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全
關鍵詞:小學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資源
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讓多種教育載體共同發揮作用,切實提高教育的實效性,力求改變當前小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容枯燥、方法單一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切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以課程為載體,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主要載體,也是小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主要途徑,課程教學在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作為教育者要注重并改善這一載體。
首先,課程教學中要突顯品德課的主導地位,要深入掌握教材中的內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切入點。小學品德課程是以小學生的社會生活為基礎設計的綜合性課程,設計目的是促進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因此,在小學教育中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主要通過品德課,而老師在教育時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逐漸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比如友善觀念的教育,貫穿了小學六個年級的全部品德課,但是每一階段的教育卻是不相同的,一二年級重在引導學生認識新同學,初步體會同學間的友誼;三四年級則強調集體性的重要,引導學生搞好團結;五六年級要求學生尊重并關愛社會群體。
其次,在小學各門課程中要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比如,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意義,從字里行間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藝術課程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美的存在,從音樂、畫作中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通過科學課讓學生了解大千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意識;最后在各科老師的合力作用下,有意識地對小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最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只有教育貼近學生的生活,才能更好地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價值教育的實效。在新課程理念下,老師要轉變課堂教學的理念,不能教條地進行價值觀的教育。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心智還沒有發育成熟,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比較抽象,因此,在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貼近他們的生活,引進課堂討論、講故事等方式,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課堂教學真正發揮出主導作用。
二、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校園文化的內涵非常廣泛,有硬文化和軟文化的區別,而軟文化是一所學校的精神文化所在,是全體老師的價值追求所在,因此發展校園文化成為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學校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影響力,潛移默化地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小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
首先,學校校園里的硬件建設,無論是宣傳欄還是圖書館、廣播站等,都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和學校特色,形成主體文化,讓學生在環境中產生共鳴。比如,愛國這一主題的展現,借助宣傳欄展示學生的作品,校史館展覽一些愛國題材的作品,廣播站播放愛國主義的故事。讓學生有一種感知體驗,營造出立體的價值觀宣傳的氛圍,通過親身體驗,激發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
其次,校園軟文化建設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影響。軟文化對學生價值觀的教育影響極大,因此,可以通過優化校園精神文化推進小學生的價值觀教育。一方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容融入校園規章制度建設中,形成新校風、學風;另一方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進學校的管理和活動中,通過校園文化氛圍,加深學生對其作用的理解。
三、發掘有價值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
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資源日漸豐富,比如紅色教育資源、傳統文化資源等等,但是如果不能讓這些資源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也將失去其價值,因此,學校要搭建各種平臺,充分發揮利用這些資源的價值。
首先,要通過社會環境做好資源的有效利用,這既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也能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去參觀歷史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老師可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目標對學生進行引導,拉近歷史與學生生活的距離,進而推動價值觀教育的開展,增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深化價值觀的教育。
其次,整合各種資源開展好社會實踐活動。比如,通過與父母換位的活動,讓學生發自內心理解父母的辛苦,從而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在各行業角色扮演活動中,學習他們的愛崗敬業精神;通過參與節儉活動,知道環保意義的重大,從自身做起,明白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
最后,利用媒體資源拓展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的獲取變得越來越容易,因此,利用一些網絡資源,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載體。比如,通過網絡搜集相關的知識,進行課后補充,豐富價值觀教育的內容。
總之,小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而根據教育對象和教育環境所選用的教育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育者積累豐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經驗,在活動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切實培養好新時代的接班人。
編輯 李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