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彬
摘 要:課堂教學應當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從對知識傳授的重視過渡到對學生主體能力發展的重視,由重教到重學,從原來的只重結果到重過程,從而不斷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借以構建自我的數學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探索精神,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課堂教學應當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能夠主動嘗試和探究,充分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現知識的拓展,并能夠充分發展這些能力,學以致用,這也是新課標的要求。實際上,這就要求教師從重視對知識的傳授過渡到對學生的主體能力發展的重視,實現教學理念和思想的轉變;從只重教到重學,由原來的只重結果過渡到重過程,強化對學生的方法指導,從而不斷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借以構建自我的數學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探索精神,進一步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結合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筆者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面談幾點體會。
一、教師及時轉變傳統觀念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
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就在于要著力誘發學生內驅力,使得學生發揮主動出擊的念頭,而不是“等、靠、要”,成為學習的主人,盡情發揮個人的自學能力和作用,這樣的課堂才會生機一片。
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學生觀。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生就是學習的主體,其教學觀念是要圍繞學生這一主體展開,考量教學質量的根據就是學生的認知水平的高低,對獲得數學知識的多少,以及具體的解題質量乃至實際應用,對于小學高年學生來說,數學習慣已經被逐漸培養起來,而繼續催生他們的主動性則是更為重要的事情。教師要尊重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生主體觀,要在教學中充分發現學生的潛能,并科學合理地進行引導,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方面,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差異性,才能夠有目的地去發現他們身上更多的潛能,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同時教師還要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秉承和踐行現代教學觀,建立一個精練、高效的時間效益觀,構建一個師生之間互動過程的教學世界。對于學生給予尊重、理解、熱愛與寬容,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感受教師的可親、可信、可敬,自覺主動地聽課與思考,并全力發揮自我的主動性,投入學習之中。
二、教師循序漸進指導學法,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這一從古到今的至理箴言,成為無數教師關注對學生學法指導的座右銘,從而始終如一地對學生進行終極關懷。學會學習是最主要的智慧之源,一再地成為世界性的話題和未來的旨向,因此,教師在教學實際指導小學高年級學生具體的學習方法,這對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
1.掌握計算課的教學結構,教給學生自主探討法
“激趣導入→自主探討學法→新舊學法相互溝通→指導實踐→總結學法”,這是計算課的教學結構,借助這一結構,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形成自覺探討學法,以每節課的具體內容為依托,教師創設學生探討方法的有效情境。例如,教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簡便計算”一課時,教師結合這一教學內容,創設了學生先認真觀察、之后進行小組交流討論的情境,通過搭建學生各抒己見、集思廣益的平臺,引領學生自主探討學法,學會帶領學生對以往知識進行回顧和重溫:“最近我們都學了什么好的計算方法?”“課堂上最近我們成功運用了什么樣的學習方法?”“想一想,所學過的什么方法對你啟發最大?”這些問題的創設,有利于讓學生在溝通、提示中,向更高學習水平和更強學習能力發展。同時,教師結合所學內容,可以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和學生一起總結出解決某一類數學問題的最佳方法和最佳途徑。通過“看、想、算、查”四個步驟,讓學生在數學教學中實踐自主學習探索,總結出計算課中的學習方法,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2.掌握幾何知識教學結構,教會學生動手操作法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充分感知理解→啟發探究明確思路→自由探討→動手嘗試→觀察發現→找出規律總結方法”——這是幾何知識教學的有效途徑,按照這一教學的步驟與程序,教師可以采取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在學生的動手實踐中不斷地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同時在這一思維的動態進行中逐步幫助學生建立清晰數學概念和知識結構,促使學生從中發現規律,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例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一課時,“看一看”“動一動”“比一比”“摸一摸”“做一做”等都是具體的操作方法的一部分,教師結合長方體、正方體的外形特點因勢利導,通過“看什么”“動什么”“摸什么”“比什么”“做什么”等,讓學生一邊投入實踐操作中,一邊在體驗中感受哪種方法更為適合這節課的學習。又例如,在教學“求圓錐的體積”時,教師讓學生動手操作——做個圓錐的體積=1/2Sh的具體實踐實驗,在學生親自操作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引導也隨時跟進,“為什么要乘以1/2?”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后,對這一數學規律有了更深刻的認知,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實踐操作中,學生能自主探究出“圓錐體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一數學規律。
總之,要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才能提高自主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