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鎧笑
【摘要】本文論述全媒體時代背景下促進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傳播的策略,認為當前信息傳播的方式日益豐富,學校應把握時機,充分利用全媒體時代的優勢,通過全員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時間界限、多措并舉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多維空間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方式等途徑,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多種形式在小學中有序、有效地傳播。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1A-0010-0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需要華夏兒女們共同傳承與發揚。而在全媒體時代,各種新舊媒體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形勢下開始融合,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中的傳播與當今社會不斷發展的新媒體技術息息相關。學校應善于把握時機,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其優勢,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活力。
一、小學中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發展歷程中共同澆灌而成的文明成果。任何一個國家的優秀傳統文化都是這個國家和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所在,如果丟掉了,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花朵,應從小學開始接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提高學習積極性。在此過程中,小學生的邏輯思維、道德觀念、行為等也會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和熏陶。因此,在小學中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十分有必要。
二、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特點
全媒體是指一種業務運作的整體模式與策略,即運用所有媒體手段和平臺來構建全面的傳播體系。全媒體時代的傳播有如下特點。
(一)傳播主體的全員性
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一大特點是人人參與、全員參加。在這個網絡自由的時代,所有人不論在性別、年齡、地區、社會地位等方面有何差異,只要自身愿意,就能成為全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者。
(二)傳播時間的全時性
在全媒體時代中,時間不再是限制信息傳播的一個影響因素。網絡傳播與傳統的傳播方式相比,可以做到全天候不間斷地工作。因此,信息的傳播掙脫了時間的束縛,使個體隨時可能成為傳播者。
(三)傳播空間的全維性
全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不再受到空間的制約。來自天南海北的受眾在虛擬的網絡平臺上借助一定的便于攜帶的媒介,不受區域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信息的傳播。
(四)傳播內容的多樣性
在全媒體時代,因信息傳播的全員性、全時性及全維性,信息傳播的內容包羅萬象,它吸收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精華與糟粕,從時事熱點到生活瑣碎,無所不包。
(五)傳播形式的創新性
全媒體時代的傳播形式與傳統媒體相比更具創新性,其傳播形式不再受限于報紙雜志、電視廣播,而是整合為一個整體。受眾能實時參與,在相應的網絡平臺上發表自己的觀點,表明自己的態度,因而受眾與信息傳播的距離更近,關系更為緊密。
三、全媒體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的傳播策略
(一)人人當主角,全員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學生
學生作為學校教育的主體,是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力量。在全媒體時代,學生可在教師或家長的指導下,通過網絡平臺、書籍或電視節目等媒介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信息,再通過自己的理解,以手抄報、照片、視頻、舞臺劇或節目等形式將其呈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并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忽視的力量。
2.教師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在小學,該角色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更是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在課外可積極組織相關班級活動、勞動實踐等,并且教師還可以將其成果在相應網絡平臺或教室某處進行展示,擴大其傳播范圍。
3.學校
學校是以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為目的的教育機構。在小學,該機構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學校的辦學政策、方針等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向。其次,由學校決定所舉辦的各類活動的主題、前期后期如何宣傳等,這對教師如何組織學生開展班級活動、參加勞動實踐以及選擇宣傳方式等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二)時時可感,打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時間界限
1.課前
在課前,如午休結束到上課前的一段時間以及課間休息時段,學校皆可利用校園廣播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校園廣播可朗誦名人名篇或學生創作的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章等。這樣不僅充分利用了課前時間,而且能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提高其寫作的積極性。
2.課中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課件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效果不只體現在內容上,也體現在課件制作的細節上。如設置內容圖片、背景音樂、字體時,可以考慮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元素加入其中。此外,在處理課件時,教師也應熟練運用錄像、剪輯、Photoshop修圖等手段,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3.課外
小學課外活動豐富多彩,是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少先隊活動、各類文藝演出、班級活動、勞動實踐等都是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好時機。
(三)內容豐富,多措并舉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廣博,學??啥啻氩⑴e,在校園中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中,給予學生視覺沖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有傳統書法、國畫、傳統建筑、傳統服飾等,這些內容的傳播可通過開辦展覽等形式實現;給予學生聽覺沖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有中國民族樂曲、傳統民歌等,這些內容的傳播可通過校園廣播以及師生現場展示等途徑實現;給予學生視聽雙重體驗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有傳統民樂、戲曲、傳統舞蹈等,其傳播可依托學校電視平臺、校園廣播以及課堂多媒體技術等實現;而對于古典文學、典故等內容的傳播可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實現。
(四)處處可享,多維空間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無論是教室、走廊、田徑場、食堂還是路旁的垃圾箱,它們都是具有傳播、宣傳功能的重要載體,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教室
教室是小學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而教室內的桌椅、黑板、裝飾物等都是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媒介。譬如教室兩側的空白墻壁上可懸掛國畫、書法作品等能體現中華傳統藝術的裝飾物;在教室的后墻可開辟一個宣傳園地,張貼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關的精彩活動圖片以及優秀作文等;教室的天花板同樣可以加以利用,在其上可粘貼一些名言警句;教室的門窗也可以進行一定的裝飾。學校追求的精神內涵、文化氣質、人文情懷等都可以通過教室的物質環境向學生、教師乃至家長一一呈現。
2.功能室
小學功能室是學生課內外動手實踐的場所,是學校為了滿足學生多方面發展,實現全面培養高素質人才目標而創設的“第二課堂”。它也是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功能室包括音樂功能室、體育功能室、美術功能室、書法室、經典誦讀活動室等,為學生接觸、了解、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物質條件。
3.運動場館
運動場館同樣可以成為小學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塊“展板”。運動場的墻壁可進行書法繪畫展示、雕刻、活動成果展示等,如將傳統文化中的“五常”(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準則以漫畫故事的形式展現,讓學生在運動中也能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4.餐廳
小學可以對餐廳等學生就餐環境進行相應設計,以此彰顯該校力圖弘揚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質。如在色彩的設計方面,學??珊侠磉\用帶有鮮明特色的中華傳統色彩,烘托整個餐廳的氣氛。餐桌、餐椅乃至燈具等材料的選擇也會影響文化精神的表達。餐廳的陳設在氣氛的營造中也發揮著獨有的作用,畫作、照片、標語、植物等裝飾物的選擇不同,所營造出的文化氛圍也就不同。
(五)途徑多元,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方式
1.校園廣播
校園廣播因其不受空間限制,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在校園的任意一角都能收聽到校園廣播,學校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譬如鼓勵學生撰寫關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文章并投稿,將此內容在課間休息時段以廣播的形式在小學中進行傳播。學校使用校園廣播進行傳播時,須選擇積極向上、激勵奮進的內容。
2.學校電視臺
學校電視臺是由學校自主管理運行的非營利性機構,其主要職責是播放校園新聞等。其優勢是影音結合,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校電視臺是全媒體時代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手段。學校不僅可以轉播《經典詠流傳》《中華詩詞大會》等節目,還可以讓師生自編或改編與之相關的舞臺劇并出演,通過影音結合的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舞臺劇、舞蹈或朗誦等多種形式呈現,讓學生體會到其中蘊含的獨特美感。
3.少先隊活動
在全媒體時代,少先隊活動同樣是在小學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它在豐富學生校園生活的同時又能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可謂一舉兩得。少先隊輔導員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在進行主題和組織形式的選擇時,要考慮其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規律,能否有效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此同時,組織者要善于利用網絡平臺獲取資訊,學會通過網絡平臺觀察時下所流行的“爆款”,如《經典誦讀》《漢字聽寫大會》《國家寶藏》等節目,在其基礎之上再進行適當“加工”。同時,在舉行活動前后既可以利用校園廣播、學校電視臺等平臺進行積極宣傳,也可以在學校的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發布相關信息,在外界擴大影響力,獲得外界對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支持。
4.班級活動
開展班級活動是建設班級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在小學中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譬如班級可舉辦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系列活動,大部分學生對傳統節日皆有一定了解,但并不完全清楚其來源和意義。教師可通過微信等方式通知家長,讓其幫助孩子了解中華傳統節日的“前世今生”。在學生掌握一定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在班里開展相應活動。如在春節之際,學生可開展寫春聯、剪紙、講春節故事等活動,增進對春節文化內涵的了解。同時利用手機、照相機、攝像機等媒介將這些精彩瞬間以照片、短視頻等形式將其記錄下來,并發布到相應的網絡平臺上或展示在校園的展板和宣傳窗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實體”形式出現在校園中,不僅突顯了濃濃的傳統文化底蘊,而且營造了獨有的文化氛圍。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更能潛移默化地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5.勞動實踐
勞動教育是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勞動實踐時可將中華優秀文化滲透于其中,讓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學習中華傳統美德。教師可以將古詩詞作為主題背景,讓學生在此背景下開展勞動實踐。如教師選擇《憫農》作為本次勞動實踐的主題背景,組織學生開展除草活動。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先引導學生進行詩誦讀,并組織學生觀看相關視頻,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顒咏Y束后,教師再對活動過程進行總結,揭示糧食耕種的不易,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進行播種、澆水、施肥、除草才能獲得收成的道理,讓學生深刻感悟農民耕作的艱辛,從而學會珍惜糧食。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