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質教育深化改革的同時小學數學教學中已經廣泛應用數學歸納思想,其指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留心觀察并分析題目從而找到題目間本質的關系,從而不斷歸納與總結,最終找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普遍方法。數學歸納思想是小學階段教師教學的重要一種教學方法,教師應用這一方法也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解題、歸納與推理能力。由此可見,在此背景下教師要重視數學歸納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拓展學生思維,主動為學生提供富含特征鮮明的數學題,以此提高學生歸納能力。
【關鍵詞】數學歸納思想 ?小學數學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154-01
歸納思想實際上是一組在對象中各個元素蘊含的特征進行對比,從而總結出各個對象具有的特征。該方法的應用有利于教師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實際的運算技巧重掌握數學運算原理。也正是因為這樣歸納思想才深受廣大教育者的歡迎,成為當前時代重要的一種教學方式[1]。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仍有小部分教師存在不少疑問,因此接下來本文就數學歸納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意義與應用策略進行分析,旨在能為其他教師教學起到借鑒作用。
一、歸納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數學學科與其他相比教學難度要高一些,且涉及到抽象數學知識的講解,學生要想取得滿意的成績還需要通過新的教學方法完成。從主觀角度來分析,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方式很難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可能在教育過程中產生很大的影響。有研究認為數學歸納思想應用于教育中具有價高的應用價值。歸納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第一,該思想的應用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強化對知識的記憶力,替身學生學習效率與運用能力,最大程度的挖掘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更好的鞏固自身的學習成績[2]。第二,該思想的應用也能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讓學生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學習方式。第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知識時可以應用歸納思想概括出一般的規律,讓學生自主探索并實現知識的拓展,這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又比如教師也可以應用概括思維將規律以內與規律以外的知識進行對比,如此學生也就形成了良好的比較能力。長期下去學生在學習中也會自覺進行比較,從而區分學習中易于混淆的概念。
二、數學歸納思想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策略
隨著近年來數學歸納思想的普遍應用,教師在教學中很有必要深入研究歸納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為此,接下來本文從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歸納能力與概括能力三個方面著手分析。
1.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小學數學歸納思想方法屬于高效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是教師在教學中要想取得高效的教學效果也并非容易,還需要從多方面分析與討論。從以往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標準制來看,教師在教學中滲透歸納思想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這樣也能最大程度的借鑒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與缺失,促進教育更加合理與科學。為此,筆者在課堂上著重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堅持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不斷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敏感度[3]。比如說給同學們選擇易于理解且簡單的數學規律題:1、5、9、13、17、(),通過觀察學生也能得出兩個相鄰的數字相差4,因而得出括號里的數為21。之后可以選擇稍微有難度的思考題,如:2、3、5、8、12、(),在觀察與思考的過程中也能發現相鄰兩個數的差,從而得出括號中的數字應是17。以這樣的方式教學,學生在觀察與思考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歸納能力,同時也能鞏固學生的歸納思想。
2.培養學生歸納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應主動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這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歸納思想與歸納能力。提高學生的歸納能力的提高在于學生認識、經驗以及數學能力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推理、歸納等培養學生良好的歸納思想。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與自身知識水平為出發點,為學生創設趣味性的學習情境,培養并鍛煉學生良好的歸納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教師讓數學教學變得生活化,與學生的生活相貼近,如此也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與學習興趣。要想讓數學生活化首先就要讓數學問題變得生活化[4]。教師在教學中要找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不斷歸納與總結。比如一共生產30個機器零部件,一共需要兩個人共同完成,其中小明做的數量是小紅做的兩倍,兩人分別生產了多少個機器零部件?學生在理解這個題目時可能具有一定的難度,要想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目標就需要教師修改題目,如:“甲、乙兩個同學一起分30個水果,甲同學得到的水果數量是乙同學的兩倍,求兩人各得到多少個水果?”將復雜的問題變得生活化學生也能輕松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教師要懂得表揚與贊揚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看到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并贊美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信心,推動小學數學教學。
3.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思維是在概括中完成的,且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具有良好的概括性,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概括就是將不同事物的共同屬性抽象出來然后加以綜合,從而形成科學概念或日常概念[5]。比如說以“分數的意義”這部分的內容為例,分數的意義概括總的經歷了五個步驟:第一步是將“一個物體”抽象出“單位1”;第二步將其平均分為若干份;第三步是將其中的“1,5,3,1份”抽象為“1份或幾份”;第四就是表示若干份中的幾份或1份的數就是最后一排的分數;第五,完整的概括,將前四步綜合成一個完整的數學概念:將單位1平均分為幾份,表示幾份或1份的數就稱為分數。概括能力在學生的智力活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沒有概括也就沒有概念,沒有概念就沒有邏輯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應用歸納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概括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歸納思想作為很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應引起廣大教育者的重視并合理應用于教學中,讓學生受益終生。為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強化數學歸納思想的應用,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習需求為出發點,深入了解教學內容后引導學生掌握數學推理與歸納的過程。可見,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應用歸納教學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辨別能力等,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考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文艷.數學歸納思想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特點[J].成才之路, 2014(36):84.
[2]張海英.小學數學歸納思想滲透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 2018(43):128-129.
[3]李林波. 小學數學歸納思想滲透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 2018(8).
[4]尉曉.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48):141-142.
[5]孫淑蘭.關于數學思想方法運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5):117-118.
作者簡介:
王治功(1980年4月-),男,漢族,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