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瑞玲 曹阿信
摘要:在高校與中學校校合作的背景下,怎樣有效地培養音樂學專業人才的藝術實踐能力,是高師音樂學專業教師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主要從“在高校學習鍛煉”與“在中學實踐應用”兩個方面論述音樂學專業人才藝術實踐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校校合作;音樂學專業人才;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J6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27-0192-02
一、引言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國務院《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等文件精神,主動適應基礎教育發展和需求,進一步把師范專業人才培養工作落到實處,提升師范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開展實施校校合作即“一師范專業對接一示范中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校校合作是高校的師范專業與中學之間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本文就如何通過校校合作培養高師音樂學專業人才藝術實踐能力展開分析與論述,主要目的是為充分發揮校校雙方的優勢,在平等自愿、充分醞釀的基礎上,經雙方友好協商,按照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則,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探索校校合作的新模式,探究雙方合作的具體內容與措施,共同為中小學校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具有較強藝術實踐應用能力的專業人才。
二、現狀分析
目前高師音樂學專業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一是師生對基礎音樂教育的發展現狀缺乏了解,沒有及時掌握中學音樂教學對音樂師資的需求,產生高師的人才培養與中學教學實踐的需要脫節。二是我們的學生甚至有相當一部分的老師對學生的“專業”認識有偏差,我們音樂學專業的學生其專業就是“音樂教師教育”,而非“聲樂”、“器樂”、“鋼琴”等,這些只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基礎情況在“教師教育”的專業中選擇一個優勢方向。作為一名合格的基礎音樂教師,應該有全面的“彈、唱、跳、講”等綜合知識和扎實的藝術實踐操作能力。有的學生只是一心埋頭苦練其所謂的“主專業”,對院系開展的藝術實踐活動缺乏參與的積極性,從而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畢業后由于既不了解中學一線教學的現狀與發展動態,更對中學豐富的課外藝術實踐活動(如建制班合唱、藝術節活動組織與排練等)一時無所適從,很難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及課外實踐活動。
三、合作內容與措施
音樂學專業人才藝術實踐能力的培養途徑主要有兩個:一是在高校學習鍛煉的途徑(接受高校與中學雙方教師的教育與指導);二是在中學的實踐應用的途徑(向中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因此,校校雙方合作的內容主要是共同指導高師音樂學專業學生的藝術實踐、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畢業論文寫作與教學研究;培養高師音樂學專業學生開展中學藝術實踐活動的能力等。
(一)共同指導高師學生藝術實踐活動、教育見習及實習與教學研究
共同指導高師學生藝術實踐活動、教育見習及實習與教學研究指的是音樂學專業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在高校專業教師與中學一線教師的共同指導下訓練自身的音樂藝術實踐能力以及教學研究能力。
1.指導高師音樂學專業學生開展藝術實踐活動
音樂學專業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從入校之后就應使學生明確作為一名音樂專業的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與鍛煉至關重要。大學期間,不僅要認真學好各科音樂理論與文化知識,更要苦練專業技能與基本功,要利用一切實踐鍛煉機會與平臺檢驗自己的專業應用能力。學校也要為學生盡可能提供多的藝術實踐機會,如舉辦校院十佳歌手比賽、器樂比賽、舞蹈比賽、班級晚會、師范技能比賽、課堂教學比賽、抄譜比賽、文藝三下鄉、公益演出、元旦晚會、迎新與畢業晚會等等各類專業比賽、文藝演出與社會實踐活動。并且在開展這些活動的時候,既可以安排本校或中學專業教師共同參與指導,也可以安排高年級學生指導低年級學生等靈活多樣的指導形式。
2.指導高師音樂學專業學生教育見習、實習與教學研究
教育見習是在雙方專業教師的指導下,了解中學音樂教學的改革發展現狀、一般的音樂教學特點、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對音樂的認知等基本情況、課外活動開展情況等等。見習形式可以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請中學一線教師到高校課堂給學生上公開課、講座并與學生面對面交流中學音樂教學與活動的開展情況;第二階段是音樂學專業學生分批到中學觀摩課堂教學、課外活動訓練等,深入調研了解中學音樂課及課外活動開展的具體r況與特點。
教育實習主要是將學生按20人左右一個組分成若干個實習隊,分赴合作中學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教育實習。合作雙方指導老師指導學生制定一學期的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節目排練與班主任工作計劃;共同指導實習生的教案撰寫、課件制作、試教、聽課評課、班級活動、課外活動、文藝演出與比賽節目的排練等,讓學生全程參與中學的所有藝術實踐活動,以便使學生在教學、組織課外活動及班級管理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得到鍛煉與提高。
在教學研究方面主要應開展以下一些工作:每年邀請幾位一線教育專家或音樂教師來學院向全院師生就中學藝術教育現狀與趨勢、教師職業素養與專業要求及大學生就業創業等課題進行專題講座與研討,音樂學院也可以每年指派專家到合作中學進行學術交流與講座;利用高校音樂學院科研團隊的優勢,結合中學教學一線的藝術課程學情教情,開展科學研究合作;針對中學生藝術教育、素質教育等課題積極合作申報各級各類關于中學藝術教育的科研教研項目,推動合作雙方教師教研科研水平邁上新臺階;雙方專業老師不定期的就中學音樂教學現狀及中學音樂教學內容與形式的改革進行交流;對高師音樂專業的人才培養如何對接中學音樂教學(中學音樂教材、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進行研討,以有利于學生的師范技能的培養與提高。同時還邀請中學教師參與畢業生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使學生的畢業論文從選題到論文撰寫更接地氣更具有針對性與應用性。
(二)培養高師音樂學專業學生開展中學藝術實踐活動的能力
基于教學相長、學以致用的基本原則,鼓勵學生不僅在大學要積極參加校內外的藝術實踐活動,在教育實習期間更是既要認真上好每一節音樂課,又要積極組織、指導中學生開展課內外藝術實踐活動,在教中學,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提高藝術實踐與教育教學能力。
我們平時在中學開展的課外音樂活動,通常分為兩個大的方面內容:一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而面向全體學生(自愿)而開展的學生合唱團、舞蹈隊、民樂隊、管樂隊等課外活動。二是為了參加文藝演出或比賽;三是給音樂專業生(特長生)進行專業訓練。
1.開展中學音樂藝術實踐活動的節目排練、合唱比賽、課外活動、活動方案(策劃書)的設計
全校性的音樂課外活動是中學有限的音樂課堂教學之外的有效延伸與補充,是豐富的校園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主要是將音樂課堂上所學的音樂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應用于藝術實踐的活動。我們要鼓勵中學生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如學生合唱團、學生舞蹈隊、聲樂興趣小組、器樂(分不同樂器組)興趣小組等等,以便給學生提供更多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乃至創造音樂的平臺與機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藝術實踐中來,感受音樂審美的體驗愉悅。
中學學校組織開展各種形式多樣的音樂課外活動,既可以調節學生緊張的中學學習生活,更能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表演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與藝術修養。
高師音樂學專業學生通過在大學2-3年的系統的專業學習之后,可以有意識地分批安排到合作中學或附近的中小學協助其音樂教師開展短期或階段性的或臨時性的音樂課外活動的藝術實踐。當然,更多的是利用第七學期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實習機會,在中學有計劃地組織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學生在來到中學實習的第一個星期,在高校及實習中學雙方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在開展調查了解的基礎上,撰寫整個學期的音樂課外活動計劃:組建什么類型的課外活動(聲樂、器樂、舞蹈等),制定切實可行的學期活動計劃,需要什么樣的活動場地與硬件設施,明確要達到什么樣的活動目標等等;
2.參加文藝演出或比賽
實習生應思考在一個學期的實習期間,準備開展什么樣的文藝晚會(合唱比賽、元旦晚會等),編排什么樣的文藝節目,并制定合理的活動策劃書等等。
通過實習學校與音樂院系的老師的共同指導,音樂學專業學生首先應學會能熟練地策劃設計、撰寫活動方案,可以先從簡單的活動策劃開始。如要組織班級合唱排練,首先就要考慮合唱主題(合唱作品)的選擇、人員結構與數量(男女人數)、排練場地與時間安排、伴奏形式、服裝設計等等。在此基礎上再學習策劃班級晚會、年級晚會、校級晚會的活動方案。
3.指導中學音樂特長生的專業訓練
實習生在指導中學音樂特長生的專業訓練時,主要是要了解中學專業學生(聲樂、器樂、舞蹈等)目前主要存在什么問題?我們在一個學期的實習期應著重解決什么問題?針對不同學生不同問題不同的專業基礎和條件如何因材施教,給學生選擇合適的練習曲與作品?在施教過程中遇到新的問題如何解決?如何針對學生不同的接受能力與突發情況實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等等。
四、結語
總之,通過校校合作,有利于擴大辦學視野,拓展辦學思路,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提升辦學水平;有利于建立健全高校音樂專業教學實踐基地、藝術實踐基地、中學藝術特長生培訓輔導基地等平臺,有效提升音樂學專業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及藝術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就業質量;有利于促進產學研融合發展,強化‘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和實習實訓硬件條件建設;有利于發揮音樂院系教學科研優勢,結合合作中學一線教學實踐經驗,共同開展教學與科學研究,開發教學課程資源,推動教研科研水平提升;有利于推動音樂院系轉型發展,促進學院教育教學等各項工作質量的穩步提高,使之成為能切實提高音樂院系教育教學質量、強化學生師范應用能力培養、提高就業競爭力的有效模式。
基金項目: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校校合作模式的高師音樂學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