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妍
摘要:農村小學的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農村小學教育擔負著推進民族振興、向社會輸送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使命。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在農村基礎設施落后,師資力量薄弱客觀條件影響下,農村小學德育教育存在著許多問題。我們需要反思小學德育工作的不足,全面滲透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通過學校、家庭、教師等幾個方面,解決農村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我國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農村小學;德育教育;教師素質;實效性
一、農村小學德育教育概述
(一)農村小學德育教育內容
1、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目標
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在《小學德育綱要》中指出,“小學德育教育的目標是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和有關祖國的知識,保護環境,愛惜資源,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習慣,形成自信向上、誠實勇敢、有責任心等良好品質。”[1]由于農村的經濟水平、文化習慣等方面與城市存在較大差異,所以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目標要更加貼近農村小學生的具體實際。
2、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特點
滯后性。一般農民都忙于生計,很少關注當下最新信息,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師資力量的相對薄弱,不能及時掌握各類信息的時效性,因此農村小學德育教育出現了滯后性特點。
單一性。城市經濟條件較好,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師資力量較好,因此城市小學德育教育可以實現課程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而農村小學德育各方面客觀條件的限制,導致德育教育模式較為單一。
(二)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2]明確闡述農村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小學階段作為農村小學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階段,此時學生的品德行為處在“質”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因此農村小學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農村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農村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自身對德育教育不重視
由于我國應試教育的體制根深蒂固,部分家長以及教師把重心放在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上,只強調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些學生為了以后自己能上重點中學與重點大學而片面的追求文化課的成績,對于德育教育的學習重視程度不高。
2、教育從業者專業素養不達標
由于農村資金不足,客觀條件的限制,師資嚴重缺乏,導致在教師招聘的過程中,對相關教師的門檻條件相對放低,導致部分德育教師缺少良好的道德品質,比如說在日常生活中語言粗暴,專橫跋扈等。
3、家庭教育認識不到位
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輕德”問題。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一個人出生以后,首先受到的就是家庭環境的影響。很多農村孩子受父母影響從小就的夢想就是父母口中所謂的大企業家,潛移默化中忽略了道德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4、學校對德育工作的不重視
盡管國家大力倡導“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但我國絕大多數農村小學都是把智育放在至關重要的地位,特別是“三好學生”的評選,實際就是建立在成績至上的基礎上。這種教育現象的出現,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農村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學校客觀條件的制約
一方面,農村教學設施的落后,教學手段的單一,教學內容的刻板化,德育教育內容不能結合最新的實際案列,不能與時俱進,缺乏新穎性。另一方面,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艱苦的教學條件,制約德育活動的開展。學生不能夠主動學習甚至不愿意學習相關知識,這就阻礙了德育教育在農村小學教育的宣傳,也影響了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2、教師自身素養的局限
教師自身素養不高的消極影響。在農村支教過程中筆者發現,農村小學中大部分老師專業不對口,并且只有專科學歷,他們自身缺乏道德踐行能力。而且教師教學方法的落后。農村教師的教育方法相對比較單一,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德育教育理論的灌輸上,也導致了相當一部分學生抱怨德育課更像上閱讀課,不能參與到課堂中。
3、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
家庭教育急于求成,過于浮躁。每一個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子女以后有所作為,所以為子女未來的發展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面對孩子升學、就業的社會壓力,出現了大規模畸形的農村家長陪讀潮。同時,家長自身德育觀念有待提高。部分父母在對自己子女進行教育時,往往忽視了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4、教育評價體系的不足
在現實生活中德育教育評價體系不完善,對德育狀況以及取得的實際效果在評估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到目前為止,學校實際評估過程中盡管德育工作有評估條目,但是評估過程中,學生的成績、作業量占比重較大,德育工作評估占整個教師考核的比重微不足道。
三、加強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對策
(一)重視小學德育教育工作,從各方面滲透德育教育思想
1、充分發揮學校教育渠道的主導作用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社會發展新的歷史方位。”[3]深刻闡明新時代就要有新作為,農村小學生德育教育也要有創新,要與時俱進,在德育教育上要把握農村小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的開展課堂教學。
紅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結果,也是對小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途徑。山東省沂蒙山區一個偏遠的農村小學,他們用沂蒙當地紅色文化給學生上德育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全面滲透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農村小學德育教育中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在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考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學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少年兒童心中生根發芽[4]我們要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充分發揮農村小學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滲透德育內容,給農村小學生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農村小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學校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活動要切合農村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注重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不斷提高他們日常交往學習中的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促進德育工作的有效實施。在開展活動時要注重年齡差異,有針對性的開展相關德育教育的活動,幫助學生們不斷豐富自身。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各方面素質
1、完善教師培訓與進修制度,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支柱,對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時代的今天,提高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需要不斷完善教師培訓與進修制度,提高教師各方面素質。
一方面農村小學要定期組織教師培訓。在培訓過程中增加學習機會,不斷完善交流平臺,了解德育教育的前沿信息,不斷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提升教師的學術素質水平;另一方面,定期對德育教師進行考核,選取一部分優秀德育工作者以及先進德育工作典型去發達國家進修學習,學成歸來帶動其他德育教師進步。
2、改變教育理念,尊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學生作為思想道德活動的重要參與者,伴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實施,教師應該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要注重發揮德育工作者的主導作用,要體現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機結合、均衡發展,這樣建立合理的德育理念體系,才能推動農村小學德育工作取得更好的發展。
3、創新教育方法,促進品德內化
伴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農村小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逐漸增強,要根據農村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促進其品德內化,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尊重其主體性地位,鼓勵小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并促進其自身的品德內化,積極履行自己的道德責任,培養其良好的道德習慣。
創新情感教學法。作為教育者應該激發學生的道德意識,而不是依靠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的灌輸去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
(三)促進家庭、學校德育教育認識相結合
1、加強學校同家庭的日常聯系
教師定期進行家訪。有些農村家長很少有時間與學校進行溝通交流,學校教師利用家訪機會,深入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以及對學生在家里的基本表現,這樣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還可以設置家校聯系卡。現在農村家長都有智能手機,教師可以定期的把學生在學校的基本情況發送到家長手中,讓家長更好的了解自己孩子學習以及生活情況,加強學校與家庭的之間交流,促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2、形成家庭和學校一體的德育共識
教師可以指導和幫助農村家長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減少農村“傳統”觀念對德育的消極影響,提高家長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學校教育者與家長建立良好的聯系,在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成長特點之后更好的因材施教。使家庭與學校形成統一的德育共識,推動德育教育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
(四)完善教育評價體系
1、完善教學評價的標準
學校成立聯合德育工作評價小組。評價小組的組成人員主要有主管部門的領導干部、德育教育的相關專家、德育工作的典型代表等,每年定期舉辦農村德育工作者的述職匯報,相關評價小組的部分人員可以去實地考察,對學生發放問卷調查等途徑,了解相關德育教師的工作情況以及取得的成果。
2、完善教育評價的考核
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實施手冊》中指出,“認真開展學生的品德評價,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做好學生成長記錄,反映學生成長實際狀況。”[5]相關部門要根據教育部印發的德育工作指南不斷推進德育工作的有序開展,努力實現德育工作的三全育人模式。
要注重農村小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6]推動小學生道德品質的內化作用,有助于學生對德育工作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結語
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相比較城市德育教育而言,農村基礎條件相對較差,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很多問題,而農村小學的德育教育對我國總體教育事業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李克強總理在兩會上就農村問題指出“大力推動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政策落實,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7]闡明了我國對農村教育的重視程度,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家庭的希望,對農村小學德育教育工作要引起高度重視,要實現學校、教師、家庭與學生自身的共同教育,為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委員會.小學德育綱要[J].人民教育,1993,(4):1-12.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3).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18(1).
[4]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新華網,2019-3-18.
[5]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實施手冊[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6.
[6]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18(1).
[7]光明日報編輯部.聚焦全國“兩會”感受教育脈動[J].教育家,2019,(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