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躍民 于國鳳
摘 要 近幾年,我國在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為進一步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打下了一定基礎。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作為農業大市,為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社會穩定,結合轄區產業特色,立足優勢、深挖潛力、重點培育,示范帶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在新形式新要求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卻略顯乏力。基于此,分析扶余市農民增收基本現狀、采取的措施以及成效,探討了當前農民增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 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現狀;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7.044
1 扶余市農民增收基本現狀
2018年,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3 450元,比2017年同期增長7.68%,其中經營性性收入6 517元,比2017年同期增長6.75%,占可支配收入48.45%;工資性收入1 729元,比2017年同期增長12.57%,占可支配收入12.86%;財產性收入1 732元,比2017年同期增長17.11%,占可支配收入12.88%;轉移性收入3 472元,比2017年同期增長3.00%,占可支配收入25.81%。
2 扶余市促進農民增收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2.1 通過提升農業質量促進農民增收
2.1.1 積極調整種植業結構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重點抓優質水稻、玉米、大豆、“扶余四粒紅”花生、馬鈴薯等產業發展,促進綠色有機棚膜瓜菜、特色農產品、精品牧業、綠色農業等產業基地建設,以調整種植業結構,生產特色產品,推動全市經濟增長。
2.1.2 全面提升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已建設高標準農田1.9萬公頃,占基本農田面積的7.2%以上,全程機械化作業率能夠達到90%以上;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已經達到9萬公頃,占耕地總面積的25%以上;保護性耕作面積24 830 hm2,深松整地面積26 500 hm2,玉米機收面積169 700 hm2,綜合農機化水平87.05%。全面啟動了42個綠色有機無公害農業基地建設,培育“夫余沃禾”公用品牌。
2.2 規范畜牧業發展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加大對龍頭企業的項目投入,并依托這些企業,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畜牧業,如依托正邦集團建設生豬養殖示范園區,依托禾豐牧業建設禽類養殖示范園區。在正邦集團、禾豐牧業、成一禽類企業的帶動下,調動了農戶養殖的積極性,促進了全市牧業生產再上新臺階。
2.3 加快勞動力轉移力度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認真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通過“春風行動”,提升勞務輸出品牌,抓好勞務經紀人隊伍建設,就地就近轉移數量擴大,域外輸出規模穩定。截至2018年8月末,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3萬多人次,實現勞務經濟收入19.8億元,當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800萬元。
2.4 開展精準就業扶貧
2018年初以來,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積極開展了精準就業扶貧,全市建檔立卡的貧困勞動力3 449人,有就業需求的1 500人,667人實現了轉移就業。就業扶貧中繼續實施優惠政策扶持:1)有組織的轉移就業,報銷上崗交通費用;2)技能培訓享受特殊補貼;3)降低創業擔保貸款準入門檻。
2.5 創業帶動就業穩步推進
從年初開始,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就開展了對大學生、農民工等人員創業市場的全面調查,準確掌握了實際狀況,并采取補短板的措施,加強創業基地建設。通過開展創業培訓,并利用網站、簡報大力宣傳創業帶動就業典型,推動了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全面開展。截至2018年8月末,農民工返鄉創業200多人,帶動就業700多人。目前,正在推進“新洋豐”“正邦”“鴻翔”等就業扶貧車間建設。
2.6 活躍鄉村旅游經濟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依托松花江流域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著重建設農家樂、采摘園、漁村等鄉村旅游經營主體,全市鄉村旅游經營單位10余家,直接從業人數50多人,間接從業人數100多人,主要分布在三岔河鎮、陶賴昭鎮、增盛鎮、蔡家溝鎮、得勝鎮、更新鄉等江河資源豐富及果樹業發展好的鄉鎮。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累計接待游客約1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約1 800萬元。鄉村旅游業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2.7 著力開展產業扶貧
2018年初,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計劃推進產業項目21個,覆蓋貧困人口超過8 772人,總投資將超過6 00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計劃投入4 386萬元(每人投資5 000元)。1)推進種植業養殖業產業扶貧。通過支持貧困村貧困戶,大力發展種植業、畜牧業等特色產業的9個項目,項目覆蓋貧困人口3 340人。目前三岔河鎮石頭城子蔬菜大棚項目、長春嶺鎮蔬菜大棚和三岔河鎮雙龍泉花卉大棚3個項目已基本竣工,肖家鄉蔬菜大棚項目已開工建設,五家站鎮蔬菜大棚項目正在招標,得勝鎮大米加工、大林子鎮蔬菜大棚、陶賴昭鎮馬鈴薯儲藏窖、新源鎮生豬養殖4個項目完成實施方案編制,即將進行招標。2)推進實施光伏產業。在12個鄉鎮投資2 877萬元建設約3 100 kW的屋頂分散式光伏,覆蓋5 432人。3)落實旅游扶貧。將產業扶貧和旅游扶貧有機結合,推進興發等村日光溫室草莓采摘園項目建設。4)落實電商扶貧。推進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加快引進阿里巴巴集團農村淘寶項目在全市的建設運營。阿里巴巴計劃在扶余市383個行政村投資1 000萬元設立農村淘寶服務站,實現網上代銷代購。當前,正在進行城區和鄉鎮網點布設(城區3個、每個鄉鎮1個),已有11家天貓優品店即將開業,將實現線上線下銷售,增加農民收入。
3 當前扶余市農民增收中存在的問題
經營性收入在農民收入構成中占比最大,種植業收入占比較大,但受自然災害和市場的影響,這部分收入增長壓力也較大,而工資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目前相對穩定。而財產性收入對增收的貢獻率不大,盡管有潛力,但改革紅利的釋放需要一個過程,短期內很難成為增收的主要力量。
3.1 自然災害嚴重
受2018年異常氣候影響,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部分鄉鎮自然災害嚴重,對產量有一定影響,而糧食價格又低于2017年同期,部分農民收入減少已成定局。
3.2 畜牧業發展受到較大沖擊
畜牧業標準化養殖水平仍然不高,精深加工能力不強,投入與產出、成本與效益、生產與環境等方面存在矛盾。因此,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畜牧業發展必須加快轉型升級,研究制訂適合現代牧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在根本上解決制約畜牧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另外,因小型養殖戶管理理念和規范生產意識薄弱,達不到公司的生產標準,致使雙方合作關系不牢靠,導致公司擴大訂單養殖的意愿降低,影響了帶動力。
4 解決扶余市現存問題的途徑
4.1 穩定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要穩定勞動力轉移,繼續拓寬勞動力再就業途徑。發揮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扶持作用,為勞動力外出家庭農業機械化收割、秸稈打包等環節提供服務,避免外出勞動力因秋收返鄉而影響收入。加強與經濟發達地區以及市內緊缺用工領域的對接,建立有效的勞務供求機制,使農村勞動力科學、有序、高效輸出。
4.2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典型帶動作用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現代農業的主要目標主體,具有全新的管理理念,掌握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因此,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要引導相關產業生產運營,出臺相關的政策進行扶持,使得該地區農業經濟穩步發展,同時加快土地規模化經營和農業機械化進程,通過入股或者訂單等不同方式,帶動周邊農戶,同時也可吸收部分勞動力就業,從而達到雙增收的目的。
4.3 重點開展就業扶貧工作
就業扶貧工作要按照要求,認真制定具體措施并加以實施。有包保任務的干部黨員,要經常深入貧困村,開展一對一的包保工作。重點工作科室應加強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貧困勞動力就業扶貧工作,保質保量完成好就業扶貧任務,讓就業扶貧工作取得實效,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出就業服務的特殊作用。
4.4 抓規模生產,確保養殖業提質增效
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發展生態型、節約型畜牧業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堅持跨越式發展思路,突出規模養殖和標準化養殖。利用省畜牧業發展專項資金,推進畜禽品種培育推廣、秸稈飼料開發利用和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以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為重點,全力提高畜牧業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努力提高畜牧產業化生產能力。目前,養殖產品價格不斷提高,在規范監督管理的同時,應擴大正邦、成一、禾豐、利源等龍頭企業的帶動范圍,促進農民增收。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