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吳杰 徐小陽 吳有龍 邾勁宇
摘 要: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應在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上突出自己的特點,文中從電子類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展開論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教學實踐反饋中進行總結,提出適應當前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教學改革,學生能在學習課堂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增加更具針對性的實踐訓練,提升學生的全面能力,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人才提供借鑒。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電子技術;一體化;教學改革;實踐反饋;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TP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1302(2019)12-0-02
0 引 言
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是檢驗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高校本科畢業生達6 000多萬人,大學為社會提供的畢業生中87%是本科生,本科生培養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高等教育的整體質量。學術界將新建本科院校的發展劃分為新建、新興、新型三個階段,接受了一輪水平評估和審核評估的新建本科院校大多進入新興階段并向新型階段發展。新建本科院校都屬于應用型高校,如何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所有應用型高校面臨的共同問題,也是其追求一流應用型人才培養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作為非“雙一流”建設的應用型本科高校,需結合學校特點和辦學實際,在辦學中做出異于“雙一流”建設高校的現實抉擇[1-2]。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決策部署,2015年10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指導意見,指出當前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為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人才培養結構和質量尚不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要求。因此需要積極推進轉型發展,各地各高校要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2013年6月在教育部的推動指導下,國內35所地方院校成立了應用技術大學聯盟[3]。我校作為聯盟創始單位及成員,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與嘗試,學校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積極借鑒境外高校先進辦學理念,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是一個基礎知識面寬、應用領域廣泛的綜合性專業。在多學科交叉背景下,該類課程培養基礎深厚、專業面寬,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意識的綜合型人才。因此針對應用型大學培養計劃,開展電子類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對提升人才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電子類課程教學改革展開討論,針對當前教育實踐問題進行研究,為創新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提供思路。
1 現狀分析
電子類課程包含的科目較多,如基礎理論知識課程、應用技術課程,其邏輯性較強,與工程相關系數較高,因此對學生的數學基礎要求較高。該類課程的目標是使學生獲得電子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具備基本電路設計與調試能力,了解電子行業發展現狀,為畢業后從事工程應用實踐和科學研究打下基礎[4]。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曾參與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通信工程、網絡工程及中外合作辦學等專業學生的電子課程講授,由于培養目標和專業訴求不同,雖然是相同課程,但各自的學時及授課內容也都不盡相同。通過教學反饋可以得知,大多數學生對此類課程的基礎課比較排斥,對專業實踐類課程比較偏愛。基礎類課程要求更多的是基本功,包括數學基礎、邏輯思維能力等,并且內容相對豐富,學習過程中難點較多,理論抽象,不易理解,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相對應的應用實踐類課程比較容易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此類課程都通過仿真實驗或實際操作、設計等方式呈現,學生可直接看到現象,知道做的是什么,通過什么做,因此學習效果較課堂理論授課要好。
2 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模式以理論為主,實驗為輔,這種教育模式曾長期較好地適應了我國國情,也體現了老一輩教育工作者扎實肯干的精神,曾一度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科研及工業制造發展人才。雖然有過悠久輝煌的歷史,但是科技發展的車輪滾動太快,以至于進入新世紀后,很多教育業從事者都發現傳統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不再完全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學生也不再是單方面接受知識的群體,他們需要更廣闊的空間去展示和實踐。
當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一直走學術化、科學化道路,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長期存在,實踐教學處于從屬地位[5-7]。從電子類課程來看,主要有以下問題。
首先,教師一般會花費巨大的時間準備理論知識,忽略實踐課程的開展,僅通過少量的實驗驗證基礎原理與現象,因此學生大部分學了理論但是又不很了解具體的理論知識應該用在哪、怎么用。長期的傳統教學導致學生只會解題與考試,對所學知識有多大的應用空間一無所知,也越來越缺乏學習的興趣,從而將導致對專業興趣的缺失。而實踐教學是教學體系中重要的環節之一,因此需要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思維。
其次,實踐設備是造成實踐滯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以電子課程教學為例,很多實驗設備是固定的,可以驗證理論,但進入專業課程之后的電子類課程需要的設備各種各樣,硬件支撐尤其重要,包括實驗場地、器材、耗材等,需要學校各相關部門的緊密配合協調,但由于經費及擴招等原因,大部分高校實驗室設備陳舊落后,可供使用的完整器材數量不足,并不能較好地滿足實踐教學過程。
最后,教育體制和職稱體制的矛盾造成了當前教育環節的嚴重脫鉤,高校排名也使得教師們花費較多精力去做學術研究,新入校的教師為了職稱和項目也需要花費更多時間與精力去做科學研究,所以大部分教師為理論學術型教師,缺乏工程實踐經驗,必然會影響教學效果。
3 改革思路及措施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樣重要,但是對于地方應用型本科而言,實踐教學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培養學生的效果。電大類專業的學生數目眾多,幾乎涵蓋所有工科大類和其他相關專業,因此電子技術的學習無論從夯實基礎知識角度,還是從科學研究、工程實踐角度來看,都直接影響我國的教育水平與教育質量。電子類課程或多或少地會出現在計算機、電子、通信、光機電等專業教學任務中,扎實的電子課程基礎將影響學生發展的高度。因此目前出現重軟件輕硬件、較多專業大幅壓縮削減電子類課程教學學時的現象,這些都對電子類基礎型課程產生了負面影響。針對不同的專業需求可以略作調整,也應適當轉變教育觀念,積極跟隨發展形勢,調整教學課程內容與方式。本文就網絡工程及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兩個專業展開研究,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教學改革思路及措施進行論述。
(1)課程與教材
傳統電子類課程都從基礎課到專業課進行展開。這樣教學的優點是學生在學習了基礎理論課程之后可以更深入地對電子類專業課程進行學習;缺點是基礎課程學習難度大,學生學完后很難長久記憶,一般在學習后續課程時前面的基礎理論課幾乎都忘記了。
針對此現象,從課程安排方面來看,應根據實際社會需求增刪課程的排課學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服務地方發展為原則進行排課。同時課程具體安排要與教材一體化配套實施,適當的教材會增進教學效果,當前的教材大部分屬于經典理論學派,知識點多、內容豐富,很適合科研學術型教學模式。但是對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學生而言,內容過于豐富,知識過于深奧,因此要針對應用型高校編寫淺顯易懂的教材,并且增加應用實例,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課程實踐
當前實驗室設備大部分陳舊老化,而且大多屬于原理驗證型設備,雖然經典但是由于實驗條件限制,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同時學生按步驟實現實驗內容,但是在實驗結束后撰寫實驗報告過程中,不能夠認真書寫。事實上,撰寫實驗報告可以加深對原理內容的理解,也能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因此要解決教學實驗設備與實驗后總結的一體化教學問題,除了盡量爭取實驗設備的配套及安裝,從學校角度給予資助外,也可在教研組教師的帶領下,和學生一起研發適合應用型本科教學的實驗設備。這個過程既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能力,又能引導學生動手實踐。
(3)師資培養
教師在學習的整個過程起到了啟發與引導的作用,大部分教師在課程方面都能認真準備,但是在現實條件影響下,教師的工程實踐經驗較少,因此教學與實踐的一體化改革刻不容緩,應適當增加學術研討和掛職鍛煉的機會,以提升教師的工程實踐經驗。金陵科技學院作為應用型大學聯盟成員,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鼓勵具有博士學歷、學位或講師以上職稱的專任青年教師赴企事業單位參加實踐鍛煉,以脫產實踐鍛煉為主,形式可以是掛職、“技術副總”及其他方式,以此達到鍛煉教師工程實踐的能力,教師返校后也可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教學改革與創新中,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感受,學生也能更快更及時地了解當前社會需求,并在進入社會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更好地服務地方與社會。
4 結 語
針對高等教育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質化傾向嚴重,畢業生就業難、就業質量低的問題,本文以應用型高校的視角提出了電子類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的一些措施與思路,包括針對教材與課程、課程實踐與總結、師資培養工程實踐與理論等改革措施,為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提供借鑒參考。
參 考 文 獻
[1]王洪才,李湘萍,盧曉東,等.“推進一流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理念、路徑與方法(筆談)[J].重慶高教研究, 2019,7(1):25-48.
[2]畢楊.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9(11):143-144.
[3]王瑩.應用技術大學定位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
[4]彭帥.應用型大學辦學模式下電路與電子技術課程教改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8,15(30):122-123.
[5]蔚婧,李道江,郭西京.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物聯網技術,2019,9(2):118-120.
[6]李敏.淺談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的《嵌入式系統開發與應用》課程建設[J].物聯網技術,2019,9(2):121-122.
[7]鄒心遙.創新能力導向的高職理實一體化實訓室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4):225-228.
[8]繆成貴,俞浩,張孝林.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黑河學院學報,2019(4):102-103.
[9]石黃霞,董曉紅,劉光輝.應用型本科《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新智慧,2018(7):27-28.
[10]尤莉艷,姜輝,馬朝紅.應用型本科結構化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求知導刊,2017(16):135.