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玲
摘 要:伴隨我國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高速發展,小學教育開始成為全社會所關注的主要對象之一。對于語文教學來說,語言知識一直都是其中的重要基礎。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便需要對學生的語言累積語言充分重視,扎實其基礎,促使其更好地投入到未來的學習之中。闡述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增加學生語言積累的方法,并列舉相關案例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語言積累;策略
從現階段發展而言,語文一直都是一門以文字為基礎的課程。學生進行語文課程學習,并非是為了認識更多的漢字,而是要對漢字進行合理運用,以此完成語言表達。為此,教師便需要改進早期的教學模式,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語言積累,進而提升自身綜合素養。
一、通過文字感知提升語言水平
(一)基本概念分析
閱讀能夠看作是信息收集和思維發展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讀者和文章直接展開對話的方式。因此,語文教師理應提高對閱讀活動的重視程度。語文教材中包含著大量古今中外的經典名篇,無論是詞語使用、韻律體現還是意境呈現都是上佳之作,所以,教師便需要引導學生認真誦讀,如此,一方面能夠幫助其加深對于文章本身的理解效果;另一方面還能促使其更好地感知文章呈現的意境,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1]。
(二)具體案例分析
例如,在進行課文《慈母情懷》的學習過程中,文章通篇沒有一個詞語直接對母親進行充分贊揚,卻在讀完全文之后,仍然會讓讀者感動不已。由此能夠看出,整個文章為讀者營造了優良的情境氛圍,將一個真實的畫面直接展現在讀者眼前。此時教師便可以安排學生對文中的語句認真品讀。諸如:“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通過該語句,仿佛眼前能夠看見一個瘦弱而又疲憊的母親的形象,為了家庭的生計,在縫紉機廠中不辭辛勞。此時作者自己并沒有做出任何表達,但是仍然能夠感受出作者此時心疼母親的心境。反復閱讀之后,讓人回味無窮。
二、通過讀寫訓練提升語言水平
(一)基本概念分析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數量十分有限,學生能夠獲取的語言知識自然也受到了限制。此時教師便需要基于教材本身,采取多樣化讀寫的方式,讓學生基于文章本身和自己的理解,對其進行仿寫、續寫以及改編,從而促使自身的思維模式得到有效發散,進而豐富自身語言表達的方式[2]。
(二)具體案例分析
例如,在對于課文《桂林山水》學習的過程中,其中有一段內文字是:“桂林的山真奇啊,……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不但有效突出了桂林山水景色的主要特點,同時運用了大量修辭手法,使得整個文章的朗讀變得朗朗上口。為此,教師便可以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仿寫。諸如,有的學生寫出:“這‘嘩啦啦的水聲真奇啊,像萬千駿馬在草原上馳騁……”有的學生寫出:“這鮮花的顏色真紅啊,就像一團燦爛的火焰……”不同學生由于知識累積存在差異,創作出的語言片段自然也萬千不一樣。經過訓練,學生的語言水平必然會上升一個高度,為未來的作文創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通過言傳身教提升語言水平
(一)基本概念分析
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十分喜歡對他人進行模仿。而教師便是其最好的模仿對象。為此,教師在實際授課的時候便需要時刻保持嚴謹的態度,為學生做出表率。首先,在進行文章朗讀的過程中,語音發音必須足夠準確,尤其是對于同音字、多音字以及多意字予以重視。其次,積極向學生展示自己的文學功底,在授課的過程中,運用大量經典詩篇中的名句,使得學生在聽課過程中也能夠獲得美的感受。最后,教師自己同樣需要不斷學習,獲取更多的知識,以此完善自我,提升教學質量[3]。
(二)具體案例分析
例如,在對詞語“遼闊”學習的時候,有些學生對于“遼闊”和“廣闊”的概念無法有效區別。此時教師無需直接進行回答,而是通過列舉的方式進行描述。“我們國家幅員遼闊。”“在寬闊大道上漫步,我的心情極為愉悅。”“藍藍的天空十分廣闊,仿佛是一片一望無際的海洋。”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很快便悟出這些詞語之間存在的區別,同時也對于教師豐富的知識底蘊感到十分敬佩,從而也下定決心在未來的時間中認真學習,努力豐富自我,扎實自己的語言知識基礎,從而能表達出許多極具特色的語句。
綜上所述,語文知識的內涵十分廣闊。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理應幫助學生扎實語言基礎,并通過大量的訓練,促使自身綜合水平能夠得到全面提升。如此一來,學生將會更好地面對未來的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1]陳琦佳,崔羅達,王尓魃.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J].新課程(上),2017(9):49.
[2]郗慧敏,朱骰犙.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J].中國校外教育,2017(5):34-35.
[3]冉旭,牛曉饊.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J].教育(文摘版),2019(1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