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摘 要:近年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促進了新時代來臨。信息技術已經滲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領域也不例外。信息技術的進步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注入了新的力量。多媒體教學使知識更為直觀地呈現于學生眼前,通過視頻播放,使學生產生學習知識的興趣,豐富了小學語文課堂,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因此,教師要增進對信息技術的了解,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運用策略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吸引了社會廣泛關注,其作用不容忽視。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它促進了傳統課堂的變革。因其高效性打破了以往傳統教學中的固有認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提升了教學的質量,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不同于以往的語文教學模式,信息技術通過圖片、音樂的形式把語文知識變得更加淺顯易懂,使學生產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而傳統課堂教學則是教師在講臺上不停地講述,下面的學生聽得云里霧里,雙方沒有互動,學習效率低下。信息技術進入語文課堂,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由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創新性思維
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一直是新課改的重點。而信息技術正符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要求。以往的教學中只是課本上的知識,那么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學生并沒有得到有效學習,格局狹隘。多媒體信息技術使學生學習到更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答疑惑,豐富學生自我思考的空間,激發學生的潛能。
3.豐富語文教學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采用灌溉式教學,只重視對學生理論知識的灌輸,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忽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課堂效率不高。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的奇妙之處,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主性,豐富課堂的教育形式。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現狀
1.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一些小學資金投入不足,沒有足夠的信息設備來做支撐,沒有完成多媒體課堂的轉變,一定程度上對語文教學進程造成了影響,不利于語文信息化課堂的建設,使信息技術不能完全發揮作用。
2.教師不能靈活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
實施信息化課堂,教師需要熟悉信息技術的運用。如果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不過關,信息技術就不能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其教學價值,使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缺失信息技術能力,降低教學質量。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自身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通過運用多媒體開展多元化教學,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水平。
三、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
學校應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增進信息設備支持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使用。此外,學校也要加強信息技術的引入,構建系統的教學體系,完善校園信息網絡建設,聘請專門的信息技術人員,保證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順利使用。
2.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
一方面,學校應該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的有關培訓,解決教師能力不足的問題。提高教師信息技術使用能力,豐富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更易于接受知識。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效率。
3.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教師在備課時,可以選擇制作PPT,搜集與所學知識有關的視頻,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傳達。例如,學生在學習詩句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視頻表達出作者當時特有的心境,使學生身臨其境,與作者進行跨越時空交流,學生對詩句的感悟也更加深刻。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口語表達的方式來闡述自己的看法觀點,提高他們對語文知識的感知能力。
4.利用信息技術構建交流平臺,強化知識理解
語文教學內容復雜繁重,如果僅依靠課堂上教師的口頭傳述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知識訴求的。語文能力的提高也并不是在頃刻之間,需要長期的積累。因此,教師要學會熟練利用信息技術,組建一個學生與教師直接學習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可以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師也可以上傳各種學習資料,同學之間也可以將所學的知識放置于平臺中,實現知識共享,豐富學生的知識,共同進步,增長見識。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多媒體教學可以降低語文教學的難度,同時,使學生對學習有無限的動力,學生經過努力學習之后,會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學習,穩固基本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同時,教師也要增強自身的信息使用能力,善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活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永蓮.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19(22):88-89.
[2]馬希風.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發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8(23):159-160.
[3]邱春瑰.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