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天書
摘 要:小學英語語音教學是小學生英語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之一。教師既不能簡單“填鴨式”地把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灌輸給學生,又不能輕描淡寫地一語帶過,更不能生硬地引入英語音標知識。針對小學語音課存在的晦澀、枯燥、低效等問題,結合新課標要求,引入“積木式教學法”,經過反復探究實踐,探索出一套高效的小學英語語音課模式。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音;“積木式教學法”;高效課堂
一、小學英語語音課的現狀
(一)忽視小學階段英語語音的重要性
許多小學英語教師對語音教學比較輕視,只是一語帶過或跟著教學光盤讀一讀。缺乏對學生發現語音現象、總結語音規律的引導,更談不上對學生語音知識框架的建構了,導致小學生在語音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能力嚴重匱乏和低下。
(二)語音教學方法單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體現
近年來,很多省份乃至全國的小學英語教師教學技能大賽都側重教師對話課型、閱讀課型或寫作課型的授課能力的提升。這些課堂模式新穎,活動紛呈,熱鬧非凡,學生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但很少有優秀的語音課作為課例展示。單調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課堂參與度低,甚至課后學生對語音模塊的教學不知所謂或毫無印象。
二、“積木式教學法”的模式與特點
“積木式”英語語言教學模式是黃艾紅老師組織一線教師開發的根植于珠海的本土化教學研究課題。“積木式教學法”特點是活化語言,突出重點:只給原材料(以“積木塊狀”呈現詞、短語、圖片)和句子結構,為不同層次學生提供認知環境,難度不大,但總有變化。在特定的語境下,可生成許多新的句子。學生能有效地、靈活地、有所側重地反復訓練目標語言,但每次都有新的含義、新的意境。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保證核心知識的落實,牢固地樹立“舉一反三”中“一”的概念,培養學生“反三”的能力。使核心知識在持續內化的過程中達到自動化。教師也能從不停地解釋英語知識的過程中解放出來,成為新角色——指揮者、評判者、組織者,有了可靠的保證,這樣才能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三、小學四年級語音教學課例設計:發現字母a在重讀開音節詞中的發音規律語音教學
(一)教學背景
本節課所選的教學內容是字母a在重讀開音節詞中的發音規律。
教學目標:第一,學生能運用本單元重點句型聽、說、讀以下單詞:cake,plate,grape,plane,game,name等。第二,能夠發現字母a在重讀開音節詞中的發音規律與字母a在重讀閉音節詞中的發音規律不同,并能利用自然拼讀法拼讀出生詞。第三,運用積木課件“難度不大,但總有變化”的特點,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能力和總結規律的思維。開展小組活動,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字母a在重讀開音節詞中的發音規律。教學難點是對比字母a在重讀開音節詞中與字母a在重讀閉音節詞中的不同發音規律。
(二)教學過程
1.熱身(Warming up)
唱一首簡單可愛的英文歌曲:Do you want a toy bear?激發學習興趣。
2.呈現和操練:(Presentation,Practice)
(1)創設哈利·波特與赫敏來中國旅游的情境,引出他想學習漢語的愿望,讓學生來當他的老師教他讀出拼音及英文字母或字母組合,及引入本課語音單詞cake,grape,plate,plane,game。
【設計意圖】運用“積木塊”設置教哈利·波特學拼音的活動,找到本課話題與所授新知的契合點,讓學生通過熟知的漢語拼音的發音規律深入淺出地理解自然拼讀法。
(2)發現字母a在重讀開音節詞中的發音規則。
【設計意圖】用“積木式教學法”呈現并鞏固操練新詞,讓學生充滿信心地開展練習和推測字母a的發音規律,掌握本課教學重點。
3.拓展、鞏固(Extension,Consolidation)
(1)創設哈利·波特回英國前想去超市學習漢語詞匯的情境,拓展字母a在重讀閉音節詞中的發音規則。
(2)通過兩組積木模塊的對比,讓學生發現字母a在重讀開音節詞中的發音規律與其在重讀閉音節詞中的發音規律的不同。
(3)設置4組積木式語音PK游戲,鞏固操練。
(4)讓學生在二人小組內,運用本課重點句型進行語言實踐交流。
4.課后作業(Homework)
(1)寫一寫你學習英語的小故事,看誰用到含有字母a的單詞最多。
(2)查字典或電腦搜索,查出更多含有a_e或a的單詞。
四、課例解讀
(一)“積木式教學法”實現了高效語音課模式的目標
鮮艷生動的“積木塊”將語音的重點清晰呈現,使學生一目了然,并能當堂及時做大量的替換練習,加深學生對語音知識的理解及對語音規律的總結。其運用如下:
1.“積木塊”在呈現新詞時突出重點的運用
2.“積木塊”在引導學生發現語音規律時的運用
3.“積木塊”在總結語音規律時的運用
4.“積木塊”在對比語音規律時的運用
(二)“積木式教學法”把小學語音課堂的學習主體地位還給了學生
利用“積木模塊”難度不大但總有變化的特點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為不同層次學生提供階梯式認知語音規律的機會。比如,在引導學生發現語音規律的教學環節先以舊的t帶新的ate,再擴展到變換首字母的f,h,d,pl上面感知自然拼讀法的規律。在這種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積木式課件的呈現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睛發現語音規律,不再被動地由教師告知,把課堂的學習主體地位真正地還給了學生。
(三)“積木式教學法”在語音教學的評價及檢驗中成效顯著
教師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了由易到難的階梯式推進,由單一到多樣的對比式訓練,由個體發現到小組合作的體驗式探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積木式教學法”在小學語音課模式的有益實踐,達到了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效率的目的,證明了“積木式英語教學法”是完善小學高效語音課模式的有力推手!
參考文獻:
[1]黃艾紅.積木式語言教學模式:用多媒體構建語言學習的理想天地[J].中小學英語活頁文選,2003(20):48-56.
[2]鄒艷.小學英語語音教學活動探究[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3(8):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