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林林
摘? ? 要: 民族聲樂教學體系的構建需要協調各方同時整理大量的教學資料,各高校一定要予以重視。民族聲樂要立足于當代,必須在以往教學的基礎上樹立新的具有顛覆性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 民族聲樂? ? 教學體系? ? 教學理念
民族聲樂具有較長的發展歷史,目前已經形成博大精深的內容體系,在我國民族文化發展中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在倡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民族聲樂,進一步提高對民族聲樂教學的要求,因此積極探討民族聲樂教學體系理論建構具有重要意義。
一、民族聲樂教學體系理論建構中的基本理念
第一點,立足時代,提出顛覆性的教學理念[1]。對于民族唱法、美聲唱法、通俗唱法這三種唱法,教師要對其進行區別和界定,在顛覆性的理念下改變傳統聲樂教學方式,將學生修飾訓練聲音作為教學重點,循序漸進,讓學生從本質上真正掌握演唱技巧和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此外,在教學中還要遵循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學思想。
第二點,立足文化,體現民族的教學理念。民族聲樂教學應該遵循民族文化理念,結合本民族特色,在充分應用民族文化育人價值的基礎上教學。《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曾經出現過相關唱歌方法:“夫教歌者,使先呼而詘之,其聲清徵者乃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宮,徐呼中徵,疾不中宮,徐不中徵,不可謂教。”這段話指導教師們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除了借鑒教學方式外,在民族聲樂的詞曲中還應該充分體現民族文化,將核心價值觀包含在內。
第三點,善于借鑒。人的發音器官是相同的,所以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練習聲樂時都有共同之處。因此,在進行民族聲樂教學的時候可以借鑒外國唱法的精華之處,謂之“西洋唱法”。“西洋唱法”以嚴謹、科學的特點成為全世界爭相學習的對象,尤其是美聲訓練和嗓音訓練。總之,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借鑒“西洋唱法”的優點,中西結合,對我國民族聲樂發展起到促進作用[2]。
二、如何構建科學民族聲樂教學理論體系
(一)民族聲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
民族聲樂教學體系構建的一個重點是教學形式和內容。首先,在民族聲樂教學理論研究中,教師應該從民族聲樂的基本內涵和發展歷史入手分析案例,對比傳統民族聲樂和現代民族聲樂的區別和聯系,讓學生清楚地了解民族聲樂蘊含的音樂價值和歷史價值,這樣演唱時才能傾注感情,唱出精髓。其次,加強學生對民族聲樂基本原理的掌握,并針對其中一些重要方面開展學術探討,例如字與腔的關系、演唱過程中的呼吸調節等,通過這種方式加深學生對不同音樂作品演唱方式的理解。再次,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對民族聲樂教學理論進行整理及歸納,借助對民族聲樂教學理論體系的研究,總結分析發展規律,解決當前民族聲樂教學中的問題,提高民族聲樂教學質量[3]。最后,認真分析優秀的民族聲樂作品,如傳統戲曲、中國歌劇等都是積淀了幾千年歷史的文化瑰寶,各種演唱方式都極具研究價值,應該作為民族聲樂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另外,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發音等方面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促進民族聲樂教學的發展。
(二)民族聲樂教學課程的開設
開設民族聲樂教學課程時一定要確保其豐富性和全面性。具體有以下幾個注意點:
1.心理學、教史學等課程。在民族聲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對演唱技巧和理論的教學,還要強化相關科目的學習,包括教育學和心理學等。教師要重視對聲音的音質、音色等方面的糾正和調整,讓學生在發聲前先設想一下自己的聲音,實現對相關生理部位的調整,做出相應的動作,引導學生在發聲中實現人體相關部位肌肉及心理的平衡[4]。此外,在發聲過程中,心理因素占主導地位,是影響發聲效果的關鍵,因此將心理學納入民族聲樂教學課程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聲樂心理學知識在民族聲樂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學生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才能正確分析自己發聲的心理,正確認知自身,并將這種認知應用到實際訓練中,加強演唱功力。根據民族聲樂發聲特點,教師除了重點關注技巧外,還要結合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態、情緒變化、思維能力和氣質等進行教學安排。
2.加強對音樂、文學兩個學科的設置。要加強教學課程建設,就要加強對音樂和文學兩門學科的設置,讓學生在熟悉音樂的同時熟悉文學。民族聲樂作品主要包括歌劇、地區民歌、戲曲等,可以看出民族聲樂作品中蘊含豐富的古典文學知識,因此培養學生聲樂素養的同時也要注重文學素養,奠定文學功底。課堂上可以為廣大學生提供一些民族聲樂作品的創作背景,這樣學生才能準確把握民族聲樂作品創作的時代和內在含義[5]。另外,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廣大學生學習和了解相關音樂知識,熟練掌握不同作品的風格及特點,加強對音樂作品的把握,提高教學質量。隨著時代的變化,民族聲樂教學內容和方式不斷變化,教師應充分結合時代背景創新民族聲樂教學課程的開設,加強民族聲樂教學建設。
3.設置生理解剖課程。生理解剖課程看上去和民族聲樂教學不搭邊,卻是其重要組成。掌握一定的解剖知識,對于學好民族聲樂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發聲器官,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演唱功力。發聲器官是演唱的關鍵,教師教學時不僅要對發聲器官、語言器官、共鳴器官、呼吸器官等生理狀態進行分析,還要幫助學生靈活調動這些器官,研究這些器官處于什么樣的狀態時發出的聲音才會優美。
(三)民族聲樂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學的主要力量,教師質量對教學質量具有直接影響。民族聲樂教師要明確“民族聲樂”這一概念的內涵,知道民族聲樂是民族音樂和發聲技巧的結合,這樣教學時才能抓住重點。其次,運用傳統教法的同時也要結合西洋唱法。學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師隊伍,構建民族聲樂教師梯隊。一方面,支持民族聲樂教師深入民族內部了解當地的音樂作品,加深對民族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教授學生們時才能更有效、更真實。另一方面,根據教學實際及時總結教學經驗,并將教學經驗上傳到學校內部的共享平臺,大家一起探討。同時,學校可以和一些民族樂團開展合作,邀請民族樂團老師為學生授課,他們具有豐富的舞臺經驗,教給學生的知識遠多于課本。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師們的教學水平,為更好地開展民族聲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在民族聲樂教學體系建構中,一方面要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形成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具有顛覆性的、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民族聲樂教學課程的設計,除了重視技巧性、基礎性理論課程的設計外,還要加強實踐性課程設計,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和聲樂技能。此外,還要著眼于構建一支高水平、高素養的教師隊伍,遵循理論性、實踐性等教學原則,整體提高民族聲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呂鵬.民族聲樂理論發展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8,9(12):180-181.
[2]穆倩.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J].藝術評鑒,2019(6):78-79.
[3]孫雪梅.民族聲樂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探究[J].青春歲月,2018(16):122.
[4]楊春強.民族聲樂教學理論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文藝家,2018(003):201-201.
[5]李靜.談民族聲樂教學中教學手段的運用[J].戲劇之家,2018(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