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北
摘要:對于小學生而言,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更容易激發學習興趣,有助于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不少學生存在興趣不足以及畏難心理,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在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的同時,提升數學教學的效率、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媒體;運用
如今教學改革工作已經在各個學段及學科當中得以普及,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知識的接納理解能力相對有限,教師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采用別開生面的方式,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多角度人手降低數學知識的復雜性、困難性。多媒體設備剛好能夠助力這一過程,采用更為豐富的表現形式,更好地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習興趣
對于學生而言,興趣是學習及探索的持久動能之一,興趣的養成能夠讓學生由被動學習逐步走向主動探究。數學學科是非常有趣的,思考、解答的過程是有據可循的,如同孩子喜愛的游戲一般。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及各類現有資源,結合當代小學生所喜愛的形式、內容,逐步建立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喜愛。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中的“認識圖形”為例,教師可以在備課時搜集有趣的動畫、圖片及視頻等等,在課程開始之前,讓學生通過觀察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多種圖形的圖片,了解學生對圖形的初步認識,利用簡單有趣的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后,教師可以采用做游戲的方式,展示更多生活中的或相對復雜的圖片,讓學生進行猜圖游戲,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教師應認識到剛剛入學的小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在學習中容易出現走神或參與度不高等問題,科學地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能夠更好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確保學生能夠在課堂中穩步跟進并主動參與,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帶動課堂氛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降低數學知識難度
小學階段所接觸的學科中,數學算得上是難度較高的,對于思辨性、邏輯性,理解、推理能力具有一定要求的學科。不少小學生反映,數學很難,特別是對于與空間圖形、分數相關的綜合性問題的解決。其實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大部分都是基礎內容,只要方法得當難度自然會降低,而且還十分有趣。比如,數學學習中會遇到一些具有抽象性的知識內容,多媒體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夠讓學生對這些抽象內容有一定的具象化了解,從而在后續的抽象思考中能夠及時結合具象化的內容進行理解,有助于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以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為例,在本課的教學中,筆者利用電腦制圖軟件提前設計了圖形的移動過程,在教學中,依次向學生展示了圖形的平移過程、旋轉過程,并利用多種類型的實物照片,幫助學生理解何為軸對稱圖形,如何辨別及判斷等。在看圖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進行隨機提問,或發起具有爭議的議題。如放出具有爭議性的軸對稱圖片,讓學生進行探討或辯論,這樣一來,學生對軸對稱圖形均能獲得較為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此外,多媒體設備的使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復雜問題、重點、難點,將其進行拆分、簡化,有助于強化解題思路,為學生帶來更多靈感。以常見的“相遇問題”為例,不少學生在理解相對運動時存在疏漏或偏差,教師仍舊可以采用制作動態移動畫面的方式,利用多媒體設備還原相對運動的過程,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會在腦海中形成較深的印象,在后續遭遇同類問題時也能進行抽象思考及問題還原,更好、更快地處理相似問題。
三、利用多媒體設備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知識源自生活。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特別是小學階段所學的內容,對于生活的服務能力很強,能夠讓學生利用數學手段處理生活中常見的多種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當不斷探索生活中的數學,并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建立起學生對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提升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以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的“千米和噸”為例,這兩種計量單位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尚未形成概念,在生活中遇到了也往往沒有太深的印象。所以,在課堂中我利用地圖、跑道向學生展示了最常見的千米,從學校到家的距離是多少千米,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測量路程,并進行記錄。觀察不同類型汽車的限重為多少噸,利用一噸能夠折合多少常見的物品來形成學生對噸這一重量的基本了解。這種教學形式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隨時想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有助于其養成良好的探究學習習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多媒體設備的靈活應用具有提升興趣、加深印象、幫助理解、引發思考、拓展知識面等多重功效。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多元化的思考,嘗試用多種角度引導、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內容,打好數學學習的各項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