發生了變化
“八環六法”新課堂模式的推進,我們的道德與法治課堂鮮活起來了,改變了學生“被動聽講、死記筆記、硬背條款”的陳舊課堂模式,引導學生在鮮活的情境中發現品德要求,在系列活動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教師發生了變化
多彩且富有活力的教學方法,為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學科教師帶來教學觀念與教學行為的轉變,促進教師向專家型教師的轉變,提升教師的業務素質,從而也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
三、在實踐中的思考
雖然“八環六法”新課堂模式課題實驗仍處在探索階段,但我們的學科教科研已經初步形成全新的模式。當前的主要問題是個別實驗校教師存在的職業懈怠心理是課模改革向前推進的主要阻力之一;我們現有的激勵評價制度與課模改革的發展不夠協調;實驗校的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等,這些是我們急需探索和解決的主要問題。
總之,革命尚未成功,課題組老師仍需努力。我們將在“八環六法”新課堂模式初探中加深和拓寬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落實好立德樹人的任務,促進學生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養美德,增強法治意識,做合格現代公民。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60.
[2]周國平.周國平論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陳友芳.知識-語言-思維:學科素養導向下的思想政治學科測評體系新轉向[J].中國考試,2018(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