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
摘 要:伴隨著小學教育的不斷發展,音樂教學也逐漸走進教師和家長的眼界,將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而有效教學是課程改革后一直提倡的教學方針,它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加強對自身的認知,提高自身的音樂水平。那么在小學音樂中應該采用哪些教學方法實現有效教學呢?結合教學經驗,對激趣法、演示法、情境法的有效教學進行了探討,保證了音樂教學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有效教學;小學音樂;教學方法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音樂一直不受重視,有史以來被認為是一門副科,升學不會被考到,所以常常被其他課程所占用,但是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音樂課程逐漸浮出水面,得到了大家的關注。然而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依然采用守舊的方法,使得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根本不上心,久而久之,音樂課程的開設失去了它的意義。鑒于此,本文主要從教學方法入手,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講述了如何開展有效教學,幫助學生喜歡上音樂,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希望為廣大音樂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價值。
一、激趣法
目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學生在課堂中不會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從而無法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抓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這樣才能實現有效教學的目的。所以,教師可以采用激趣法,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來讓學生對課堂內容感興趣,以此實現有效教學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聲音辨析時,筆者讓學生通過手里的工具進行敲打,比如,鉛筆盒,直尺,桌子,還有書本等,經過有節奏的敲打,讓學生區分音質和音色,從生活中去體驗不同的聲音帶給人不同的感受。之后筆者將樂器的聲音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使用不同的力度和手法去敲打樂器,從而體會聲音發出的效果以及聲音帶給人的快感。總之,這樣的教學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去掌握課堂知識,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并且讓課堂變得更加有活力,得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演示法
演示法就是教師利用音樂器材或者多媒體等教學工具將音樂直觀性地演示出來,從而讓學生生動形象地體會音樂的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觀察力,同時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的印象,增強記憶。在演示的過程中,教師指出學生應該注意的地方以及容易出錯的地方,之后通過彈奏不同的樂器或者播放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讓學生分辨出它們之間的區別,從而增加自身的辨別能力和音樂情趣,同時提升自身的藝術情操。
例如,在樂器教學時,筆者首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樂器的照片,如“小鼓,笛子,簫,鋼琴,風琴,吉他,薩格斯”等,讓學生首先對樂器有所認識和了解,之后展示了這些樂器的使用方法和各個樂器所發出的聲音,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隨后筆者運用課堂中的教學工具——吉他,獨奏了《兩只老虎》這首歌曲,為學生演示了彈奏吉他時的手法以及曲譜的認識。通過這樣的演示,學生對各個樂器的認識更加深刻,培養音樂思維和意識,為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情境法
情境法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而小學音樂教學也不例外,為了得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法,在課堂內容導入環節創設情境,讓學生在音樂中體會音樂的魅力,并產生共鳴,從而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音樂素養,為以后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和保障。總之,情境法是學生喜愛的一種教學方法之一,教師應該重視其應用的過程,并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設計教學情境,將其應用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例如,在教學學生戲曲時,筆者首先給學生播放了一段京劇,并創設了問題情境,問學生是否聽過戲曲,很多學生都說家里爺爺奶奶愛聽戲,自己沒有聽過。之后筆者又將戲曲中的臉譜圖片展示給學生,并且播放了“變臉”這一民族文化的小視頻,讓學生對戲曲產生熱情,最后給學生播放了《說臉譜》,讓學生在情境中去主動學習戲曲,體會戲曲的韻味,積極探究戲曲的內涵,從而提高自身的藝術水平。可見,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它不僅可以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同時還可以帶動學生投入課堂中去,從而更加努力地學習課堂知識,促進音樂教學的發展。
總之,在小學進行音樂教學就要抓住學生的身心特點,從興趣入手,并采用一定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中體會音樂的樂趣,掌握一定的音樂技能,從而發揮自己的天賦,創造出更加優美的樂曲,為以后的成長和發展創造條件。最終實現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開一道門,為實現學生的理想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創造美好的生活,為社會的多元化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丁琳.淺談小學音樂有效教學課堂的構建[J].學周刊,2013(6).
[2]吳瓊.小學音樂課程教學方法構建[J].音樂時空,2013(8).
編輯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